親子筆陣.永明的天空:走出discomfort zone
轉眼間,復活節已過,母親節、佛誕剛完,端午節亦不遠矣,但怎麼時間好像走得很慢呢?
你也有這種感覺?對呀!就是像有許多事情發生,時間卻跟不上,不是說日月如梭嗎?可能「估佢唔到」的心結作祟,還是思鄉旅行病發作?換湯不換藥的心情,像「長新冠」,明明已經康復,卻仍有一系列後遺陰影,揮之不去。
突破須跳出舒適圈?
想要點突破?那麼先要明白comfort zone及discomfort zone了。Google一下comfort zone,相關結果超過一億條,資訊量龐雜,十分 discomfort (不適)吧!那麼discomfort zone呢?噢!都過千萬條,但相對較少,逆向思維總是少數。無論如何,弱弱一查,不管前者還是後者,你都會從中找到一些端倪、一堆策略、一籮建議……大致都是教人要跳出舒適圈,在「伸展區」容許自己不太舒適,學習才有效,成長可預期云云。
咦?你可能會認為自己,甚至和孩子一直已經處於「不適圈」,還要跳進更「不適」的狀態去尋求突破嗎?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恭喜你!起碼你的自我覺察功能仍在。正所謂知己知彼,不殆。有聽過地理坐標嗎?如果你想標示地球任何一個地方,只要知道這個地方的經度、緯度和相對高度,就能準確說出位置了。因此,想突破?先要了解自己身處何方,這一分鐘你站在何地?
坦白說,comfort zone、discomfort zone,哪有明顯界線呢?從宏觀的角度看,「舒適圈」或許是指一些可以預期的生活景况,有着較多可以控制的環境因素,之所以舒適,因為不費力。反之,「不適圈」就是有變動的,或感到有潛在危機的景况……人在其中,腎上腺素長期分泌,甚至狂飈,因為有壓力!然而,日常生活,皆是微觀生活,有聽過「開門七件事」嗎?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舊話,數碼世代,手機、Wi-Fi、網絡,各種電子通行證缺一不可,開門閉門都要用上。
舒適圈和不適圈 每天交替出現
如是者,一天我們就進進出出多次「微觀的」舒適圈和不適圈了。早上,孩子要上學,先來個 15分鐘自行檢測,大清早便是賽跑。如果你是雙職父母,有幸的,是把孩子送到學校或送上校巴,接着便趕忙上班;時間緊迫的,就連吃個早餐也未必趕及。有些時候,心情跌宕,於是那微觀的comfort zone,discomfort zone 往往接連出現,甚至同時登場,像人生交叉點的場景,就如家常便飯。
疫下的新常態尚在形成,無論你今天身處於什麼zone,都要有決心與孩子一同走出disomfort zone。或許我們要多一點勇氣和智慧來修補東歪西倒的秩序,然而不要忘記:為母則強,為父則warm,剛柔並濟,保持信心,一定可以創新天。
文:楊永明
作者簡介﹕資深教育工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認為人的發展有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體驗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持續的幸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