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民房四寶:放手
放手,看似是給父母的老生常談,卻又是常被誤解或忽略的忠告。放手不是放棄,相反,不放手,才會使孩子放棄成長,作為父母,不可輕視。
跟女兒談到一些兒童成長的研究,原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假如父母在應放手時不放手,子女就會開始習慣,甚至倚賴這種照顧方式,逐漸成為一種他們不想改變的狀况,也失去改變的信心。「孩子還小」是我們常有的解釋,合理化他們一切不合理表現。可是,當孩子到達某一個年歲,看見其他同齡或比他們更年幼的孩子,早已懂得自理,還會幫忙煮飯、打掃、照顧弟妹,父母就意識到孩子不妥。這時,若要求子女嘗試仿效,他們就會崩潰,甚至有行為倒退、用情緒操控父母等情况,例如忽然不能再自己睡、晚上持續尿牀等,較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出現對抗父母的行為。
父母不放手 孩子受「詛咒」
父母不願放手,對孩子來說,彷彿是一種「詛咒」,把他們囚禁在一個失去成長的空間裏面。孩子的身體一日一日地長大,心智卻停留在某一個時間點,他們自己也不好受,即使不談學業情况,單說社交,因為身邊的朋友都一直在長大,大家的距離會愈來愈遠,慢慢地,他們會感到被遺棄、被疏遠,因而變得孤獨、隱蔽。
筆者過去7年都在貧窮關懷的服侍裏,這一類孩子的情况,出現在中產家庭的比例遠比基層家庭多。也許,基層父母為着生活,不得不放手,反而,孩子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他們都相對獨立,懂得體諒親心。記得早前遇過一名住劏房的男孩,生活很艱難,爸爸因患有糖尿病而需要截肢,家庭擔子就落在媽媽身上,不久,媽媽也得了癌症。那一次的探訪在冬天,很冷,原本想給男孩一點鼓勵,沒想到他分享了很多感恩的事情,其中最大的感恩,是每天清早上學前,媽媽都會起來給他預備一杯熱水,他喝着,就得着力量前行,再難,也不怕。
雖然每個孩子成長都不一樣,但不論是兒童成長或幼兒心理的研究都告訴我們,隨着年齡增長,孩子心智、能力、表現都有一定進程。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多久?再不願放手的,總有一天也需要放手,那時孩子將會如何?別迷信孩子長大一點就自然會好,這是父母「不負責任」的表現。每個孩子對成長都充滿憧憬,他們都渴望,亦有能力做得比現在更好,不過前設是,父母願意放手,給予他們機會經歷成長。
子女獲信任 方能享受成長
說到底,放手是什麼?是給孩子信任。當孩子感到被父母信任,他們的生命就開始轉化,因信任而生出信心,開始享受成長的美好。這一切,只在乎父母如何看自己的孩子,我們如何看他,他就如何看自己。不放手,或許不是孩子不能,而是我們認為他們不能,沒有給他們成長所需的信任。
新的一年,願我們都為孩子作出改變,改變我們過去看孩子的眼界,學習放手,給予他們更多信任,叫他們的生命回復應有的自信與光彩。面對成長,再難,也不怕。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