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創校長:什麼是「教材」?
上個月,當社會事件發展得熱烘烘,各方人士也在蒐集及傳送不同資訊及材料時,網上傳來一張某學校活動的相片。相片中,有一班小學生帶着面具,手中拿着玩具槍,正在拍大合照。於是,有人在社交網絡及群組不斷流傳,說成示威者及教師合力把暴力帶入校園,更成為「教材」,用來向學生洗腦。
「輔助教材」鞏固深化知識
先來一個Fact Check吧!事實上,該學校正在進行一項非常健康的新興歷奇運動:Nerf Hunt。理念是希望學生學習射擊運動的價值 ——自律和合作,透過體驗式學習反思自己在面對逆境時所採取的態度,令學生增加自信心及認識自我價值。可惜在這個時代中,你說什麼,也沒有人相信了。
借這件事,也不妨探討一下「教材」這個詞語。教材指的是教學上的主要依據,是闡述教學內容所用到的工具。近乎生活中所有事情,基本上也可以成為教材。教材可分為兩大類:「基本教材」及「輔助教材」。「基本教材」對香港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即是教科書,或教師自己編製的講義。我們常常談及的溫書、背書,就是不斷硬記下基本教材的內容。
「輔助教材」則可以很多元化,或許是通過體驗來幫助學生擴闊視野、啟發思維、深化知識;或是通過重複練習,以幫助學生複習、訓練之用,利於學生鞏固、理解和運用知識;或補充要學習的知識,例如透過閱讀課外書籍,對學生自學、理解、深化知識起重要作用,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的學習。
偏見看教育 示範燃燒變「教縱火」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講解燃燒三元素,讓學生明白燃燒需要三種要素並存才能發生,分別是可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氣,以及溫度要達到燃點。教師當然會讓學生在基本教材,即教科書及工作紙上閱讀上述有關資料。但要學生真正明白什麼是燃燒三元素,必須有輔助教材,最有效的,就是讓學生安全地體驗一次燃燒的過程。這樣理解的話, 「火」,就必然是這個教學的最重要教材了。但你可以說老師在教學生焚毁及破壞物品嗎?這樣說,當然就是一概而論了。
說到底,帶着偏見來看學校教育,任何教師採用的教材,你也可以說成洗腦教材。今天所有小學,當教授槓桿原理時,也必然讓學生集體創作一個大炮台或投石機,看看學生的設計,誰能擲得遠、扔得準。難道這就代表學校支持抗爭者在街上做投石機嗎?當你看過街上的投石機,可能你會認為小學生也做得比他們好!但我想強調一點,學校是讓孩子明辨是非、學習正確價值觀的地方,因此,無論你的政見如何,也應該讓校園靜一靜,讓教育工作得以在安靜環境下展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確保孩子不被今天錯誤價值所影響,但是我們能夠向孩子承諾,當孩子遇到困難、挑戰、挫敗、灰心、傷害時,我們一定在他們身旁,與他們一起面對。
文:朱子穎(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