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 :帶孩子逛博物館

 
帶孩子到博物館學習(Education in Museums)在西方教育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西方的老師們會常常帶孩子到不同博物館參觀並進行教學活動,大大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博物館或展覽廳創造了一個課室以外既陌生又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主動觀察展品中尋找資料。這種「其他學習經歷」能刺激學生的多元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以鼓勵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新事物。 綜合不同教育學者的見解, 我認為帶孩子到博物館學習能有以下十種好處:
 
1. 孩子能大開眼界,接觸並學到新事物和知識。
2. 每所博物館或展覽廳都會定期更新展覽主題和展品,孩子能在不同的展覽中經歷新的學習主素,建構不同範疇的知識。
3. 孩子能自主地學習。 給予孩子充裕的參觀時間,讓他們在博物館中四處遊走,選擇他們喜愛的主題駐足觀察,自主地探究和思考。
4.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熱愛發問的學習態度。
5. 透過深思展品所表達的意念,幫助孩子建立明辨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6. 提升孩子創意,尤其是在藝術方面。
7. 開啓孩子對某些科目(如藝術、歷史、自然科學)探索的大門,久而久之讓他們產生深入鑽研這學科的濃厚興趣。
8. 若孩子能恆常到不同博物館學習,將能促進他們的智能發展,拓闊知識層面。 不但讓孩子成為 博學通才,亦有利他們在學業和社交上的發展。
9. 親子參觀博物館或展覽可建立 家庭成員間的共同回憶和話題,有助親子關係的建立。
10. 讓孩子成為一位熱愛知識的終身學習者。
 
因為本港中小學的課程繁多,老師確難每月也騰空半天帶同學到博物館上課。若老師能每學期籌辦一次全方位學習活動,也總算不錯了。所以,我們當家長的可多主動帶孩子到不同的博物館學習。可是香港人口多但博物館數量有限,每到周末假日或學校的長假期,博物館便擠逼得水洩不通,人頭湧湧,此情境不利於孩子深入學習。我發現平時周一至周五的情況比較理想,參觀博物館的人流較少,可活動的空間相對較大。所以,每當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日或特別假期(而其他學校仍要上課),我便會特地請假和女兒去逛博物館。 這些日子參觀遊人較少,我和她便可以好好享受 從觀察及討論展品中探索新知識 的樂趣。
 
「虎父無犬女」,我和九歳的女兒都熱愛繪畫和其他視覺藝術。所以,我們一有空便會去看不同的藝術展覽。我會先透過 Seismopolite 的本地藝術地圖及網頁去了解近期相關的的展覽活動(http://www.seismopolite.com/Hong-Kong)。其實,香港除了位於尖沙咀的香港藝術博物館(現正關館擴建中)、灣仔的藝術中心及在西九興建中的M+藝術博物館外,我們還有大大小小的私人藝術博物館,它們皆是免費開放供遊人參觀的。有好幾間具規模的私人藝術館如中環的畢打大廈內的Gagosian Gallery和 Hanart TZ Gallery及干諾道50號的大廈內的White Cube和Perrotin,它們也是免費開放的。
 
在鎖定參觀的目標後,我會與女兒一起從互聯網搜尋藝術館的資料,先了解展覽的內容和相關藝術家的介紹。然後,進一步再搜尋他們的資料,以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和作品特色,令孩子熱切期待觀看展覽。行程的安排則視乎孩子的年齡,初小學生可以逛一至兩小時,中間加入玩耍和吃小食的時段。 而高小或初中同學 的專注力較高,可以逛二至四小時。因為香港藝術博物館和M+美術館均在建築中,家長可以考慮帶孩子參觀私人藝術館,幸好它們坐落的位置近在咫尺,一個早上或下午便可以走訪幾個不同展館。
 
今年的七月,我和女兒參觀了一個非常震撼的美術展覽,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我們到畢打大廈裡的Gagosian藝術館,當時展出了美國攝影師Taryn Simon 的作品。展品是關於Simon到非洲坦桑尼亞之旅。他訪問了一個家庭,並為每一個家庭成員拍下了個人相片。 奇怪的是,其中一個相片的位置卻留空着,引起我倆的好奇心。原來,留空的相片是代表一位失蹤了的家人,我們便問為什麼他失蹤了?作者巧妙地運用展覽的陳設引導我們尋找答案,在展品的另一面介紹了這位失蹤人物。原來, 這位「被消失」的年青男子患有白蝕症,他的頭髮、 毛髮及皮膚均因為基因關係失去了色素而呈現白色。 白蝕在我們現今社會並非罕見的情況,但這正就是他被殺害的致命原因。作者解釋說,坦桑尼亞土著的巫醫相信白蝕者是由神差來的,他們身上每一部分都帶有神奇治療功效,食用後會令人得到祝福。這位「被消失」的年青人的身體各部位已被人瓜分並食用,以換來村莊眾人的「被祝福」。 這匪夷所思的行為, 就是因為群眾缺乏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愚昧深信巫醫的話而動了殺機。與此同時,有些非州人視白蝕者為不潔和可惡的而歧視他們。作者Simon想藉著相片和文字反映這由愚昧及迷信所引致的不幸的事故。
 
參觀後,我和女兒帶着有點沉重的心情離開展館。我倆進一步從互聯網找資料,發現原來展覽中所描述到的「被消失的青年」並非單一個案。據報章報道,2014年在非洲共有超過129位白蝕者被殺害,還有超過181位被襲擊。在2014至2016年間,單在東非國家Malawi中,已有69 個白蝕者被殺害,情況嚴重。女兒跟我一起為此事感到痛心,同時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迷信的禍害。這一課令我倆刻骨銘心,亦拓寛了女兒的國際視野。
 
藝術館2014年展出雕塑大師朱銘的「刻畫人間」,大師刀下塑造出各行各業的人物雕塑,令女兒看得目瞪口呆。(梁美儀提供圖片)
 
 
去年六月,我和女兒到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觀賞印象派畫家莫奈的風景畫,讓女兒比較近觀和遠觀作品的分別,了解到畫畫亦可以大膽落筆,不拘小節地繪畫出意景。 那裹有恆常展館「李小龍紀念館」和「文化民物博物館」,都值得帶孩子去參觀和學習啊!又記起2014年時帶着女兒到香港藝術館所展出雕塑大師朱銘的「刻畫人間」,那時這個六歲的傻妹頭, 看着雕塑大師刀下塑造出各行各業的人物雕塑目瞪口呆。 巨型雕塑造型生動有趣, 色彩斑爛,女兒深深被吸引着。
 
除了藝術方面,香港也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博物館。 例如: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海事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電影資料館、濕地公園展覽廳、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等,亦是親子學習的好地方。 各位家長看罷這文章後,快看一看小朋友的校曆表, 找出空間好好安排一天親子遊,到博物館尋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