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無方:蘇菲論交友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這個每天上課都在跟周公見面的學生,身邊當然就有班同樣「赤」的豬朋狗友。
一次上生物課時,坐我旁邊的好友經我教唆,便與我一起將漿糊塗到手上,趁老師在解答同學問題時,邀請前後左右的同學和我們握手。我們手牽手笑了大半堂,老師沉默不語,或許是放棄了管束我們這高難度工作。只知那堂課之後,我們分別被調到課室最左排最前、最右排最後的兩個座位。兩人從此天各一方,永遠分離,不能再搗蛋了。老師的噩夢,也就告一段落。
同學媽媽游說女兒 遠離「豬朋狗友」
我和幾個豬朋狗友,最終都順利畢業並考上大學。其中一個上課好像只懂睡覺的朋友,曾在無數次警告後仍然無法睜開困倦的眼皮,直至老師用粉筆一扔,擲中她額頭,她才睡醒。這個損友,最後以幾乎每科5**的成績,考上了醫學院。我們真的可以說是「朱」朋狗友。
直至中學畢業後我才得悉,原來升中後開始疏離我的某個同學,是因她媽着她不要再接近我這類學生,才決定不再跟我做朋友的。因為近墨者黑,她要考名牌大學、她要讀神科,所以她寧願遠離從小認識的同學,去接近些有前途、會考上名牌大學、考上神科的乖同學。
成績操行好 不等於會成為好人
「物以類聚」是有其道理。我認為為子女挑朋友的做法,問題不在行動背後的心理,而在我們對「良友」、「損友」的定義。作為成年人,你身邊的朋友是怎樣的人?你交朋友,又會以什麼為原則?是對方的社會地位、每月收入、物業數量?還是對方是否待人真誠、願意為朋友兩脇插刀?對我來說,後者遠比前者重要。好的成績、好的操行,不等於小朋友會成為一個好人。同樣地,成績差、被老師懲罰的同學,將來又不一定是壞人。家長不會比孩子更熟悉他們朋友的為人,何不放手,由孩子自己來選呢?既然物以類聚是難以改變的實况,好的孩子,自然會找到好的朋友。
中學畢業後,女校如酒精般不穩定的友情一段一段地揮發走了,到現在好像只剩下我和我這四個閨密還沒散。一次,忘記是誰因為些雞毛蒜皮挫折而打了個群組電話,我們幾個一如既往又談了個通宵。在收線那刻,我再次獨自坐在牛津宿舍中,想起了那個在母親游說下遠離我的同學。其實她最後也不是不「成功」,也考上了名牌大學。然而我有會陪我傾通宵、會聽我嚎哭幾小時的朋友,我好友也有這樣的我,她有嗎?又或許,我不稀罕她身邊朋友有名牌手袋,她亦不羨慕我與朋友談通宵。
到最後,所謂什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像也只不過是我們身邊的人在反映我們所重視的是什麼這個道理,無論是成績、財富,還是人品。就是這麼而已。
文:蘇菲
(蘇菲媽外遊中,本文由蘇菲撰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