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跨學科太空人體驗 培養同理心、堅毅精神

許多孩子都有一個「太空夢」,希望成為太空人,在浩瀚無際的宇宙自由翱翔。但現實中太空人的生活除了充滿樂趣外,也有不同的挑戰。就如滯留太空長達9個月的兩名美國太空人,最近終於返回地球,有報道指出兩人回家後要面對漫長的復康之路,因長期處於無重力的環境使他們無法正常走路。

我們一所「夥伴學校」的英文教師,正正留意到學生對太空的興趣,因此特意與我們共同製作了以「太空人體驗」為題的跨學科課堂,一方面幫助學生學習不同的英文感受詞彙,另一方面希望培養學生同理心和堅毅價值觀,達到社交情意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目標。

模仿睡姿 體會太空人難處

在課堂開首,教師利用地圖讓學生認知自己身處在地球的哪個位置,再播放從太空船內第一身視覺拍攝的升空影片,以畫面和聲音讓學生感受太空人升空的感覺。負責設計課程的勞老師表示,原本這篇介紹太空人升空的課文,對學生來說較陌生和沉悶,有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感受形容詞,如painful、awful等,但當學生有機會體驗,並同理到太空人的感受,學生能有更大的學習動機深入理解課文。

勞老師分享:「太空人升空過程本來只是一堆事實,小朋友吸收可能差一點,所以我們就透過活動讓他們當場成為一個太空人,一起感受。」沉悶的課文因此變得活潑起來,學生都非常興奮,紛紛表示有興趣成為太空人。

接着,學生觀看視錯覺圖片及模仿太空人在太空船內的睡姿,體驗當太空人的困難——會暈眩、不能躺下睡覺。當感受到做太空人的不適,部分學生的心情由興奮變成挫敗。有別於傳統課堂上只鼓勵學生發表正向感受,教師希望藉此教導學生「感受無分對錯」,教師亦運用「JUST FEEL感講感受需要卡」,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正面和負面感受,再把感受和反思寫在工作紙上。

接納負面感受 克服難關

教師相信,當學生獲得理解,他們就更有空間和力量,從負面感受中復元,堅毅地克服難關。勞老師說:「學生表達負面感受後,我們就說,如果你能夠接受這些感受,那你就能夠成功,繼續做太空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名負責課程的庄老師亦補充:「做太空人即使很威風,也要面對很多困難和挑戰,學生明白到,做想做的事,會面對挑戰,但可以用堅毅的態度克服。他們學會太空人的精神後,就可以用這種精神面對生活中的其他挑戰。」

近年教育局大力推動價值觀教育和校園精神健康,學校如何善用有限課時,培育學生價值觀和態度,以及提升他們的精神健康,相信是不少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上述「夥伴學校」自2019年度與我們合作,整合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社交情意教育(SEL)和校本的天主教核心價值三大框架,並融入學科原有課程。

學校至今已與我們推行多個跨學科課程,其中小六英文科選擇了4個單元,針對課文挑選合適價值觀,擬定教案、設計工作紙和互動活動,並融入社交情意教育,為學生建構反思的空間。我們希望上述「夥伴學校」的課堂個案,能夠為其他學校帶來啟發,如何以「有機結合」的方式,推動價值觀教育和情緒教育,培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我們也鼓勵家長主動與孩子傾談生活的大小事,引導他們了解和接納自己及別人的感受,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堅毅價值。

文:李楚倩(「JUST FEEL 感講」副項目經理)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