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走鬼」睡房

網上讀到一個年輕人的分享「大家有冇試過入阿爸阿媽房見到唔應該見到嘅嘢?」據那描述,年輕人原本想進爸媽房拿東西,開門時發現上了鎖。他堅持敲門敲了很久,其間聽到門內有穿衣服的窸窣聲,終於成功進房去,卻看到桌上還有安全套——那一刻「我個心簡直碎咗。突然好唔想掂到佢哋,覺得佢哋好污糟……呢個屋企好污糟。」

羞恥感究竟從哪裏來?

這則分享引發熱烈討論,包括「爸媽已經盡力了,他們應該很慌亂吧。」「都鎖門了,你又不是小孩,是不是該給他們留點私隱和空間?」「說實話,你該為爸媽還這樣親愛感到高興……」差不多一面倒,怪責年輕人不懂事。

我更關心的卻是,那種發現父母做愛而覺得「好污糟」,甚至影響自己對整個家庭的觀感,這樣強烈的羞恥感究竟從哪裏來?

羞恥感不是天生的,小嬰兒坦蕩蕩,從不會因為換片露出小屁屁而遮遮掩掩。因為性而感到害羞,只能是社會和文化的潛移默化。很多時候,大人甚至不必說出口,以性為恥的態度已經在孩子間耳濡目染了,更何况,有些性教育乾脆以提升羞恥感為目標,用來打擊青少年的「早戀現象」,又或者把性直接結連到各種性病的傳播,把「骯髒」二字深深烙印了。

可是我們換個位置看,性明明就是令人愉悅、能促進親密關係、帶來美麗的孩子,兼且令物種得以延續的好事情。世間萬物全部一體兩面,偏生大人對孩子說性,都傾向壞話說盡。如今,夫婦在自己家中鎖起門來正正常常親親熱熱,也被孩子嫌棄,大概是大人整體的咎由自取。

給爸媽留點私人空間

香港的居住空間愈來愈不人道,可以預期,爸爸媽媽進行性行為的空間只會愈來愈萎縮,被撞破的風險也愈來愈高。倘若不幸被年幼的孩子撞破,除了「做運動」、「玩騎馬馬」、「颳大風怕颳走媽媽」、「媽媽生病了替她按摩」等等各種爛借口,還可以參考心理學家的建議——

房門有鎖的話,請習慣上鎖,給自己留點私人空間,也減少孩子受到不必要驚嚇的機會。

如果被茫無頭緒的幼兒發現了,可以平靜地試着把焦點放回孩子身上,關心地問「怎麼了寶寶,做噩夢了嗎?」「想喝水了嗎?」小腦袋大概轉眼便忘掉剛才目擊的奇怪事。至於已經有一定性知識的孩子,可以告訴他們,這是夫婦間的正常親密行為。重點是要簡單清晰,切合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要在慌亂中愈說愈遠。長篇大論的性教育可以留待(彼此)清醒時,再找合適時機進行。

重點是不誇大羞恥反應,也不要斥喝孩子離開,令他們覺得自己做了錯事,種下「性很惡心」這顆孬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