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走鬼」圖書館?

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們常常帶進兒童圖書館,偶爾有「走鬼」經驗。

那時的小不點還高不到第二層書櫃,卻非常非常好奇,蹬着小腳瓜,在書櫃間的巷子穿來插去,手仔忙碌地東翻翻西摸摸,實在太興奮的時候,嘴巴還會按捺不住,有時是「噢」、有時是「啊」、有時是「嗯」、有時是「嗚」……那一聲驚歎感情充沛,發自內心,彷彿包含着千言萬語。

可就是因為這聲驚歎,大人的一聲「殊」隨即追到。最糟糕一次,我們在兒童圖書館的不同角度,被同一名圖書館管理員「殊」足了三回,顯然誤闖了她的雷達範圍,最後只能落荒而逃。

圖書館保持肅靜是天條?

圖書館要肅靜這規定深入民心,小學英文課教「quiet」這個生詞時,總愛緊扣着圖書館做例子。誠然,我喜歡安靜的圖書館,希望留住這片靜土,全心全意地遊進字裏行間,耳朵不必鑽進人們在電話交換的蜚短流長。也許這正是其中一個原因,兒童圖書館和成人圖書館必須分隔開來——有關「安靜」的定義,大朋友和小孩子有着程度上不一樣。尤其是很多孩子仍然需要伴讀,而且遇到好笑的內容,要忍着不笑出來兼且不分享,也着實考驗稚子。

我們都要學習尊重別人,但要是一進館,就有緊張兮兮的管理員黃雀般隨時伺候,我是孩子就趕快逃了……

畢竟,如果能夠善用浩瀚書海來培養孩子愛書的心,就是圖書館的功德無量。

望遠一點點,其實在不少地方的兒童圖書館,肅靜規條已經不是鐵板一塊。台灣有研究圖書館的學者提出,「兒童圖書館應該是將兒童與圖書快樂地結合在一起的地方」,「閱讀是個人活動,但也可以是團體活動,而這兩種閱讀行為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移民美國的媽媽告訴我,社區的兒童圖書館打破了她從小的想像:故事義工不必躲進關上門的房間,可以大剌剌的坐在書櫃旁分享故事,讓本來無心看書的孩子也被吸引着圍攏過去。

將兒童圖書快樂結合

兒童圖書館不是遊樂場,當然不應該吵吵鬧鬧,不過假如我們都放鬆一點點,讓圖書館對孩子可親一點點,假如我們把圖書館一隅訂為分享區,可以共讀故事、演故事、討論故事,甚至把感想寫成給作者的信,由管理員選好再夾附藏書中,讓其他讀者一併借閱?那樣,圖書館就不只是一個安靜的空間,圖書也不只是字和畫,它們還有着人和人之間的溫度和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