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遊戲師遙距安慰病童

有關醫院遊戲,智樂兒童遊樂協會醫院遊戲服務經理劉嘉茵分享這個記憶球——

因為家人染上新冠肺炎,一個小朋友被隔離了,整個病房只有小小的他。那是這孩子第一次住院,沒親人來哄,病房外全是陌生人。你能想像他多慌嗎?他瑟縮病牀,不敢逾越半步,每日天色轉暗,太陽伯伯準備下山的時候,他就準備了兩泡淚水。護士不忍,找遊戲師幫忙。

隔離病童瑟縮病牀 以淚洗面

香港的醫院遊戲不像有些歐美國家那樣,是編制內的事,所以在非常時期無法進入醫院。幸好這個世代還有一個法寶叫視像會議。一天,護士拿着平板電腦,把屏幕上的遊戲師帶進病房……

劉嘉茵說:「小朋友渴求的眼神彷彿說:『你們終於有人來陪我玩了﹗』那次我們預備了摺紙和猜謎,還在他引領下,一起講故事和扮機械人。在短短20分鐘裏,他終於走下病牀,離開10幾日來的安舒區,在整個房間裏跳來跳去,還掏出護士送的熊公仔來介紹,非常興奮。

「後來護士告訴我們,下線後他繼續蹦蹦跳了很久,還跑到病房門邊張望,對外面的事變得好奇,好像終於跟這個環境聯繫起來了。」

遊戲是穩定劑 助面對陌生環境

在這場世紀疫症下,人生五味快速加載。在那麼多的大事件中,院童有遊戲需要這樣微小的事,很容易被錯過,但是有些人依然不放手。

當中包括智樂醫院遊戲服務總監江小萍。她說,不放手,因為遊戲是穩定劑,能幫忙小朋友面對陌生的醫院環境和療程;因為患病只是生命的難關之一,學懂轉化壓力,是小朋友重要的成長;因為童年不會回頭,糟糕的經驗不會有機會糾正……

「疫情裏,我們誤打誤撞,推動線上互動和派發遊戲包,竟然好像把一直倡導的playful adult又推進了一步。從前醫生護士讓遊戲師跟病童玩,可是自從我們無法入院,他們加倍感到跟小朋友溝通的需要,轉過頭來問我們該怎樣玩?看到小朋友的開心反應,他們也感到苦中的一點點甜。

「我們明白醫護人員很忙,不能常常一起玩,但是讓更多人明白遊戲的重要,一起來推動,是很好的事。香港的醫療水平不斷進步,但是除了治療身體,也不能看輕心靈的傷。譬如說,倘若疫症反覆變成新常態,未來可否進一步,建立輕鬆和尊重孩子的醫療環境,甚至為遊戲師配上裝備,一起上前線幫助小朋友?」

因為每個小朋友都需要遊戲,像魚要游水、雀仔要飛,是最自然的事。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