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明言:當ABC不再簡單
世界每天都在急速轉變,從前是A for Apple, B for Boy,但現在已經發展到A for Astronaut。家長們,你有為孩子將來要面對的ABC做好準備嗎?
孩子未來或與人工智能競爭
A for AI,將會是未來世界的主題,強如圍棋世界冠軍,也要敗在人工智能電腦AlphaGo面前;AI新聞報道員亦已正式面世。或許孩子未來的競爭者不是人類而是人工智能。
B for Big Data,在我們的生活也是無處不在。YouTube的個人化喜好、Google map背後的大數據分析,全部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來人類的行為,全在大數據掌握之內;至於C,有人提出是Cloud Computing,而我就認為,未來的優勢全在Creativity。
創意並非與生俱來
說到創意,在我們的工作、學習環境中,總會發現有些人的想法與別不同,能舉一反三;也有人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想出很多主意,千奇百趣。究竟創意從何而來?
過往,創意被視為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就像哈利波特的分類帽情節,創造力高低生來已被決定。但近代學者卻提出,創造力需要經過適當的培育,才能發揮出來。
英國心理學家Wallas就指出,創造會經歷四個階段,包括準備期(集合相關問題的資料,結合舊經驗和新知識)、醞釀期(未有解決方法,但潛意識仍在思考解決方案)、豁達期(找到問題的關鍵,領悟到解決辦法)及驗證期(將領悟的觀念加以實施,找出方案的可行性)。
從日常生活激發解難的樂趣
大家不妨想想,平日孩子有充分的歷程讓創意萌芽嗎?如果孩子常常接受機械式學習,又或是孩子的學習只為找到所謂的「正確」答案,而那些又是一成不變的既定答案,那麼,他們又如何明白,人生很多問題都未必有答案、亦有很多問題存着不同的答案?不過,最重要的是,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找答案嗎?他們能想像未來世界有很多難題正等待他們去解決嗎?他們能體會運用創意來解決難題的樂趣嗎?
多年前,我曾率領一班學生參加一個探討人類未來生活的科學創意比賽,當時大家拋出來的參賽題目也似曾相識,了無新意。直到一個同學分享一次麻煩經驗,討論才有所突破。同學表示,試過回家開門後忘了拔掉鎖匙,翌日有好心鄰居告知,一家才免招賊人光顧。於是大家七嘴八舌說個不停,最終想出設計一個「忘取門匙提示器」,當門匙插入一段時間後還未被拔出,提示器便會吵個不停……我之所以想起這宗多年前的逸事,是因為今天科技已經發展到以瞳孔、面容、指紋辨識技術來取代鎖匙,但以人為本的創意設計核心,卻是歷年未變。
創意的起始點往往來自解決生活難題,這也是孩子需要在未來培養的第二個C(Humanistic Care),即人文關懷。
孩子需要有一份愛觀察和樂於關懷別人的心,才能創造出有助提升人類物質與精神生活質素的好東西。
親愛的家長們,想孩子好好迎接未來的ABC,現在就多跟他們一起發掘周遭的生活難題,並發個白日夢去解決它吧!小朋友的創造力就是從這樣點點滴滴培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