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S.I.G. 啟發孩子英語潛能(三)

上月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填詞魂》勇奪「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歌曲是電影《填詞L》導演黃綺琳本人的經歷,可說是講述一個「失敗」的故事。主角羅穎詩(鍾雪瑩飾)追逐當填詞人的夢想,曾「迷信我有天賦被看見,努力成就我最暖一天」(《填詞魂》歌詞),正好反映「期望價值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所指,學習動力源自對成功的期望,和相關工作任務的價值認同。

要追逐夢想,合適地制定目標(G:Goal-setting)相當重要。電影主角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專業填詞人,短期目標包括學好填詞的竅門(魯sir的「0243」填詞法)。在英語學習上,家長要好好為孩子結合短期、長期目標,以持續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動力。短期目標能讓孩子很快感受進步的喜悅,增加成功感,例如完成每日的語言小練習;長期目標則提供更大、具深遠影響的目標,例如在學年完結時,英文考試總分提高10分。過程中,家長要定期檢視目標進展並提供反饋,以調整學習策略和維持動力。至於如何推動更具深遠影響力的目標,就不妨跟孩子的身分認同綁定,成為「我會努力學英語」的好孩子(參考上回《S.I.G.(二)》。

訂合理目標 有成果要獎勵

此外,訂立實際而有效的目標,還要有以下3個C:

Concrete(具體):訂立明確具體的目標,例如設定「每天學習5個與動物相關的英語單詞」,為孩子提供容易衡量的學習指標。

Clear(清晰):想孩子做好、有進步,要清晰表達學習方法或獎勵。例如,要孩子每天將英文生字「讀一次、默一次、寫一次」,直至連續3天「讀默寫」都正確無誤;當累積10個生字無誤後,就可獲取獎勵,例如「多玩手機5分鐘」。

Capable(有能力):目標應該既有挑戰,也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目標過高或帶來過度挫敗感,過低則可能使孩子感到無聊。因此,為免影響孩子自信心,家長要平衡目前的語言水平學習速度。

家庭有教:S.I.G. 啟發孩子英語潛能(三)
(圖:黃清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承蒙賽馬會和教育界支持,將延伸至2028/29學年!計劃已經出版不同的小學習遊戲和教材,有興趣了解更多,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eduhk.hk/jcrise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