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聽歌記緊聽到尾

筆者愛聽歌,不時會受歌曲的旋律或歌詞感動。日前組合MIRROR兩名成員獲邀在日本著名音樂平台The First Take上,演唱經重新編曲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旋律雖然不及原來版本激昂,但在歌手的重新演繹下,仍具振盪人心的穿透力:「困囿時分秒,看人類多麼渺小,沉淪在昨晚與他朝,原為了因還未了」。

聽到熟悉旋律 產生多巴胺感滿足

很多小朋友在幼兒階段已經熱愛唱歌,而歌曲亦有着調節情感的作用。不少家長都曾經試過輕聲唱歌,去安撫幼兒的情緒、幫助孩子入睡等。瑞士蘇黎世大學學者Lutz Jäncke發現,聆聽音樂和歌曲能夠增加血液流動至緣腦(limbic brain)部分,包括杏仁核、海馬迴、下視丘等,屬於處理情緒、記憶的中樞。當我們聽到熟悉的旋律時,腦袋會產生多巴胺(dopamine),讓孩子感到滿足和輕鬆。荷蘭學者de Leeuw的研究進一步發現,當人受到歌曲感動,會更希望與他人連結,待人以善,表達關心,思考人生中哪些才是重要的元素。

青少年期可算是人生中,情感發展最豐富、同時最波動的時期。正因為歌曲對人情緒的正面作用,不少青少年在感到壓力或不愉快時,也會在音樂中尋找安慰。台灣學者蔡振家的團隊,就透過量度實驗參加者在聽歌期間的手指溫度變化,發現如果要在抒情歌得到治癒,就需要將歌曲完整地聽完。實驗發現,聽者在聽歌時手指溫度會下降,顯示聽者的情緒相對緊張起伏;而在副歌旋律在尾段重複出現時,編曲或歌詞一般都有或多或少的改變,手指溫度會回升,腦中負責調降負向情緒的部分,會比歌曲中段時有更多活動,助聽者對歌曲描述的事情有嶄新而較正面的詮釋。

因此,要聽歌,請緊記要耐心地「聽完首歌」,避免讓負面情緒中在歌曲中段不斷反芻,才可以有效地在樂曲行進中,透過再詮釋讓自己回歸平靜。最後,《人類群星閃耀時》也帶我們重新演繹人在世間的意義:「看人類即使渺小,誰在說我愛你那刻,情存萬有,才是美妙。」

家庭有教:聽歌記緊聽到尾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