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戒電子奶嘴攻略(1) 訓練孩子 獨立自主玩遊戲

上月底,世界衛生組織首度就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發出指引,建議1歲或以下嬰兒不應使用電子屏幕,2至4歲每天接觸的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根據2019年初《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JAMA Pediatrics)發表的追蹤研究,在2至3歲間使用電子屏幕較多的幼兒,到6歲時語言能力和社交表現,均會較使用電子屏幕較少的幼兒為差。

家庭有教:戒電子奶嘴攻略(1) 訓練孩子 獨立自主玩遊戲
(illustrated by Stephen YC. Lo)

然而不少家長慨嘆,即使如何不樂意,「電子奶嘴」確實能「贖回」個人的自由時間,當孩子專注於看手機時,才有時間處理自己的事務;而愈多的相關指引,只會為家長帶來愈多的無力感和罪惡感。面對兩難,家長不妨「抓大放小」,以「抓緊大重點、放輕小事情」的態度去處理:

安排自主獨立遊戲 代替電子產品

˙「定大方向,留小空間」

隨着研究成熟,愈多證據提出電子產品對孩子有負面影響,是不能忽略的「大事」,所以確實需要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家長應當以其他活動來代替,例如培養孩子自主獨立遊戲。日常生活中,可刻意安排自主獨立遊戲的「小空間」(時段),其間除了禁絕使用電子產品,亦刻意不作任何指示或安排任何活動,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

在這時段內,家長亦要放下手機和關掉電視,可在旁邊做一些靜態活動,例如閱讀、插花、縫紉等。

培養孩子「為自己作主」

˙「着重平衡,少劃規範」

對家長而言,「自身的自由活動」、「親子互動」和「孩子自主遊戲」,似乎是在互相爭奪時間,若三者取得平衡,實為最理想的情况。隨着孩子成長,他們愈有能力透過獨立活動來自我調劑,家長訂立愈少的規範去限制孩子就愈好,例如在「不傷人和物」(自己、他人和物品)的簡單規範之下,容許孩子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獨立遊戲,培養孩子「為自己作主」的感覺;即使孩子最終選擇「發白日夢」,家長也不應干預。家長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和規範內尊重孩子的選擇,也展示了家長想孩子尊重自己獨立時間的期望。

要培養孩子放下手機、獨立遊戲,不會一蹴而就,除了時間還要技巧。下回我們將會更仔細分析促進孩子獨立自主遊戲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