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媽媽,讓我來

同一句說話,出自不同年齡孩子的口,聽在媽媽的耳裏,肯定有不同的感受。筆者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們一家旅行後回港,正在機場等候行李的時候,篋子在行李帶上出現,我的12歲孩子說:「媽媽,讓我來。」我當下心頭一暖,嘴巴雖然只簡單說了句「好」兼掛了一個微笑,但內心卻像打翻了的五味架一樣,有着苦盡甘來,修成正果的感覺。不過,一刻的美麗消逝後,日子還是如常地過,事事繼續讓媽媽來。

如果同一句「媽媽,讓我來」,是從一個4、5歲的小孩口中不斷說出來,又會是如何光景呢?

遇不合作孩子 隨時手忙腳亂

或許是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更可能是為了減省人手,最近很多超級市場重新裝修後,都裝有讓客人自助付款的掃描設施。筆者不止一次,在自助付款機前,聽到年幼小孩子說「媽媽,讓我來」。有的媽媽甘之如飴,與孩子合作,在貨品包裝袋上找出編碼位置,逐件慢慢「嘟」。孩子肯讓媽媽參與一點還好,只是稍稍多花一點時間而已;但若遇到不願合作的孩子,不肯讓媽媽幫忙,堅持要自己一手包辦的話,則隨時手忙腳亂的搞上大半天也弄不好,有時還會同一件貨品「嘟」多過一次,又要取消再重新開始,既浪費時間,還要忍受其他正在排隊顧客的不友善目光。

面對這些情况,再好脾氣的媽媽通常都會忍不住要「火山爆發」。

心情好的那天,尚可盡量「揸頸就命」,忍到回家才算;但若然遇上壞心情,便禁不住當眾打駡,孩子就當然大哭,結果尷尬收場。媽媽回到家中,有時還要收拾殘局,跟孩子或解釋、或安慰、甚至道歉。午夜夢迴卻又怪責自己亂發脾氣,不懂當媽,甚至不被諒解,遭丈夫恥笑或薄責兩句,那又會成為夫妻另一個矛盾的源頭。

創作暗號 孩子跟爸媽合作

治本之道,當然是為孩子設下更有效的規範,但這方案需時。至於治標,筆者提議爸媽跟孩子找個合適的時機,告訴孩子有些時候,他需要乖乖跟成人合作。大家可以天馬行空地創作一個暗號(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十分有趣味的親子遊戲),只要爸媽一講出此暗號,孩子便要停止忸怩,聽話合作。 但要記住,這是大家協商的結果,孩子遵守承諾是應該的,切忌額外獎賞。說聲「多謝你遵守承諾」便已足夠。

「尊重」孩子的爸媽可能會問,那孩子可否要求對等?即是說他又設定一個暗號,說了之後爸媽便要聽他的話?聰明的讀者,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