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孩子為什麼沉迷上網?
自學童停課後,筆者每天也收到不同家長致電熱線,表示「今次好大件事」、「囝囝/囡囡日日機不離手」,甚至表示孩子在網上考試期間都忍不住要玩遊戲。不少家長形容孩子停課後,一家人猶如「困獸鬥」,加上上網問題,更容易「面阻阻」,甚至出現肢體衝突。試過有家長「搶電話」、「熄Wi-Fi」制止子女上網,亦有子女持刀要脅,以死相逼父母容許繼續上網,叫鬧「無得打機等於逼我去死」。
每當筆者聽到家長投訴孩子「沉迷上網」,都會問以下的問題︰「知道孩子實際上網時間嗎?」、「知道孩子在玩什麼網上遊戲嗎?」、「知道孩子有什麼朋友陪他一起玩嗎?」
很多時侯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或「忙着上班,不太了解」。家長只是着眼於子女沉迷上網,但往往忽略了孩子上網背後的原因和需要。
Y同學(化名)是一名小學生,最近被爸爸指他沉迷上網,經常會半夜外出和陌生人玩手機遊戲。爸爸起初也不了解為什麼自己的小朋友會願意和陌生成年人半夜外出玩遊戲,十分擔心。後來,社工和爸爸探討Y上網的原因時,了解到Y平日在學校沒有什麼朋友,和其他人一起玩遊戲,就是他唯一可與家人以外的人聯絡的機會。其實Y同學並不是喜歡玩遊戲而上網,而是利用遊戲去找朋友。
認清上網需要 不再「迷網」
小朋友沉迷上網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需要?
1. 樂趣與刺激
聽到很多學生表示自已只是因疫情留在家中太悶,所以才不停地玩遊戲,家長可以和學生商量使用時間,亦可善用網上資源,如作不同的家庭活動。
2. 歸屬感
不少學生表示自己上網玩遊戲,是希望可以與不同的朋友聯繫。學生們已經有一段很長時間不能回校上課,亦不可相約外出。借助電子產品,他們可以一個朋友接一個朋友「車輪轉」地玩遊戲或聊天,是維繫關係的一個重要工具。
3. 成功感
「我讀書唔叻你鬧我,我終於搵到一樣係叻,點解你唔讚我反而鬧我?」成績未如理想及朋輩支援薄弱的學生可能在校內難以獲得成功感,打電玩等校外刺激能讓他們迅速得到成功感,在同輩間,甚至陌生人中建立威望。
網絡只是一個工具,沒有好壞之分,在乎使用者如何運用。家長處理子女的上網問題,首先要「知己知彼」,先了解他們上網的需要或原因,走進孩子所處的世界,才可以有助處理情况。家長亦宜先處理自己的不安焦慮及調節對子女上網的期望,保持心平氣和及體諒對方難處。以好奇心及關心,取代一味的指摘和不滿,會更有效幫助子女改善網癮的情况。
若家長想對這次分享題材作進一步了解或尋求協助,歡迎以輔導熱線/WhatsApp:5592 7474聯絡我們,或瀏覽家福會網頁www.hkfws.org.hk。
文:蘇芷晴(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