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羽毛球遊戲治療

我在上文提到,上了一個兒童為本的溝通課程,學習適切回應孩子的感受和對孩子試行遊戲治療,而精粹是真正的了解和接納——說出孩子的心事,孩子就能抒解鬱結,有力量走下一步。

我對九歲的大仔做過近十次在家遊戲治療,後來阿仔想改為去公園打羽毛球。場地雖變,但我依舊用同一方法,邊陪玩邊回應他的感受。說實話,過程真不容易,卻也令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如何與孩子同行。

阿仔手眼協調不佳,之前我多數都是讓着他,所以他勝利居多。這天以遊戲治療方式打羽毛球,他卻沒有之前那麼一帆風順。但他非常追求大勝的快感,即使我已暗暗讓他領先,他仍顯得很不滿足,甚至即使是自己得分,仍然非常「??」,不斷跺腳低吼。

代入兒子想法 承認對方困境

換了在以前,我會非常不滿他的態度,覺得他明明是勝出一方,卻表現得好像是失敗者,實在太小器,並會針對這副德行教訓他。但這天,我嘗試真誠地承認孩子感到失望的困境:「你得了分,但你還是不滿。」稍稍一頓,我再說:「你想一連得到好多分,你想一連殺我很多個蛋。」

見他不作聲,我知自己說中了,再進一步代入他,替他說出心情:「你的目標是壓倒性的大勝。你選擇了這個更難達到,但更加滿足的目標。」

事實上,他即使手上已領先許多分,但只要丟了一分,他就會推倒重來,不惜棄掉原先的得分。這樣,他當然注定不斷挫敗,於是不斷憤怒,沮喪不已。

以往我會說,阿仔你心頭太高、不切實際,不如換個較踏實的目標。但那一刻,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尊重他的選擇,即使那會吃苦頭,也不妨讓他經驗這個苦頭。所以,我對他不作任何評價,只是如實地道出他當刻的心情:「你很想做到這目標,但你發現這目標的確有點難。」

有一兩次,我輕聲提他,如果想放棄也可以,但他還是要繼續這個挑戰。換了之前,我會希望他理性些,選擇一個不用自己這麼受罪的目標,因為看着他這樣子,我也覺得自己活受罪。

靜觀情緒 陪伴體會艱辛

這天,也許我站在另外半邊的球場,距離他稍遠了一點,也許是因為戶外通爽的空氣令我較易舒展,也許是因為我有意識告訴自己,不用要求他配合我的期望。總之,我發現,我可以靜靜的觀看他,陪伴他體會這個受罪的選擇。我沒有要求他停止,我內心也沒有期望他會走出負面情緒,變得積極開朗。

如果他這半天都需要這麼過,我就靜靜陪他這麼過吧。我知道他還是會發火,但那不是針對我,不是向我放出的箭。

就這樣,最後的十分鐘,他自己決定放棄那個太難太完美的目標,改回原先的21分制,還接受了最後一局敗在媽媽手上的結果。我很感恩,感恩自己這天能體會到同行是什麼,並最終看到他能凝聚力量面對現實。之後他說,他喜歡超越自己。

不過,羽毛球治療的歷程並非這麼快就完結。我們在假期中還打了好幾次,他依然會單單為失掉一分而氣得一個勁兒跺腳,大聲怒吼。孩子需要比我想像更長的時間,去調整自己面對現實。

後來有一次,我決定真誠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平和地說:「媽媽很明白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而生氣,你憤怒無問題。同時,你發怒的方式讓我不太舒服,有點受罪的感覺。打完這一局,我想休息一下。」

他靜了一靜,然後收斂了,在我得分時沒再吼叫,而是安靜繼續。我知道他終於凝聚到力量,面對球局現實的同時也開始注意到媽媽的感受。我也相信,沒有之前幾天的歷程,他未必能走到這一步。重要的是,這個歷程仍在持續,仍會反覆。

我在學習不勉強孩子改變,而是相信他自然會按自己的需要而變。我要作的,是付出自己的愛、接納和尊重,「如實接納」孩子的一切,那怕包括他的陰暗面。如此,相信他自會真正成長。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