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學堂:偷睇孩子手機有理?
曾經看過一套電影,內容講述一個住在美國的孫兒到北京探望素未謀面的爺爺。兩爺孫相處了一段時光,爺爺經常在友人面前談到孫兒的個人生活,很多時令孫兒十分尷尬;最令孫兒氣憤的,是他發現爺爺曾偷看他的手機信息。
偷看子女私隱 破壞互信
相信現代的父母對保護私隱的意識也較他們父母輩高,但很多時為了想了解子女的一切,有意無意地過分關心子女的行為,甚至偷窺子女的個人通訊,例如手機、facebook、IG和電郵等,令子女感受到私隱被侵犯,破壞彼此互信的關係。
家長有時也感到委屈,自己的出發點是關心子女,避免他們受不良朋輩或事物影響,初心也是為了保護子女的成長,希望在子女有困難時作出適當的支援。
作為父母,有否想過為什麼子女不願意分享他們的事情?請不要過分擔憂,隨着年紀漸長,子女的心理和生理都在變化,荷爾蒙影響了他們的情緒及判斷。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會把朋友的重要程度放在較前位置,他們傾向和朋輩訴說心事及尋求意見,所以家長不用自責,平常心的接受子女獨立及尊重他們的個人空間,切記不可有掌控子女的心態。
溝通3原則 化解冷漠
相信不少父母都發覺難以和青少年時期的子女溝通。筆者建議家長與子女溝通時可參考下列的3項原則:
1. 易地而處 感同身受
父母也曾經年少,儘管子女有時的態度和語氣令家長們感到很「不爽」,家長們要理解兩代成長背景和時代不同,大家對事物的理解和概念都不一樣。作為父母要與時並進,交換角度,嘗試代入子女的想法,理解子女的心態。
2. 冷靜聆聽 避免衝突
家長們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主導了思考。情緒很多時會阻礙大家的溝通,更甚者會說出一些傷害彼此的說話。惡毒的語言說出去就覆水難收,影響深遠。在這個情况下,讓大家冷靜下來才展開對話。
3. 鼓勵溝通 分享想法
以開放心態,嘗試向子女表達你對他們的關心,並不是想操控他們的想法及行為,鼓勵子女分享他們的內心感受,理解他們的立場及見解,在互相尊重及信任的基礎上,相向溝通。
只要子女能感受到父母是真心關懷,相信親情能融化冷漠的關係,子女終會選擇父母作為可信賴的溝通伙伴,願大家一起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努力!
文:溫奕民(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石硤尾會所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