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背全首長恨歌並不可恨
不知何時開始,背誦範文成為教育界的禁忌,但我一向認為背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只是不問情由的脅迫和單一的評核標準。
不可能的任務真的不可能?
剛過去的新年,我讓讀小四的兒子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為什麼選《長恨歌》?因為他曾引述學校老師說,這首詩是《唐詩三百首》中最長的。我就想,說不定他想挑戰一下。全詩840字,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長的一首詩。當時兒子已懂得背《桃花源記》和《木蘭辭》,我問他:「想背《長恨歌》嗎?」他想也不想,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我覺得好笑,半開玩笑地說:「《桃花源記》和《木蘭辭》每篇約三百多四百字,合共約八百字,你懂得背,證明八百多字的文章,根本難不倒你。」
為了讓他更容易理解和背誦,我把《長恨歌》分成4個段落:一個是皇帝和楊貴妃相識和享樂;一個是戰禍驟生,皇帝逃難,楊貴妃慘死;一個是戰亂平息,皇帝回到宮中,觸景傷情;最後一個是皇帝借助道士的超自然力量,隔空轉達了相思之情,並憶起當年無人知曉的約誓。
「陪背」了四五天,孩子便能一字不漏從頭到尾背誦。這次「陪背」經驗之後,我告訴兒子3個「道理」:一、最初以為「不可能」的事,其實有可能做到;二、人的腦袋愈用愈好,書背得愈多,往後背書只會愈來愈易;三、背書聽起來可怕,做起來不但不可怕,而且好玩。
我讓孩子背長文,有一個前提,就是文章本身就是一個動聽的故事。《桃花源記》、《木蘭辭》和《長恨歌》本身都是說得很好的故事,起承轉合,井井有條,戲劇張力足夠,而且都有一個稍為出人意表的結局。家長「陪背」,講解故事,可能發現經典文章中的隱微之處,突然會意,樂不可支。
背書幫助孩子想像出另一個故事
孩子本來不覺得背書好玩,但是背着背着,故事的脈絡和轉折,忽然變得清晰起來,鏗鏘音韻在腦際蕩漾,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情景,恍惚就在眼前。因為投入,所以詩文中的人物,不再是陌生人,不再是路人甲,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驚有懼、有喜有悲、有缺點和有長處的人。那依稀是自己認識的一個人,前塵往事,似遠還近,飄渺間,莫不是時空置換中的另一個自己?
當孩子忽然問你:「他們在宮中玩樂,旁若無人,也不用顧忌其他人看法,怎麼最後楊貴妃突然說到,他們某一天,要偷偷摸摸地在『夜半無人』時『私語』呢?曾經有人阻止他們相愛嗎?」這刻,你知道,孩子問了一個詩人隱藏了的密碼。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
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