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中學讀過的一篇奇文

圖書館出現下架潮,悲驚交集。其實書之為物,多讀多想,自有心得,至於心得是對是錯,言人人殊,本來就不必強加消毒和統一口徑。人類和動物演化和持續生存,與其說是因為「萬法歸一」,倒不如說是基因多樣化的結果。

中學讀過一篇奇文,現在回想,真的覺得這篇文章很離奇,當時頗難理解這篇文章,老師也沒有特別花時間去解釋其中怪異之處。

當年年紀小 迷信「忠奸分明」

這篇文章就是來自《左傳》的《晉靈公不君》。文章一開首就說晉靈公如何殘暴,用彈弓射途人,自得其樂;熊掌煮不好,把廚師殺了;大臣趙盾勸諫,晉靈公竟然派殺手暗殺趙盾。

文章接着又花了許多筆墨,講述大臣趙盾如何賢能,刺客行刺,竟被其上朝前的恭謹模樣「感召」,不但沒下殺手,還一頭撞向一棵槐樹,把自己撞死了。又有一次,晉靈公派大批人馬手持武器追殺趙盾,眼看趙盾逃不掉,其中一人竟犧牲自己,倒戈相向,助趙盾成功逃脫,原來這人曾受趙盾「一飯之恩」。

文章寫到這裏,本來好易理解,一個暴君,一個良臣,一邪一正,躍然紙上。可是,文章筆鋒一轉,趙盾的族弟趙穿殺了晉靈公,趙盾本在逃亡,一收到消息,馬上回來,收拾殘局。一回來,一個負責寫史書的大臣董狐,二話不說,斬釘截鐵,在史冊上大書五字「趙盾弒其君」。趙盾不服,說自己沒有做過,不料董狐接着說,你逃亡時沒有越過國境,回來時又沒對殺死晉靈公的人問罪,不是你幹,又是誰幹的。趙盾竟然無法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句破一萬句 思考方能自由

當年很疑惑最後的這個情節,傾向相信,董狐是一個不問情由的老頑固。可是,現在人到底算是長大了,開始明白當中的春秋筆法。我傾向認同一些學者的說法,趙盾的而且確在幕後參與了其事,這就是為什麼他逃亡只是逃到中途的原因,因為他已「預知」了晉靈公之後的命運。事實上,那時晉靈公(雖然有個「公」字」)不過是個10多歲的少年,而趙盾則是把持朝政多年的最高級官員。果然,晉靈公死後,趙盾獨攬大權,成了事件的最大得益者。文章巧妙之處,是在文章應結束的時候,突然橫加一筆,用「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這8個字,推翻了之前苦心經營的趙盾的良臣形象,然後,文章戛然而止。

南宋的文天祥在《正氣歌》說「在晉董狐筆」,說明了1000多年之後,董狐「秉筆直書」的地位一直沒有動搖過。

《晉靈公不君》這篇文章之所以離奇,是我們不明白,古人寫文章,腦筋轉了好幾次。寫得多寫得長的,有時未必是重點。「好人沒事,壞人死了」不是這文章的重點,甚至「好人被冤枉」也不是重點,重點反而是:「好人」,未必沒有陰謀詭計。

常勸孩子多讀書,因為,在讀書的世界,思想馳騁,只有這時候,人才是自由的。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