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家長:少年耶穌父母的智慧

聖誕節期間,天主教及不少基督教教堂除了重述耶穌誕生的故事外,亦會重述耶穌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片段。其實,《聖經》對於耶穌幼年與少年時生活的覆蓋十分少,但其中一個故事卻或許可以為孩兒踏入青春期的父母帶來一些反思。

***
《聖經》:「每年逾越節,耶穌的父母必往耶路撒冷去。耶穌到了十二歲,他們又照節日的慣例上去了。過完了節日,他們回去的時候,孩童耶穌卻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未發覺。他們只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後,才在親戚和相識的人中尋找他。既找不著,便折回耶路撒冷找他。」

踏入青春期的少年不時會開始愈來愈多自己的主見。作為父母的,第一個本能反應往往都會是把少年看顧得很緊、過問得很多。不過,無論如何,少年好像總是有辦法在思維或行動上逃出父母的五指山的,而且父母可能會發現得比較遲。當父母最終發覺孩兒「離隊」時,都總會一路四周尋找好像是迷失了得孩兒,同時亦問自己,為何會看漏了眼?

***
《聖經》:「過了三天,就在聖殿裡找到了耶穌。他正坐在經師中,聆聽他們,也詢問他們。凡聽見他的人,對他的智慧和對答,都驚奇不止。他的父母一看見他,便大為驚異。耶穌的母親就向耶穌說:『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

每當父母發現少年在思維或行動上逃離去了哪裏時,通常都會感到驚訝。若果父母覺得是好事的,就會心裏一句「吓,原來個衰仔/衰女識呢啲㗎咩」,若覺得是壞事就會質疑「點解會搞埋啲咁嘅嘢㗎」。不過無論如何,父母對少年的本能反應始終都會是「你喺度做緊乜?知唔知咁樣會擔心死人?」

***
《聖經》:「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

當父母表示擔心時,少年通常都會在這一刻最「抵死」。他們未必好像《聖經》故事內耶穌那樣說到自己是在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不過少年有時都會說到那麼大!),但他們很多時至少都會說類似「講你哋都唔明㗎啦」的說話。就在這一刻,父母的反應就變得關鍵了。

***
《聖經》:「但是,他們不明白耶穌對他們所說的話。耶穌就同他們下去,來到納匝肋[註:這是耶穌父母的家鄉],屬他們管轄。他的母親把這一切默存在心中。」

事實上,時代與潮流不斷在變遷,作為父母的不明白少年的新動向亦是不足為奇。關鍵就是,父母會否反應與少年的思維或行為上偏離不成正比?還是父母可以像耶穌母親那樣,見到耶穌還是願意回家就暫且見好就收,不反應太大,然後靜觀其變?試想想,如果耶穌母親在耶穌十二歲那個年少氣盛的年紀來大罵他的行為,會否令耶穌愈叫愈走,更難假以時日成大器?

對於父母來說,面對少年的各種改變的確是不容易。雖然時代已變,但古人在面對這問題時的智慧都仍是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