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閱讀理解選材策略

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閱讀理解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孩子的中文詞匯缺乏,另一方面課外知識不足,所以無法完全理解內容。如希望改善閱讀理解能力,除了要多訓練外,更重要的是選材和方法要到位,好能事半功倍。

不要只看他們的年級去購買教材,同時也要注意不同出版社的深淺程度,可能會有明顯分別

如何選擇閱讀理解的材料呢? 一般來說,應該選擇孩子能夠獨立閱讀 90% 至94% 的材料。超過95%的材料,孩子已經能夠完全掌握,無需協助,未能達致提升能力的效果。但如果選擇低於90%閱讀能力的教材,則可能由於文字太深,完全無法理解或者會誤解內容,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失去對閱讀的興趣,弄巧反拙。家長在選擇閱讀理解的教材時,不要只看他們的年級去購買,同時也要注意不同出版社的深淺程度,可能會有明顯分別,要切實地按照孩子的能力出發作出恰當的選擇。

選擇好閱讀理解篇章後,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朗讀文章,這樣家長便可知道好孩子還未學會的詞語而加以教導。怎麼才算認識一個詞語呢?每個詞語分為三部分:讀音、寫法及意義。讀音方面,家長可以把詞語清晰地朗讀給孩子,並讓他們重複;寫法方面,可以鼓勵孩子觀察文字的部件,也可以利用軟件學習該詞語的筆順;意義方面,可以由家長解釋詞語,也可以查字典,亦可以利用詞語造句,讓孩子更容易明白詞語的意思和運用方法。不過在過程中,要選擇詳細講解那些詞語,如果過多的話,便會喪失閱讀篇章的興趣,所以要適可而止。

在閱讀篇章後,需要讓小朋友更深入認識相關的內容

最後,在內容上我們也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援,在閱讀理解篇章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可以是非常廣泛的。但由於小朋友的知識和常識局限於他生活的圈子內,即使成年人認為是眾所周知的內容,對於小孩來說也是新鮮的。所以在閱讀篇章後,需要讓小朋友更深入認識相關的內容。舉個例子,如果內容是有關青馬大橋,而小朋友又不認識的話,我們可以在網上搜尋相關的圖片,或者帶他去參觀,這便逐步擴展他們的課外知識。

家長如能持之以恆,小孩的閱讀能力必能逐步提升,漸漸地他們也會對閱讀產生興趣,對於日後的學業和整體學習都有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