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不能出門時怎麼玩?

(圖片來源:Canva)

早前為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翻譯一份來自國際遊樂協會的指南《危機中的遊戲:家長及照顧者支援》,幫助大人回應兒童在疫情中的遊戲需要。《指南》6月底供下載,當時我以為錯過了時機,畢竟香港的孩子都重新背起書包上學了。沒想到第三波說來便來,把「疫情中的停課生活」變成「疫情中的無聊暑假」,不變是,孩子再次被迫留在家中。

這陣子,單是防疫已令人身心俱疲,家長還要焦慮孩子遠遠墮後的學習進度,再怎麼數下去,也輪不到關心孩子怎麼玩吧?然而,這看法正是低估了遊戲的力量。

遊戲變得重要 幫孩子製造快樂

在尋常日子裏,遊戲本來就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可是當疫情肆虐,當在陽光下活跳跳也變得奢侈,當掛念的小玩伴無法相見,當時時分分秒秒的共處演變成親子壓力,遊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它成為一帖心藥,幫助孩子製造快樂,在失序中重建生活的控制感,好好捱過一場考驗全球孩子的耐力戰。為什麼疫情下的遊戲那麼重要,《指引》還這樣提醒:

˙ 遊戲本來就包含想像和解難的元素,與創作力密不可分

˙ 遊戲中的說說做做有助幼兒發展,更是孩子學習思考的方式

˙ 有些遊戲需要孩子表演和重複活動,這是小朋友了解周遭事物的一種方式

˙ 在遊戲中表達情緒,有助孩子慢慢接受情緒變化,從而加強自主和控制

˙ 遊戲讓孩子在安全情况下表達憤怒和困擾,不傷害自己和他人

˙ 遊戲讓孩子發展長處和適應能力

這份《指引》除了思考非常時期的遊戲,還提供不少具體建議。像是如何在有限的室內環境製造安全的遊戲空間?家裏有什麼東西可以玩?如果孩子的遊戲涉及喪失、寂寞、疾病和死亡等令人痛苦的主題,大人該怎樣理解和回應?如果孩子在家愈玩愈瘋狂,怎樣釐定界線同時尊重他們的遊戲需要?如何把大自然帶進隔離生活中?

不需要一天到晚提供娛樂

還有一點很重要:緊繃在家的爸爸媽媽,也需要安慰、休息和空間。所以不要忘記提醒自己:孩子可以間中無聊沒事幹,我們不需要一天到晚提供娛樂;想玩便投入與孩子一起玩,暫時放下憂慮,專心享受當下;玩夠了直說便可,不一定要逼自己全程參與;又或者,何不趁孩子玩得高興時,自己也休息一下?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比我們的想像少。特別在這個非常暑假,一個能夠在適當時候偷懶、懂得撫平自己焦慮情緒的爸爸媽媽更是重要。會捱過的。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