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寒冬中的化雨春風
天災及暴力衝突等危機事件對個人或群體帶來影響,面對社會上重大的危機事件,學校也不能倖免,學生、教職員的心理會受影響,也會為整間學校的運作帶來失衡。 解釋相應措施 免學生不安 相關研究指出,危機事件會讓人擔心生命安全受威脅,因此提升安全感為處理時首要原則。教育局網頁指出︰「學校應為學生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保障其身心健康及安全。」在危機事件中,學校除了應盡更大的努力確保學生安全,同時亦應明確具體地向學生解釋相應措施,讓學生清楚明白,以減少學生的不安感。 第二項重要的原則是穩定情緒,教師可留意以下各項︰ 1. 面對危機時人或會出現不同的生理及情緒反應,如︰頭痛、肚痛、肌肉緊繃、胃痛、心跳及呼吸急促、睡眠問題、排便問題,及對目睹的創傷性場面好像在眼前閃現、驚嚇、易怒、內疚等。這些反應或會為學生帶來額外恐懼,懷疑自己身體及心理出問題,令自己苦上加苦。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些是不尋常狀况下的自然反應,其強烈程度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減。愈害怕它們,愈會影響自己的情緒 2. 提供可行的方法讓學生應對情緒起伏及睡眠問題,如︰安定心神練習(可參考bit.ly/2kjXrNC)、放鬆練習(www.egps.hk/relaxation-exercise)及睡眠衛生資訊等 提供諒解與尊重 3. 過度接觸與危機事件相關的資訊或會令人心情更困擾,教師宜以接納的態度與學生討論有節制地接觸媒體的可能性,如︰定時關機;只讀文字,不看影片等等 第三項重要原則是聯繫感。面對重大社會事件,各人均有自己的想法。遇到與自己意見不一的學生時,校長和教師不一定要同意學生的觀點,但仍應本着「有教無類」、「和而不同」的精神,給予聆聽及關注,讓情緒困擾的學生意識到有人願意了解他們。很多學生在其他成年人身上得不到諒解與尊重,師長的聆聽及關注或許成為絕望中的一點光,讓他們感受到能與可信任的成年人彼此聯繫,並為他們帶來希望感。 孔子說︰「有教無類。」這風雨飄搖的開學月或許為這句說話再添加新的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能看到在不同意見的背後,照顧那些受傷、害怕、極需關愛的心靈嗎?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