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途有「理」:未學爬先學走,有何問題?

初為人父母,喜悅無限,但寶寶的成長,為父母帶來很​多的疑問,如寶寶是否要先學爬才學行呢?在解答這問題前先看看爬行的進程和爬行對寶寶發展的好處。 BB爬行好處多,除了鍛煉筋骨,改善肢體協調,亦加強視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的感觀發展,所以寶寶愈爬愈活潑。 寶寶在大概5個月時,會用肚皮貼地作支點像畫圓圈般爬動。6至7個月時開始匍匐,先手後腳或是同一邊手腳並用的前進。初期動作生硬,想往前卻變成向後爬,反覆練習才可向前進。到了9個月,寶寶便能以雙手和雙膝跪着,肚子離地,撐住身體前後搖動。到10個月左右,就可用手膝4點跪着靈活爬行了。 學習爬行,對寶寶好處多。 1. 助長肌肉及骨骼發展 不同階段的爬行,能強化寶寶的頭、頸、軀幹和四肢肌肉,以及刺激骨骼生長。 2. 促進大腦雙側分化和協調 爬行是雙側交替的活動,大腦的右半球主控左側手腳、左半球就主控右側。透過爬行,兩側手腳交叉練習,激發寶寶大腦的雙側分化和雙側肢體協調。 3. 練習平衡力和姿勢轉移 寶寶爬行時,一隻手往前伸時,另一隻手及雙膝就要固定身體以免倒下。這個不斷重複的爬行動作,讓寶寶學習如何去平衡身體。而隨着身體漸漸穩定,寶寶會嘗試轉換姿勢,如從躺卧至坐、從坐到爬行、從爬行到站立等。 4. 視覺發展 爬行時寶寶用眼睛觀察四周環境,到處去抓玩有趣的物件,刺激視覺的速度感、距離感、空間感、立體感及手眼協調的發展。 5. 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的感觀發展 由於手腳在爬行時會接觸到不同質感的地面,加上不斷平衡着身體來移動,促使觸覺和本體覺發展。而爬行動作刺激前庭覺,令頭部保持挺起,讓眼睛可以觀察事物及環境。 不喜歡爬的寶寶 有很多原因會令寶寶不喜歡爬,如頭部較大較重、上肢不夠力支撐,甚至是活動空間太小,又或者是經常被抱着,令寶寶沒有爬行的機會。 此外,觸覺較敏感的寶寶,不喜歡身體接觸到地板的感覺,亦有些寶寶前庭覺較弱,不能邊爬邊穩定地抬頭觀看。在這些情况下,寶寶自然會想盡辦法避過爬行的階段就走路了。要是寶寶已經略過了爬行階段,父母亦要盡量引導寶寶爬行,彌補爬行對身體發展所帶來的好處,更可加強跌倒時以手保護頭部的反應,以及手腳並用的攀爬技巧。 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有其獨特性,以上提及的爬行里程碑僅作參考,不應以少許差異就認定寶寶的發展出現問題。若寶寶遲遲都未能爬行或扶着站起步行,又或是爬行的姿勢持續生硬、欠缺變化、左右明顯不對稱,父母便要尋求專業協助了。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落公園玩 治孩子執筆問題?

豐豐今年4歲半,治療師請他在紙上畫一個人,他用了3秒,像塗鴉似的在紙上畫了個圓圈加幾條直線,說這是「怪物」,之後便迅速逃離座位!他討厭、抗拒和逃避執筆,這是源於手部的反射仍未整合,所以執筆姿勢錯誤兼過分用力;加上腹部深層核心肌肉與肩膀固定力欠佳,以至寫字時側頭寒背,整個肩膀、手臂及手腕僵硬。他雖然精力充沛,在治療室內跑來跑去,但軀幹穩定力不足,平常也沒有到公園玩耍。 香港的小孩子約4歲便要學習寫字。孩子一般在3、4歲時掌握到基本執筆姿勢,即靜態前3指抓握,但靈活又成熟的抓握卻要到5、6歲才發展好。而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孩子,手指控制不能自然的發展。 家長容易誤解寫字不好,只要反覆練習就行了,殊不知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和挫敗感,令他們討厭寫字,使每天寫字做功課都變成戰爭、噩夢! 抱蛋扮飛機 練肩膀固定力 小孩子的體能成長是由近到遠,愈接近身體軀幹的位置愈先發展,所以大肌肉運動能力,例如爬、行、跑、跳、踢、擲和攀等,會比要精細控制的手部小肌肉能力,如執筆寫字、扣鈕、拉鏈和綁鞋帶等較早發展。 6歲前孩子的基本大肌肉能力仍在發展中,他們需要很多跑跳和攀爬的機會,以這些體能運動刺激大肌肉如腹部深層核心肌肉、肩膀的固定力和穩定性,刺激孩子的本體感、前庭覺和觸覺,幫助他們提升空間感和方向感,並將未成熟的反射整合過來。這一切的發展,使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地坐得頭正腰直,那樣手腕和手指才可靈活郁動,全神貫注地學習及書寫,這就是寫字的基礎。 若想提升孩子的寫字能力,應先要讓他們每天至少有一小時的公園或遊樂場的玩樂時間,然後可練習以下的初級深層核心肌肉與肩膀固定力家居運動。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孩子經常跌倒,是動作協調障礙嗎?

小孩子間中跌倒是很正常,正所謂「跌下先得大」,意即小孩子因為跌倒感受到痛,於是為免下次再受痛楚而學會視察環境、調節身體協調及活動速度,反覆練習跌倒時的身體保護反應,如跌倒時伸手按地以避免撞傷頭部;以及透過在不同環境,如凹凸不平的石地、鬆軟的草地、公園的高架平衡木上行走,或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閃避途人來學習平衡。 但有些孩子由學行開始就已經是跌跌碰碰,並沒有「自然地」學懂平衡,有些孩子在室內時經常腳絆腳、踏着地上的玩具或撞到家俬而跌倒,在室外時則不時踫撞到路人、撞燈柱、絆石壆或行樓梯時跌倒,有些在跑步或追逐時就一定會跌倒。他們因此弄致周身瘀傷,甚至頭破血流或骨折。 患者外表與其他孩子無異 經常跌倒的小孩可能是患上「動作協調障礙」,大部分患有此障礙的小孩外表與其他孩子無異,他們的平衡失調狀况較易被忽略,家長可能會歸咎於他們「不專心」、「粗心大意」。 亦有些平衡差的小朋友,因為害怕跌倒而逃避參與體能活動,或「過分專心」地保持平衡或留意周圍環境,以致容易疲累而影響學習及情緒。 控制平衡靠三系統 控制平衡的感覺系統分別有視覺或眼動控制、內耳平衡系統(即前庭覺)和關節皮膚感覺(即本體感)。大腦從這三個系統接收信息,經過分析後處理,再發信息給予運動系統,繼而作出適當的平衡反應。若平衡有問題,物理治療師會透過評估找出哪個系統出問題,再分析環境以及個人因素、性格的影響,以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如有小朋友是因為視力問題而引致平衡失調,當佩戴合適的眼鏡後,平衡便得以改善。 也有小孩因周邊視力欠佳,走路時容易忽略旁邊的事物,以至經常撞倒路人或燈柱,就是所謂的「行路唔帶眼 」;前庭覺差的小朋友倚賴視覺來平衡,在黑暗的環境中特別容易跌倒;而本體感弱的小孩的姿勢總是很差,家長常形容為「冇腰骨」、「坐坐下會碌落地」或「無端端企喺度都會跌低」;運動系統弱的孩子可能肌肉張力會低、耐力差或骨骼發展不良如內八字腳、扁平足等,這些問題也會影響平衡能力。 若身體的神經感覺運動系統運作良好,又能配合適當的環境刺激,自然有良好的平衡反應。若孩子經常無固跌倒,就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及物理治療師評估和協助,以確保孩子安全、正常的體能及心理發展。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口部運動 讓孩子唇尖舌利

談到舌頭的功用,自然就會想到吞嚥食物、幫助咀嚼、說話或唱歌。在本欄早前《用鼻呼吸也要學?》(goo.gl/kTawXr)一文指出,良好的呼吸,舌頭應保持頂着上顎,而睡眠時則要閉上嘴唇。 文﹕陳梅筠(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圖:網上圖片/作者提供 若家中孩子未能做到上述兩點,究竟會是什麼原因呢?本文就環繞三項常見的因素,介紹合適而簡單的運動,改善孩子的呼吸和睡眠。做這些運動時,要讓孩子看着鏡子,觀看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 伸展和鬆弛舌頭運動 適用於因脷筋和唇筋過短或過厚,以致不能將舌頭提高或閉上嘴唇。 運動一:搽牛油 用手指頭如塗牛油般,輕輕按摩舌面和舌底。若孩子能放鬆,可嘗試將手指放脷筋兩旁,將舌頭輕輕往上托,舒展脷筋。 運動二:刮鬍鬚 用手指輕輕將上唇、下唇和兩邊面頰往嘴唇方向推,像為孩子刮鬍鬚。這個運動能伸展嘴唇四周的肌肉,有助閉合嘴唇。 運動一:舐舐脷 用舌尖輪流觸碰兩邊嘴角。可將果醬、蜜糖、雪糕等塗於孩子的嘴角兩側,引導舌頭。 運動二:扮鬼臉 將筷子橫放於兩唇之間,舌尖輪流放在筷子的上方或下方。 運動三:啜意粉 將棉繩一端繫着小積木,另一端含在口裏,用舌頭及嘴唇將繩拉上來。 運動一:鼓氣袋 緊閉嘴唇,用力谷脹面頰,就算用手指按面頰也不准漏氣! 運動二:叼骨頭 將筷子緊緊夾在兩唇之間,不讓筷子被拿走或移動! 運動三:鈕扣大戰 用棉繩繫着鈕扣,然後將鈕扣放在嘴唇和牙齒中間,緊閉嘴唇,不讓鈕扣被拉走! 以上提及的三項因素,可能互相牽連,有機會同時出現。口腔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部位,家長跟孩子練習時,請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循序漸進,若孩子掙扎抗拒,就要放慢進度,不要勉強,否則容易引起反效果。如對以上資料有任何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或有接受相關訓練的專業人士查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