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一張獎勵貼紙的力量

小息鐘聲響起,我立時收拾桌子上的手提電腦、筆記本和文具,從背包裏拿出三疊分別有「小熊維尼」、「反斗奇兵」和「冰雪奇緣」的獎勵貼紙,走到課室門前。一如所料,我還沒有坐下,五六位中一預備班的學生以時速九秒九的跑過來,在我面前煞停。「你們都準備就緒?」他們擠眉弄眼。「要一氣呵成,否則從頭再來!」 每次回港必定大量入貨貼紙。 積極爭取獎賞 他們排成一條直線後,帶頭的是個子小小,但勇氣卻不少的Trevor。他筆直的站著,雙手放在身後,定睛的注視我,氣定神閒、字正腔圓的背誦: 「《聖經》詩篇一零三篇8節如此說:『耶和華有憐憫和恩典,不輕易發怒,充滿慈愛。』」如此自信,實在無懈可擊。「太棒了,Trevor!來!選一張你喜歡的貼紙!」此時,排在後面的同學已按捺不住,一擁而上;有些給Trevor意見,建議該選哪張才好,又有些趁機鎖定自己的心頭好。 喜歡Hosea的「紙膠帶」手錶嗎? 「讓Trevor自己選擇,那是屬於他的獎勵!」他靦覥的指著「反斗奇兵」的「巴斯光年」,我點頭示好,他便把貼紙撕出來,貼在他的My English Passport (類似香港超市儲印花換禮品,每集齊五枚貼紙,學生便會得到一份神秘禮物)。我瞥看他的passport,發現只要他多拿一張貼紙便可以獲得第一階段的獎賞,無怪乎他如此大聲的說:「Miss Samwise,謝謝您!」站在他後面的David上前…… 學生喜歡收集貼紙之餘,更將passport填上顏色。 貼紙背後的3大「企圖」 我喜歡給學生貼紙,卻不隨便亦不吝嗇給他們,總會設計一些簡單的英語活動讓他們自由參與,從而締造獎賞貼紙的機會。我相信,主動爭取回來的東西,往往比那些免費贈品來得吸引。 每禮拜我按著授課內容,挑選相關一些《聖經》經文作為每週金句。例如,這個禮拜我們學習何謂形容詞,便選了Trevor背誦的那節經文,裏面用了幾個形容詞來修飾名詞「耶和華」:「compassionate」、「gracious」、「slow」、和「abounding」。 說實話,背誦對烏干達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毫無難度,我卻另有「企圖」:一是訓練他們的勇氣--主動接觸不是「食人族」的老師和表達意願的膽量;二是讓他們經驗被肯定和獲得獎勵帶來的喜悅,這是他們在成長中缺乏的;三是讓他們嘗嘗擁有的滋味--自己爭取回來的東西永遠屬於他們,沒人可以奪走,知識如是,貼紙也如是。 去年送出十二張「歲次己亥(豬年)」的郵票小全張,不到五分鐘便給學生「秒殺」。 當然,我沒有想過這些對香港學生一點都不陌生的卡通人物貼紙,對烏干達的中一生來說是新鮮事。當他們獲得其他獎勵(如香港郵票和紙膠帶)時,彷彿如獲奇珍異寶,珍而重之。「Miss Samwise,這學期終結,我會帶上這本passport回到農村,我的監護人一定為我自豪。」Christine給我看她那本貼滿貼紙的passport。 還有Hosea在上課前,特別給我看他怎樣用紙膠帶美化他的手錶,Trevor則為他的塑膠水樽來個大變身--給它穿上一件用紙膠帶造成的新衣。 Trevor的水樽不再是跟其他同學的一模一樣,乃是獨一無二了。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