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網絡群組小風波
小息時,一張熟悉的臉孔在社工室出現。充滿憤怒與委屈的他不停地說:「我冇朋友了!我冇朋友了!他們不理我了!」 說着說着他哭起來……孩子很委屈地說:「他們不再理睬我了 !」 這男生剛上中學時,確實與同儕在建立關係上遇過不少困難。當時他不太留意個人衛生,對同學和老師的關懷愛理不理,甚至以粗言反擊。但在老師、家長及社工的支援下,經過不斷的提點、反覆的叮嚀,加上男生自己也願意有所突破,經歷兩年的校園生活,他對人際關係的潛規則,顯然多了一點掌握。再且,這孩子天性善良、勤快、樂於助人,也替他在校內建立起固定的朋友圈。放學後,很多時總見到他與其他同學一起玩桌遊、吃小食。對於這孩子的進步,不單家長、老師,甚至他自己亦感到欣慰。所以,今天看見他淚流滿面,又傷心又憤怒的樣子,就知他一定受了很大的打擊及挫折,招架不來。 同工先讓他宣泄情緒,經過一輪安撫、陪伴和等候,這孩子開始說出他感到委屈的事情。 原來他被同學們「踢」出了群組,他哭訴:「姑娘,他們無端端『踢』走我,我逐一向群組員要求再次讓我加入,他們全不理我,還說我很煩,別再騷擾他們! 我好嬲!好嬲!好嬲 !」 連發百條信息 男童被逐出群組 待男生情緒再次平復,同工邀請他一起重看群組的對話內容,一起回溯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孩子被退出群組前,組員們正在商討星期六活動後到哪裏午膳。這個男生不斷發表意見,希望得到認同,但當同學沒有正面回應時,他便連續發出數十個「嬲怒」符號,又多次發出語音信息,要求組員聽從他的看法。同學開始不理睬他,請他閉嘴,但男生繼續發出信息,來來回回百多條,最後他被管理員退出群組。傷心的他就逐一個別私訊組內成員,請組員把他重新加入群組。於是,又是連綿不斷的語音、「嬲怒」符號、「哭泣」符號……重複又重複的對白,佔據了組員的對話版面。 當孩子冷靜地回顧故事細節時,他留意到自己的衝動,察覺到重複又重複的語句真的會惹來別人的反感,並開始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於「你情我願」,不能勉強。 男生坦承,若把故事重演,應該可以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和平地去表達自己的期望。 群組內的成員畢竟是孩子相處多月的好朋友,男生的個性及他有特殊教育需要,大家都心中有數。經過調解與協議,大家也表達仍然珍惜彼此情誼,於是就再次聚在一起,協商建立群組規則,同工亦順帶提醒在網絡群組交往時要注意的禮儀與忌諱。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說罷,他們又一起去玩UNO了! 網絡社交 孩子易碰壁 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說,從來都不是容易的功課。面對面的溝通,尚且能鑑貌辨色,透過眼神、動作、語氣去理解別人的意願,但說到要順暢表達自己的需要,也不是輕易的事;在無形的網絡世界,要建立健康穩定,以及和諧的友誼關係,就更加困難。網絡社交,很容易引起誤會,孩子不明所以,處處碰壁,也在所難免。但其實不同的經驗,都是孩子成長的好契機、進步的好場景,更是家長、老師、社工介入的好點子。透過這些經驗,孩子可以對自己的特質認識多一點,也學到將來面對不同的處境,需要運用不同的策略。當經驗慢慢累積起來時,不管在網絡或現實世界,孩子都可以建立一套能夠忠於自己,也能關懷別人的處世良方。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