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停課啟示錄

「水深火熱」實不足以形容停課的現况。先不論在網上開課時,學生是否準時出席、專心上課或跟從功課安排,單是如何有效操作網上教學,已經令很多教師頭痛。而對學校而言,要確保每個教師都配合學校要求,標準化教學模式,實在有一定的難度;然而,若完全交由教師自決,又可能引起質素不一的情况。可見,現在是考驗學生、教師及學校如何做好網上學習的關鍵時刻。 教師之間緊密溝通 網教質素更好 要提升整個網上教學的效能,其中一個重點,取決於教師之間的社交網絡。早前,我們的研究發現,若學校有健全的社交網絡,即同事之間溝通緊密,它的課程統整及質素會做得更好,反之亦然。這啟發了我們思考,在停課下的大前提下,若教師有健全的社交網絡,是否有利於網上教學。為加深這方面的了解,我們最近和幾個成功使用網上教學的教師交流,發現了以下幾點: 1. 社交網絡有助教師掌握新的教學模式 因欠缺經驗,大多數教師在初期難免會碰到很多困難。但透過良好的校內或校外社交網絡,讓他們各自分享難處,因而匯聚成大量寶貴經驗,讓他們更快地熟習操作網上教學的時間及提升教學的質量。 2. 關鍵連繫者 要建立良好的社交網絡,教師之間不一定要互相認識,最重要是網絡中有一名連繫者。這連繫者除了接收及發放重要資訊給教師,更要鼓勵教師互動,是提升教師投入研究與學習的關鍵人物。 3. 學校提供彈性 學校只對各科組提出方向性原則,其餘的教學手法等都交由科組自決(注意:前提是社交網絡已經穩固)。此舉令教師能夠按個人喜好運用不同的網上教學工具,又可省卻不必要的行政負擔,如檢測實踐的一致性。 雖然以上3點只針對個別案例,但為提升網上教學質素提出重大的提醒。我們建議,學校可就現時情况,牽頭為教師建立互動群組,並由連繫者牽頭分享經驗,以解教師燃眉之急。我們認為在這時期,發展學生之間的社交網絡,亦可能是提升網上教學的重要一步。事實上,今天所得的經驗,對復課後推動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都會有一定幫助,值得大家往後密切關注。 文:何振聲(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白達仁(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系主任)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8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教師學位化 承傳教育專業

「教師學位化」對一直面對同工不同酬的教師而言,不但是莫大的喜訊,更可說是還持有學位的教師一個公道。因為一個專業認證,其中一個準則就是薪酬待遇。然而,當媒體都集中討論同工同酬問題時,我們要反思實體回報外,教育界應如何確保教師專業的承傳。 公務繁忙  進修淪為「求達標」 早在2003年,「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已列明一名專業教師需具備的能力。當中提及的範疇,上至關懷社區、與家長合作,下至教育學生,全都包攬在內。這些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認同,而各大學的教育學院,亦以此為目標培訓準教師。然而,具有3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師都會明白,教師需要大量的實戰經驗 ——「learning by doing」來體驗何謂教師專業。 為此,教育局會邀請各大專院校,為在職教師提供一系列的專業進修課程,希望做到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同軌同步。可是現實歸現實,在學校繁重的公務下,校長大多只能每年派出小量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課程,充其量只能算是為「達標」而做。只有少數學校有條件去支援整個教師專業發展,從內部結合理念與實踐,提升整個團隊的專業知識。 擴大學校協作  提供人手支援 既然特首有意拓展教師專業,為教育專業訂定新方向,筆者嘗試結合過往的教學和管理經驗,提出若干建議。 首先,為在職教師培訓提供院校協作的機會。現行的教師培訓,主要集中在5星期教師進修課程。課程的確擴闊了教師的視野,但正如筆者所言,教育乃是實戰經驗,現有模式難以針對其學校的發展。為此,有關當局應考慮擴大院校與學校的協作關係,為資助學校或院校提供更深層的校本專業發展支援,讓教師能擺脫課業的限制。 其次,教育培訓的質量與教師的投入意願有直接關係。以現時教師工作量,要求教師投入專業進修,並享受過程,幾近不可行。而現行一筆過代課款項,對教學質素亦難有保證,難令教師放心進修。因此,當局有必要策劃以一年或數年為目標的計劃,為主動參與教育專業培訓的學校,提供額外人手支援。既能做到校本專業培訓,又可確保教學質素。 總體而言,教師專業並非一張證書,需要能更貼近校情的現職培訓,讓一代代承傳下去。  

詳細內容

教大GPS:為香港做好中學商業教育

香港作為一個重視創新思維的商業社會,對具備商業知識的人才求才若渴,因此商學院在大學選科中,一向十分受歡迎。然而,中學的商業教育則出現萎縮,與社會及大學的情况形成強烈對比。 中學商業教育自三三四學制後,教師人數由以往2至5人的科組,銳減至1至2人。而初中的基礎商業科,亦於2017年科技教育課程文件中被抹去,大部分商科教師現在都要兼教其他學科。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加上學科本質傾向專業學問,商科教師要在校內做到同儕學習及交流,幾近是沒有可能。在學科專業發展上未能得到支援,更遑論要教師有相關知識及時間發展一套符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 教師欠支援難訂合適教材 於本年3月,筆者曾就香港中學商業教育現况作出調查,超過八成教師希望政府、商界、公營機構及社福機構,能為教師提供學與教資源,從而達至知識增益(包括商業教育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資訊)。 針對教師的需求,筆者及香港商業教育學會都認為,需要為商科教師成立教學協作共同體,分別以專家顧問及資深教師兩個層面互相協作。 專家資深教師互補 助商業教育 說實在,現時每年一至兩次的教師分享講座,確實難以針對個別教師情况,提供有效支援。 所以持續性的支援,例如專家顧問分享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創新的課程設計及教學法等;再由資深教師們的協作,連結數間學校,推動教師共同協作,才是改善商業教育的可行方法。在專家顧問協助下,以聯校形式發展校本資源,例如探訪學校、同儕觀課、共同備課等。對教師而言,可省卻獨自開發課程而投放大量教學時間的問題。而參與的學校,會以講座形式,分享成功經驗。然後招募更多學校加入教學協作共同體,發展更多商業教育資源。 組教學協作共同體方為上策 在新世代中,商業教育的責任更舉足輕重,既要培育學生理財有道,亦要訓練他們的商業觸覺,以創新意念開拓個人事業。裝備商科教師刻不容緩,但縱然大學及香港商業教育學會有志於發展教學協作共同體,奈何仍需投放大量人力及資源。為此,我提建議政府可審慎考量商業教育在香港的重要性及需要,投放資源讓有志之士能為香港商業教育建立最根本的跨校協作平台,為建構長遠的教學協作共同體作好準備。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