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任何人都可以出類拔萃
(圖片來源:消防處) 不約而同,不少傳媒朋友都曾經問我:「你怎樣可以從一個學業成績僅僅合格的小伙子搖身變成香港大學教授?」很多時候,我會回答:「我慶幸年青時能發掘到自己對環境科學的興趣和志願,使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但事實上,由0到100的變化並非一夜之間可發生的,而是一場要求毅力、耐力和勤力的「馬拉松式」持久戰。年青波波在定下目標後,每日非常留心上課。下課後去圖書館温習當天所學,又從參考書和教科書進一步了解該課題。 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會把問題寫下來,找老師和同學討論。養成閱讀的習慣,讓自己每天暢遊知識寶庫;我鍾愛閱讀報章、科學雜誌、科普書籍、散文和小說。 我深深體會到閲讀對改善中、英文的表達能力尤為重要。 本年11月中旬,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學家莫頓 榮譽退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Brian Morton)獲裘磋基金會贊助,應邀從英國回來與香港大學的師生聚舊,並作了兩場精彩的公開學術演講,讓聽眾獲益良多。莫頓教授在香港大學作育英才34年(1970-2003),主要硏究海洋生物和海岸生態,包括軟體生物(如蠔、青口、蛤、螺等)的分類及生理學等。他的學術成就碩果纍纍,曾獲頒荷蘭金色方舟騎士勳章、英國的OBE勳銜及愛丁堡公爵環境保育金獎。 莫頓教授對香港的海洋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硏究和保育供獻良多,他建立了米埔自然保護區、太古海洋科學硏究所及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等。他亦向香港政府出謀獻策,遠在70-80年代,他已向政府建議設立海岸保護區的地點和闡述其重要性。 莫頓教授一共培訓了39位出類拔萃的博士畢業生,包括現任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李成業教授及我的師傅胡紹燊教授(現任香港教育大學講座硏究教授)。我有幸當他的徒孫,獲得他循循善誘的教導,亦被他對學術研究的熱誠和勤奮的態度所感染。 (由左至右)波波教授、莫頓教授和胡紹燊教授三代同堂,照片攝於2015年12月港大理學院畢業禮,莫頓教授獲頒授理學博士學位。(梁美儀提供) 世界無僥倖 成功需苦幹 莫頓教授告訴我,他的成功秘訣只在乎勤力和用心工作。他要求自己每天最少要撰寫兩頁科學論文或繪畫一幅生物圖解,若今天未達標,明天便要追補差額。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必有所成。他只用兩年半便在倫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30歲前成為港大教授。他的科學著作無數,其中包括了他的傳世作品:《The Sea Shore Ecology of Hong Kong》,該書以圖解深入淺出地介紹香港不同的海岸生態系統及物種。 莫頓教授近年所繪畫的大眼雞魚,他的畫功細緻,突顯生物的特徵。(梁美儀提供) 莫頓教授常常跟學生們說:「勤力是成功的鑰匙」,並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去勉勵硏究生們。相信他們只要努力及專心地把硏究工作做好,把成果發表,為人類開拓新知識作出供獻, 研究生涯便自然會平步青雲。 在退休後,他仍然努力不懈地進行科研工作。在過去幾年,他發行了三本著作。他最新的書紀錄了他對英國天鵝作出為期15年的生態歷史和行為硏究,內容十分有趣。 不說不知,心形圖案是源於天鵝交配後的親咀行為。原來, 一向予人貞忠形象的天鵝亦會越軌、搞婚外情啊! 莫頓教授最新著作,紀錄了他過去15年對英國天鵝的生態歷史和行為硏究。(梁美儀提供) 任何人都可以出類拔萃 有一本名為《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作者:Malcolm Gladwell)的書對我影響很大。 作者指出成功之道: 「只要勤力上進,努力不懈,任何人皆可成大器。」作者又指出,只要在一個專項領域上認真苦幹一萬個小時,就能變成「天才」。 讓我舉例說:若每天認真地進修及練習彈琴兩小時,約14年後便可成為鋼琴老師或演奏家。 如學生每日認真地做科硏8小時,每周工作5天,約5年後便可成為科學家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