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嚐出烏干達文化 淺談兩道無添加道地菜
香港享有美食天堂之譽,從米芝蓮星級食府到人流不絕的街頭小吃;從傳統的巧手小菜到創新的分子料理,應有盡有,豐儉由人。
烏干達人也很重視吃,但不太重視飲食的多樣化,食物是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燃料,這也是許多農業社會的共通性。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大量的澱粉質補充體力,對飲食精緻與否,其實不太在意,對飲食的講究是商業社會的追求。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烏干達人對餐點比較保守和傳統,對傳統食物的執著到一個地步,喜歡每天每餐吃同樣的食物,吃一輩子也沒有問題。有次請本地朋友到外用膳,來到一家餐廳。雖然菜單上的選擇豐富,她想也不想便點了烏干達人的至愛--matooke。問她為什麼不嘗試其他菜式,她帶著微笑,一臉滿足的說:「我每天吃matooke也不膩!」到底matooke是什麼?
烏干達道地菜:Matooke
Matooke是「青香蕉」,是一種綠色皮的無糖芭蕉,含高澱粉質。它跟我們吃的黃皮香蕉屬不同品種。Matooke不管是生或是熟均是綠色。未煮的蕉身很硬,需要用刀子削掉蕉皮。最傳統和具風味的料理方式是削皮後用蕉葉包裹放在鍋裏,然後用柴火灶蒸煮一至兩小時。
熟後顏色變黃,質感也變軟。搗爛成泥後 (像薯蓉),由於味道淡淡,必配上煮得糊糊的豆子、蔬菜、燉肉和花生醬(groundnut sauce,簡稱gnut sauce) 。別誤會,此花生醬並非我們塗在麵包上的花生醬,乃是用花生、洋蔥、番茄、蒜頭、菜油攪碎後煮成的醬汁,顏色多是淺粉紅/淺紫色。
另一種高澱粉質的主食是posho,是玉米麵粉加水煮,邊煮邊攪拌至濃稠,約二十分鐘左右。跟matooke相比,它的味道更清淡。我的學生覺得淡而無味,我卻喜歡它無加添的原味。配菜同樣是煮得糊糊的豆子、蔬菜、燉肉和花生醬。由於posho的價格低廉,容易料理,是學校午餐的基本食糧。
由於烏干達是務農國家,每餐總會有兩三種澱粉,主要的種類有米飯、matooke、posho外,還有馬鈴薯、木薯和地瓜。配菜的選擇卻比澱粉的選擇少,只有番茄、椰菜、燉煮豆子,一盤堆得像小山的澱粉,旁邊只有一點點的配菜。
飲食文化反映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們的生活,從這兩種烏干達的主要食糧和它們的烹調方法便可見一斑。
刊載於︰GRWTH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