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同心童行 有止有息

這一兩年,疫情及世情常變,原已辛勞的父母及教師,在忙中更忙、更折騰。在教養及教導這份「天職」和「職業」當中,如何從勞心勞力轉化為盡心盡職,又能滋養身心呢?

觀其初心,能為人父母或師長此「職」者欣上加「恩」,「心」中盛載着很多「因」緣!但在社會及世界不斷變遷的價值觀中,與孩子及學生同行,面對着多種和始料不及的挑戰,時下不少人日積月累成頻病,如︰焦慮擔憂、煩躁不安,甚或慘受失眠、痛症之苦。

2020年12月5日,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與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合辦「童SEN同氣‧家校社研協作:從系統及多學科觀點看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支援」研討會,「細說正語,靜聽心言」是我在當中分享的課題。《說文解字》:「凡言職者,謂其善聽也。故從耳。」盡職的父母及師長,盡心傳授管用的學術與技術時,首要是培養一份精微的善心聆聽。靜心細聽的,不單是孩子及莘莘學子生活的言與行,更重要是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學習「適時適地 不做什麼」

我們從小就學習努力地做什麼以求取得什麼(doing-mode),現在也可學習放下這種習慣,適時適地不做什麼,停下來靜觀當下(being-mode)。在止靜空間中,覺察此時此刻,哪怕只是幾分鐘或幾秒也無妨。重要的,是一份願意停下來關懷自己的心,聆聽內心這一刻的真實,如實地了解自己。專職教養在乎以「專業」(PRO)來善待自己︰

P(Pause):

停一停,專注呼吸及身心。這一刻我身心實在是怎樣的呢?現在需要什麼呢?

R(Rest):

休息中,善巧溫柔地回應自己,可以隨着一呼一吸柔和地跟內心說︰「知道了,知道實在辛苦了!」內觀身體及思想的回應,再隨着輕輕吸氣為身體送上空氣的養分,關懷地說︰「你並不孤單,我與你同在一直陪伴着你。」

O(Open):

可以在呼吸波動與自然的韻律當中,以開放的心送上祝福︰「願我/你平安、快樂、詳和、健康。願我/你懂得照顧自己,活得安樂自在。」

生命是由一刻一刻、滴答滴答的串連而成。生活中是有「止與息」的選擇。止中見息,息中有靜,靜中有定,靜定中聆聽內在生命的聲音及需要,從而好好自我關懷。當人感受被愛的自己,便有更多空間去覺察身邊的孩子、學生及芸芸眾生不同生命的面向,更可順應生命多變的流向,容讓生命開展不同的面貌,平衡於護己護人。愛是永不止息,但過程中卻需要有止有息,這使愛更能自然自在地細水長流。

文:郭懿德(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高級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