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以父親主題繪本做橋樑 為親子關係注入正能量
內容提供:黃益玲(童夢讀書會創辦人、資深中小學老師)
早陣子,我任教的學校想在中文科引入關於父親的教學主題,於是我便為學生搜尋關於父親的繪本。但跟學生分享父親主題的繪本,他們普遍的反應是:我跟爸爸感情一般、他常常罵我打我、他常不在家⋯⋯
這就是我重點選父親為題的原因,造成上面的情形,原因有很多,可能是:
1. 受著傳統價值觀影響(如「養不教,父之過」)
2. 父親表達愛的方式較母親含蓄
3. 父親上班時間長
4. 父母親角色不平衡(如母親強勢、父親少參與教養角色等)
父子或父女關係總是比母子或母女關係略為弱,這是不健康的現象,影響著家庭的穩健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相關繪本可以成為橋樑,健康正面引導孩子思想親子關係。
比如宮西達也的《我爸爸超厲害!》、賴文心的《爸爸與我》一類繪本,既反映孩子心中對父親的「敬畏」(涉負面情緒),又引導孩子欣賞父親的優點(建立或強化孩子心目中父親的「英雄形象」),繼而帶出孩子愛父親的結論(即使跟愛母親的程度形式不一樣)。
余麗瓊的《團圓》更反映父親與孩子相處少的情況下,父女如何繼續含蓄而彼此相愛的關係;跟現實中很多忙碌工作的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少的情況相似,可以引導孩子抒發對父親的掛念之情。
賽西爾·金、珊卓·普娃特的《我的爸爸是寶礦》則藉著南非小男孩坦提從崇拜爸爸礦工的職業,到了解礦工的危險性後而擔心爸爸的安危,帶出父子含蓄卻真摯的感情,引發孩子反思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和了解程度(部分學生原來從不了解父親的職業)。
以上繪本的內容主題重點各不相同,媽媽們都可以因應自己的家庭狀況和親子關係而隨意選擇。
作為老師,一班學生人數多,繪本教學未必盡然適合或全然回應每個學生需要;但作為媽媽,妳是最適合的人選跟孩子引導思想父子/父女關係,因為妳最了解他們。
願以上分享幫到其他家庭。
刊載於︰GRWTH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