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幼迷思(上)﹕登上「龍」門未必一勞永逸 升小鋪路 真假龍幼要分清

每年幼稚園招生,所謂的熱門「龍幼」定必大排長龍,皆因不少家長都深信一登「龍」門就可一勞永逸,省卻日後升小的煩惱,但原來這只是家長們一廂情願的想法。 其實,坊間所指的「龍幼」,絕大部分都無保證可直升其小學,今年度起,就連曾保證百分百直升的老牌名校如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等,亦相繼打破這個神話,該校幼稚園生將同樣要經過面試或審視學業成績去競逐小一學額。因此一心追「龍」的家長要有心理準備,避免捉錯用神。 文:沈雅詩、顏燕雯    圖:曾憲宗、劉焌陶、蘇智鑫    小模特兒:紀柔 明報前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說,香港根本不存在「一條龍」幼稚園,因為根據教育局政策,「一條龍」學校是由中學和小學結成,幼稚園並不包括在內。若「龍幼」的小學是官津學校,更加不可能保證幼稚園生可直升小學部。「因為官津小學要參與教育局的小一學額分配辦法,所以小學是沒有收生自由權的(除了叩門階段)。協恩附屬中學幼稚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其小學是屬於政府資助,所以即使小學和幼稚園是同一辦學團體,也不能自行決定收取幼稚園學生的。」 因此,家長口中所說的「龍幼」,正確來說,只是幼稚園與同一辦學團體所辦的私立或直資小學有聯繫關係,可讓部分幼稚園生升讀其小學,但當中可能仍需要經過面試或審視學業成績,機會率則每間都不同。 真龍‧免面試 簽回條直升 位於九龍城區的香港培道小學幼稚園是本地老牌學校,是目前本港已「瀕臨絕種」的「真龍」!幼稚園與小學同屬香港浸信會聯會,兩校共用同一校舍,幼小校長亦由同一人擔任,可見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K3幼稚園生只要簽回條確定留位,他們便可直升香港培道小學,不用面試,但當然,同學們仍然有權選擇參加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我們不會阻撓的。」香港培道小學暨幼稚園校長陳敏儀說。 香港培道小學幼稚園上下午校共有6班高班,合共約180人,而香港培道小學則開設4班,合共約140人。雖然小學部學額較幼稚園少,但陳敏儀強調,一定夠收,「始終我們的幼稚園不用交學費,因為學校參加了教育局『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當年『學券計劃』時,最貴學費那年也不過是每個月300元而已;但小學不同,香港培道小學是私立學校,需要繳交學費,而且有些學生的兄姊讀官津小學,他們亦往往會跟隨,因此不一定所有幼稚園生會選擇直升,小學部有足夠學額應付需求」。 香港培道小學幼稚園與香港培道小學皆由陳敏儀(箭嘴示)擔任校長,她說,小學部會全數取錄幼稚園部的學生,毋須面試。(資料圖片) 陳敏儀又透露,100%直升機制行之已久,暫時無意改變,「由於小一生很大部分也來自直屬幼稚園,孩子對校園環境、同學已經相當熟悉,他們會過渡得比較好,所以我們也不用花時間做小一適應工作。既然行之有效,暫時不打算改變」。 半龍‧須面試 可獲額外加分 位處深水埠區的九龍禮賢學校幼稚園(禮幼)與九龍禮賢學校(禮小)同屬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九龍堂,兩校亦是共用同一校舍,雖然彼此是直屬關係,但禮幼生不保證可直升禮小,仍要跟外校生一樣通過面談,不過禮幼生會有額外加分,故可形容為「半龍」學校。 禮小校長蘇吳玉英表示,校方沒有設限一定會收多少名禮幼生,主要視乎他們的面談表現及學業成績,「禮幼生與其他外校生同樣要呈交K2下學期的成績表,同樣要面談,內容亦一樣,如果他們狀態不佳,是有可能不被錄取的」。 但她補充,在評分機制上,禮幼生是有額外加分的,算享有優勢,因此獲取錄的機會也較大,「以今年小一為例,3班合共約105人,其中一半學生是來自禮幼的」。 假龍‧收生要求 一視同仁 早前有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浸幼)學生因為收不到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A-School)的第二輪面試通知,引發一場小風波。A-School小學部校長林克忠承認是計分出錯,但他強調︰「浸幼生只是很大機會入到第二輪面試,但並非絕對有保證。假如浸幼生無出席第一輪面試,又或者沒有順利完成第一輪面試所有環節的話,就不能進入第二輪面試!」 面試程序與外校生一樣 A-School和浸幼同由香港浸會大學所辦,雖然兩間學校有聯繫,但A-School並沒有特別為浸幼生預留某一個比例或數目的學額,仍要視乎他們的面試表現。不過,只要浸幼生有出席第一輪面試並全部完成,他們會獲得加權進入第二輪面試,以今年為例,八成多的浸幼生獲第二輪面試機會。 A-School小學部校長林克忠(後排右三)指浸幼生不一定可以進入第二輪面試,以今年為例,成功率約八成多。(資料圖片) 然而,浸幼生有A-School第二輪面試入場券,亦不代表必收。林克忠解釋,浸幼生所有的面試程序、面試內容都跟外校生一模一樣的,而且兩次面試表現都會計入總分之內,不失公平公正的原則,「第一輪面試和第二輪面試的分數各佔若干比例,如果浸幼生在第一輪面試表現不理想,整體分數都會被拉低的,最終亦未必會獲得取錄」。 他又透露,以今年A-School小一生為例,全級約150人,當中20多人來自浸幼。 相關內容:龍幼迷思(下):直升睇成績操行 家長:讀龍幼不輕鬆

詳細內容

龍幼迷思(下):直升睇成績操行 家長:讀龍幼不輕鬆

民小不會百分百取錄所有民幼生,校方會按學生成績作出篩選。 相關內容:龍幼迷思(上)﹕登上「龍」門未必一勞永逸 升小鋪路 真假龍幼要分清 ◆個案一 報考其他學校怕影響直升 Joanne(化名)兒子是民生書院小學(民小)的小一生,也是民生書院幼稚園(民幼)的畢業生。然而去年未獲小學部正式取錄前,Joanne非常徬徨。「選民幼當然是希望直升上小學及中學,不過學校說明小學部不會百分百取錄所有民幼生,只是收最少85%,而收生標準是按成績和操行表現,所以在幼稚園時,我也不敢讓孩子太懶散,在課餘也有給他上英文班和普通話班。」 除了要讓小朋友成績保持中游位置,是否報考其他小學也令Joanne苦惱了一陣子。「學校約8、9月才告知小朋友是否被小學取錄,作為家長的,當然想替子女報考其他直私小學以作保險,但由於有些要遞交的文件是由學校保存的,我怕問學校拿取時,會被校方知道兒子報考其他學校,擔心因而影響直升的機會,那時候的心情真的十分忐忑。」 她又稱,身邊確有民幼生不被取錄又趕不及考直私小學,只能等政府統一派位。「所以我絕對不會說入到所謂『龍校』便很輕鬆,我們可能比沒有直屬或聯繫小學的幼稚園生家長更加緊張。」 ◆個案二 熟悉校園環境 助適應升小 Christine的女兒今年剛升上香港培正小學,她慶幸可坐上最後幾班「一條龍」列車。「我女兒是培幼生,這屆仍可保證直升培小,但今年入讀培幼的小朋友,則沒有這個保證了。」 在熟悉的校園環境下念小一,Christine說,女兒適應上沒有問題,上學也很開心,但不得不承認,小學課程比幼稚園深很多,「幼稚園很輕鬆的,但小學便不一樣了,課程進度也很快,尤其是數學科」。 今年度入讀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的K1學生,將不再保證可全數直升香港培正小學,所謂「一條龍」的神話勢將幻滅。 ◆個案三 學校改制 面試及格才取錄 Denise的女兒現於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大坑真幼)念K3,剛在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真小)完成面試,正等候結果,「去年那屆大坑真幼生是『尾班車』了,不用面試便可直升真小,但我女兒這屆剛改制,要面試及格才被取錄。不過,學校沒說明會收多少大坑真幼生,只說會盡量考慮」。 對於成功率,Denise抱樂觀態度。「大坑真幼的校長、老師也很好,特別為今次面試指導小朋友如何對答,例如模擬時,校長問過小朋友如遇上火警會拿什麼東西走?老師又訓練孩子認字。我不知這些是否『貼士』,但相信對小朋友面試表現有幫助的。」 Denise不諱言最希望女兒考入真小,但由於長子在津小讀書,萬一女兒失手,退一步亦可隨兒子一起讀書,對比起其他家長,壓力還不算大,「我有過一次考學校經驗,亦慶幸有津校作後盾,但那些什麼也沒有的家長,也確實是蠻緊張的」。 今年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部(大坑真幼)的K3生不再可全數直升真小,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真小)日前已進行了面試,大坑真幼生正等待結果。(圖中學童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詳細內容

專家拆局﹕成績不達標或被勸退

別以為讓子女考入了「龍幼」就可安寢無憂,明報前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再三提醒家長要注意以下三大重點。 文:梁永樂 1. 瞭解小學部收生比率、安排 有些小學會列明每年收若干比例的幼稚園部學生,但因為有些小學是有兩間或以上的聯繫幼稚園,當中或者只是其中一間有較大比例的學生可升上小學部,家長要瞭解清楚。 2. 能力不足難直升 雖然有些「龍幼」聲稱可直升,但若小學校長認為自己的學生根本不達標或不適合,都會作出勸退。雖然聲稱是「一條龍」,但其實很多小學都是按幼稚園生成績而決定取錄與否,雖然幼稚園少有按成績排名次,但若教師知道學生未達標,往往會預先通知家長,讓他們有所準備。因此,家長宜多跟幼稚園教師保持溝通,瞭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 3. 留意幼小銜接 雖然是同一辦學團體,幼稚園和小學的教育方針也可以有很大分別。幼稚園可能是著重啟發,但小學則變得催谷成績,加上很多直資、私立小學都會把課程教快半年至一年,如果這方面銜接得不太好,升小後成績未能追上,亦有可能被學校勸退的。家長選擇前最好向小學的師兄師姐查探一下情況,以作參考。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不再死操 成績大躍進 遊戲學習衝破數障

孩子計數計極都錯,要向他們解釋數學概念,又抽像得無從入手——這個兩難局面,相信不少家長都面對過。何況社會上還有一班患有數學障礙的孩子,他們天生數感差,每天上堂、做功課,都要跟加減乘除惡鬥一番,挫敗感比普通學生更大。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 打「天才波」注定失敗,要學好數學唯有靠操練?六年級的鄭朗晴卻另有方法。由頂多及格到8字頭,由計到發脾氣變成無懼數學,跨過數學障礙的秘訣,原來在於遊戲學習! 想起以前教朗晴做功課,爸爸鄭先生直言勞氣,其中數學科特別棘手。計得慢或出錯只是小問題,最奇怪的是在朗晴腦裏,似乎沒有增加、減少、多少等概念,即使已升上小學,要計算基本的加數,甚至排列數值,她仍然十分吃力。 雖然教功課辛苦,但鄭先生起初不以為意,「畢竟每個小朋友的潛能不同,我以為她只是不太擅長數學,或者數學頭腦較遲發展,長大後自然會變好」。幸好早在一年級,教師已覺得朗晴的情況不太尋常,建議她去做評估,最終評定有數學障礙。鄭先生當時一頭霧水,「我連這個SEN(特殊教育需要)類型都未聽聞過,更不知道如何幫她」。 患有數學障礙的朗晴,3年多前開始以遊戲學習,成績慢慢進步,如今做數學功課不會感到特別困難,爸爸也放下心頭大石。 缺數感空間感 難學加減體積 那數學障礙是什麼呢?博思會資深數學導師劉綺妮(圖)表示,患者一般都缺乏數感,「孩子可能懂得由1數到5,但跟他們說『5粒糖』時,他們無法將這個數量與數數字時的『5』連上關係,變相他們不知道5粒糖即是有多少。這不是語言理解的問題,而是無法將數字靈活應用」。 另一個常見特徵是欠缺空間感,這亦是朗晴較弱的一環,例如會將較大的物件,試圖放入體積較小的膠袋。空間感不足對計算造成很大影響,一來,在使用直式時,孩子對位往往會出錯,以致普通加減題目都算錯;二來,孩子升上高年級後,通常要學圖形空間、立體面積等,就更難掌握。 至於多步驟的運算,有數學障礙的孩子也應付不來,「數學分很多微細的步驟,尤其是長的算式,可能要加減多次、先乘除後加減,還要處理括號、分數等多種變化,對他們來說難度很高」。 學校支援少 文字題做到喊 患有數學障礙的孩子中,部分同時有其他SEN問題,如因讀寫障礙而影響文字題的表現,但也有不少是先天欠缺數學能力。由於智力正常,加上數學障礙不普遍,學校難以有系統地支援。鄭先生亦覺得朗晴在學校所得的支援不多,「學校只給予調適,考試時把答題紙放大、加長時間等,而非解決數學差的問題」。 三年級起,朗晴要做文字題,情況更見惡劣。假設題目指出蘋果比橙多,問兩者相差多少,朗晴完全不會聯想到用減法,「她只會覺得好驚,經常哭、發脾氣、不肯做。有時到了睡覺時間,數學功課還未完成,唯有翌日欠交」。朗晴固然難受,鄭先生亦煩躁起來,「明明好直接的題目,為什麼解釋這麼多次都不明白?我知道女兒有困難,但有時都無法控制情緒」。 遊戲學算術 簡單練習增滿足感 作為家長無計可施,幸好坊間有數學障礙支援課程,課程內容以互動學習為主,透過與數學有關的遊戲練習算術。玩完遊戲後,導師會讓朗晴做簡單工作紙,鞏固所學,間中又叫她自擬數學文字題,增加她的滿足感。 參加課程至今3年多,朗晴的成績不斷進步,「回想三年級時,不論她怎麼溫習,數學評估、測考頂多僅僅及格。但這些年來不斷進步,今年試過考80分以上」。最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朗晴不再害怕數學,「以前提起數學,她只想到做功課和操練。現時都有功課,但她玩過遊戲,便感到數學可以很有趣」。 有見遊戲學習的效用,鄭先生近日也發揮創意,「我在兒時玩意中加入數學元素,如用啤牌玩衾棉胎,見到2的倍數就要拍下去,既幫她溫數學,又可以親子同樂」。 操練易生挫敗 遊戲培養數感 若果孩子有數學障礙,劉綺妮提醒家長要有耐性,「要清楚他們不是懶惰,而是真的有條件限制」。其次,單靠操練不足以令他們進步,反而容易導致挫敗,「來上課程前,很多學生都討厭數學,後來卻自願來上堂,因為孩子不會抗拒玩遊戲」。因此,找出能培養數感和空間感的遊戲,對孩子將大有幫助。 ■高年級遊戲 ◆我最大 雙方各拿12隻啤牌,每次出3隻。遊戲模式由雙方共同決定,可分為「乘加單」、「乘加雙」、「乘減單」及「乘減雙」四個組合。 以「乘加單」為例,「乘加」即是每次出牌時,先將頭兩隻的數字相乘,再加第三隻牌的數字,「單」代表計算出來的數字必須為單數。假設出7、5、2三隻牌,得出的數值為37,符合單數的要求。 除了要符合規定外,也必須比上一輪的數值大,才可出牌。如果手上無牌可出,便要抽牌,最快出完所有啤牌者便勝出。 ◆逐個捉 紙上有100個小格,雙方輪流用螢光筆畫下三、四或五格,但不可以畫去質數格。每畫到一個數值時,便要講出該數字的所有因數分解。假設畫到70,便要講出2乘35、5乘14、7乘10。若畫到質數格或畫到第100格,便為輸家。過程中孩子可分辨質數和合成數,也可以操練乘數計算。 ◆我最快 雙方各拿12隻小木牌,每個木牌代表一個分數數字,藍色筆標示的是分母,紅色筆標示的是分子。先按分數的大小,將木牌在自己面前排好。在這個步驟裏,孩子可嘗試分辨真、假分數。 導師會檢查排列次序是否正確,之後進入對戰。雙方輪流出木牌,每次的數值都要比上個木牌為大,否則主導權將交給對方,可自由出任何木牌,最快出完所有木牌者勝出。透過計算分母數值的大小,孩子可練習到通分、擴分和約分。 ■低年級遊戲 ◆數洞洞 每塊膠板上有不同數目的小洞,兩個洞為一排。孩子先抽一張數字卡,假設抽到77,便要將合適的膠板拼在一起,膠板上需剛好有77個小洞,砌好後講出77是單數抑或雙數。 由於小洞是兩個一排,如果見到單丁的洞,孩子能輕易辨認出是單數,助他們掌握單雙數概念。 ◆七巧板 先在紙上畫出框線,再讓孩子用七巧板砌出來。有數學障礙的孩子容易砌錯,例如要砌梯形,他們會砌成三角形,而不察覺出界。透過多砌和糾正,他們的空間感能慢慢提升。 ■Info 「探索數障:從數感到文字解題」講座 為解答家長對數學障礙的疑問,博思會將舉行講座,由資深數學導師主講,協助家長深入瞭解何謂數感,並提供方法,改善孩子的數學能力。 日期:12月9日(週六) 時間:上午10:00至中午12:00 地點: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沙田翠田街2號新翠村) 收費:$50(3人或以上每人$40) 查詢:2870 1377 報名:goo.gl/icNztN 網址:www.pathways.org.hk 備註:先到先得,額滿即止,6歲或以下小童恕不招待 劉綺妮(圖︰黃志東)

詳細內容

DIY:自製天然護膚液 滋潤親子關係

自製乳液不單可控制成分,安心使用外,更可在製作時互相合作,促進親子關係。 近日天氣轉涼,乾燥的秋風撲面而來,提醒我們已踏入深秋,家長不但要幫孩子們添衣服,以免著涼,也要替他們塗上潤膚乳液保護嬌嫩肌膚,但市面上的乳液含有不同的添加劑,塗在孩子身上,隨時令他們皮膚敏感。何不試試「自己乳液自己做」,今次我們便教大家製作天然、滋潤的身體乳液,這亦是不錯的親子活動,兩代互相合作,好玩又實用。 文︰唐蔚霖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挸單製皂」創辦人Katy,3年前因丈夫出現脫髮問題,開始研究製作天然肥皂,一年後丈夫脫髮顯著改善,推動她研究不同的天然清潔與護膚用品,如洗面液、洗潔精、精華素與潤膚乳液等。 Katy不單是手作人,還是一名新娘化妝師,多年來接觸過不同客人,她發現新娘們的皮膚有林林總總的問題,最常見就是敏感泛紅或嚴重濕疹,這令她決定開班教授製作護膚品,將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別人。她又開辦親子DIY手作護膚班,認為父母與孩子共同製作自家潤膚乳液,不單可以放心使用,更可促進親子關係。再者,自家製作,既可控制其成分,亦保證不會採用致敏原料,更可針對膚質需要,度身訂做屬於自己的潤膚液。 針對膚質度身訂做 3年來,Katy不斷到台灣跟不同導師學習調配護膚品,「3年前我發現台灣的手工風潮盛行,開始留意網上平台,如某些出名的老師開班,而我又有空,便會立即買機票飛過去,加上台灣的護膚原材料品質有保證,價錢相對實惠,所以我經常到台灣學習與選購材料」。是次教授製作的身體乳液原材料,全都購自台灣,由「生活態DO手創館」與「城乙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出品,都是出產有保證的原材料公司。課堂前,Katy會問學生們的膚質,屬於偏油抑或偏乾,然後作調整,而材料都會選較大路,大部分膚質都合用的,如玫瑰果油或荷荷芭油等,這亦是一般護膚品作為底油的材料,滋潤性較強,且百搭。 Katy指出,大部分乳液由不同的油、花水及蒸餾水混合調配而成,分別稱為油相與水相,油相方面會採用玫瑰果油與荷荷芭油,這兩種油不單大眾化,而且可促進皮膚吸收。另外水相則會由永久花的花水、蒸餾水、植物性甘油及玻尿酸混合而成。秋冬天氣乾燥,小朋友皮膚容易痕癢,他們又會「多手」抓傷皮膚,而永久花的花水有助傷口癒合;玻尿酸更是出名的保濕品,兩者能提升皮膚的滋潤度。 不加香薰精油減敏感 另外,她主張不加任何香精與香薰精油,以減低敏感。想更滋潤與保濕,不妨加多些金盞花與旱地鼠尾草的萃取液,前者有助紓緩紅腫及痕癢,後者則有保濕作用。她又提醒初學者,千萬不要貪心加入太多原材料,應按照每種材料上的標籤,使用適當的比例,若使用過量,便會帶刺激性,容易令皮膚過敏。 步驟: (1) 將所有工具用消毒酒精消毒一遍,待酒精揮發約5分鐘。 (2) 乳液由油相與水相混合而成,先調配油相,將空的燒杯放在電子磅上,量度材料的份量,將5克玫瑰果油、5克荷荷芭油先倒在燒杯內,用量羹將5克橄欖乳化劑加進燒杯作備用。橄欖乳化劑有助水與油兩種物質融合起來。 (3) 再調配水相部分,將另一個空的燒杯放在電子磅上,將30克永久花花水、35克蒸餾水、5克植物性甘油與10克玻尿酸原液倒在燒杯中,備用。 (4) 將約500ml水倒進鍋內,由父母開電磁爐煲水,水滾後放入油相燒杯與水相燒杯,隔水攪拌,融化油相與水相,孩子則在旁用溫度計量度溫度,兩個燒杯的溫度約70℃,便可關電磁爐,由父母拿出燒杯,小心燙手。 (5)將已融化的油相倒入水相燒杯內,用乾淨的量羹將兩者拌勻,約10分鐘。如想節省時間,可使用攪拌器,約5分鐘。 (6)分別用2支滴管取2克金盞花萃取液與2克旱地鼠尾草萃取液,倒在步驟5的燒杯內,再用乾淨的量羹慢慢拌勻。 (7)可因應需要加入0.5克抗菌劑,然後將漏斗放在空瓶子口,父母與孩子協力,將乳液倒進瓶子便完成。 ■材料: 永久花花水……30克      蒸餾水……35克      玻尿酸原液……10克      植物性甘油……5克 金盞花萃取液……2克     旱地鼠尾草萃取液……2克      荷荷芭油……5克      玫瑰果油……5克 橄欖乳化劑……5克 抗菌劑……0.5克 (可因喜好而加) 滴管……3至4支 燒杯……2個 量羹……3隻 漏斗……1個 電子磅……1至2個 電磁爐……1個 溫度計……1支 空瓶子……1個 鍋……1個 消毒酒精……小量 ■身體潤膚液 (份量︰100g) ■小貼士:乳液油水分離即變壞 「挸單製皂」不單教授製作護膚乳液,也教授製作手工皂(圖一)及其他清潔護膚用品。而自製乳液並不困難,Katy提醒幾點需注意。首先調配水相時,必須採用蒸餾水,自來水的雜質過多,會影響其他材料的品質。另外,控制溫度十分重要,因為每種底油、萃取液與花水都含有天然營養,如果溫度超過90℃,便會破壞其營養,因此必須注意兩個燒杯的溫度。最後如選擇不加抗菌劑,則要放在雪櫃內,可存放1至1個半月,當發現乳液出現油水分離,即代表已變壞。 順帶一提,坊間有些流傳的乳液調配,建議加入香薰精油,有助提高其功效,Katy提醒,需留意其禁忌,如橙油或橘子油加在乳液,塗過後便不應曬太陽,因這兩種香薰精油較為「吸光」,輕則曬傷,重則燒傷。如不瞭解精油的用法,應先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分享心得——「挸單製皂」創辦人Katy,3年前開辦工作坊。她起初在坊間報名學習手工皂的理論,然後再研究不同的清潔與護膚用品,現時家中大部分物品都是自家製,希望開班將自己心得分享給別人。 (圖︰受訪者提供) ■INFO 親子DIY身體乳液(熱製) 人數︰2至6人可開班(6至15歲為親子班) 收費︰$380/2人,包所有工具材料與100g身體乳液成品,加$180可多一份材料 查詢︰「挸單製皂」facebook專頁,或WhatsApp︰6291 2235

詳細內容

10歲兒「心思思」 想與「女神」拍拖(9-15歲)

問:我的兒子今年才10歲,讀小五,已經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他談起學校生活時,不時提起一個女生,還表明對她有好感,有時會跟朋友一起討論她,私底下稱呼她做「女神」。但我覺得不能這麼年幼就想著拍拖的事,那應該如何回應兒子?應否避而不談,抑或表明不同意他想這個問題? 答:的確,年紀太小就常常想著談戀愛,家長會擔心孩子的情緒或學業受影響,但隨著男性荷爾蒙增加,男孩子對異性產生好奇,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小五亦不屬於過早的階段,尤其時下孩子傾向早熟,如果生活條件理想、較少憂慮的話,更容易「心思思」開始去想有關異性的問題。 滿足好奇心 爸爸分享經驗 這個年紀的男生,當對女生抱有好感,最多都是上堂時偷偷望向對方、私下跟同學討論等,一般都不會做出過分的行為,如滋擾、跟蹤等,故家長也不用太緊張。不過,另一樣男生會做的事,是上網搜索相關資訊,例如搜尋「暗戀」等字眼,或在討論區打「喜歡了一個女生」,再參考網友的意見,看看如何可增加吸引力或引起對方注意。網上資訊大多複雜,孩子有可能接收了錯誤的戀愛觀念。 既然如此,家長與其避而不談或反對他去說這個話題,倒不如開明地跟孩子討論,主動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就不會四處尋找資訊。這時爸爸的角色十分重要,可分享個人經驗,包括何時開始喜歡異性、高小和初中時的相關經歷等。 採用坦誠分享的方式,說教的意味便大減,進而才去分享對待異性的正確態度。由爸爸出馬的好處,是令兒子容易有共鳴、感到被明白,當他要分享個人的想法和心情時,也不會感到尷尬。 闡明什麼是「拍拖」 那對待異性的正確態度是如何的呢?在小學階段,當對女生抱有好感,建立的應該是朋友關係,例如相約其他朋友、鄰居一起玩,過時過節亦可搞活動,一大班朋友一同慶祝。在這些場景中,雙方不至於單獨相處,但男孩子亦有機會認識女生,好奇心就得到滿足。 萬一孩子跟對方建立友誼後,進一步幻想可以拍拖,家長可坦白向他分享,拍拖並非只是約去街般簡單,也需有不少條件,例如要有能力照顧對方,也要負擔去街、買禮物等開支,對一名小五生來說是過於困難。聽到這裏,孩子通常很快明白到,要待自己長大,有情緒控制、經濟等能力,才適合進入戀愛關係。 資料提供:註冊社工傅丹梅

詳細內容

問專家:怕水入眼不肯洗頭 玩下雨遊戲減抗拒(2-8歲)

問:我的女兒現在2歲半,以前幫她洗頭,我會把她抱起來放在大腿上,隨著她愈來愈重,抱著洗頭真的有點吃力。但是她不肯低著頭讓我冲洗,很怕眼睛和鼻子進水,就算我叫她閉著眼、閉氣,甚至給她幼童泳鏡,她都不肯。請問有沒有方法可以訓練她,就算不抱著也肯洗頭呢? 答:對孩子來說,閉眼尚且可一試,但閉氣實在太難了,倒不如逐步幫她適應眼睛會入水的情况。在假日多帶她去沙灘、兒童泳池,她一開始可能會怕,但見到其他小朋友玩,就會想嘗試玩水、踢水,家長可趁機弄濕她的頭髮,玩得興起時更可照頭淋。 自選洗頭用品增參與感 在平日,家長可帶孩子去選購洗頭用品,洗頭水有不同香味、泡沫量,孩子有份選擇,可以讓她有參與感;也可一起買洗澡時玩的玩具,包括玩具小鴨、小水桶等,洗頭前先玩一會兒,製造開心的氣氛。坊間也有推出洗頭帽,擋住流到孩子臉上的水,不過小朋友未必喜歡有東西套於頭上,家長可自行決定是否購買。 準備工夫做完後,洗頭過程中有不少細節,家長亦需要留意。首先,家長千萬不能心急,不要為了省時而直接用花灑射向孩子頭部,而是用手濕水,沾在她的髮上,否則她會感到害怕。孩子未能配合時也不要責備,事實上害怕有水入眼是正常的,她非刻意搗蛋,如果家長作出責備,小朋友便會將洗頭與被罵連成因果關係,自此對洗頭更不感輕鬆。 我建議可先洗澡再洗頭,因為孩子一般不抗拒洗澡。洗澡時可玩小玩具,之後家長加入下雨等情節,例如說「現在下雨了」,並用手沾少許水從高處滴落,叫孩子用小水桶盛著,但有一兩滴水會滴到孩子的頭部,令她在玩樂中適應頭上有水。開始時不要用太多洗髮水,避免用很多水才能冲走泡沫,變相延長洗頭時間。 浴後稱讚添好印象 洗頭姿勢方面,放在大腿上是第一個階段,但孩子體重增加後便行不通,要改成孩子低著頭在浴缸洗,這是第二階段。孩子的頭部最好稍為傾斜,相比完全面朝缸底,能減少入水情况,家長可在她的頭皮輕輕濕水,並用毛巾擋著她的眼睛。第三階段才用花灑直接洗頭。 另外,浴室裏要放一條小毛巾,孩子一伸手就輕易拿到,如放在浴缸邊緣。大人和小朋友都一樣,眼睛不舒服時想用毛巾擦眼。事前讓她看見小毛巾可隨手拿到,能給予很大的安全感。洗頭過程中,家長亦可播放音樂和唱歌,洗完後一定要稱讚,例如說孩子很乾淨、香噴噴,令她對洗頭有良好的印象。 資料提供:慈慧幼苗中心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 文:李樂嘉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2898 2537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一張紙引發無窮樂趣 放飛機一較高下 玩住學STEM

小學推行STEM漸趨普及,教師各出其謀,引發學生對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個範疇的興趣。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副校長李世華一年前,開辦摺紙飛機課外活動,並加入科學元素,讓學生不但可以認識傳統玩意,更可體會科學趣味,一舉兩得。這個概念更讓李世華入選第二屆「香港教師夢想基金」,憑「紙飛機.用App飛」計劃獲得資助,更有機會與其他小學交流,讓更多學生認識這紙飛機的魅力。 文︰唐蔚霖   圖︰劉焌陶 教材大眾化 一紙一App搞掂 周星馳經典電影《少林足球》裏有句對白:「少林功夫都可以加唱歌跳舞」,所以以紙飛機加手機App,來成為STEM教材也不足為奇。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副校長李世華將傳統紙飛機,糅合新穎科技,其靈感就是源自他本身「貪玩」的性格。 紙飛機裝摩打 手機遙控 「早於3年前,我在網上留意到外國的kickstarter(眾籌平台),研究出用手機App控制紙飛機飛行,當時覺得有趣就網購了一隻,後來更『玩上癮』。它亦啟發我,原來普通一隻紙飛機隱含不同科學元素,不如將其加入STEM的課程吧!」李世華說。 校長楊偉賢(左)鼓勵推行STEM,因此他亦愛與學生們一起上體驗課,打破了師生之間的隔膜,成為學習的同行者。 摺紙藏科學 流線形飛得遠 「紙飛機.用App飛」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用紙摺出一隻紙飛機,然後安裝上特製摩打,便可連接上手機App,拋出紙飛機後,便可利用手機App控制紙飛機,感覺就像在玩搖控飛機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架飛機身價很便宜,用家亦不能完全依賴科技,要有最佳的操作效果,就要配合科學知識,如把機身摺成流線形,就可以飛更遠;機身摺得闊,便可騰空更久,過程中,便會學到更多科學及物理知識。 李世華認為STEM教學已是大勢所趨,可讓學生不再局限於課本,透過親身感受融會貫通知識,因此必須將STEM變得普及,教材亦需大眾化。摺紙飛機便符合這個標準,材料只需一張紙,就算融合「用App飛」的概念,一隻的成本亦只是大約280元,是一件容易負擔的教材。 因此他聯同校內課程統籌主任李安迪、助理課程主任(科普)黃仲琼,共同將摺飛機編進四至六年級學生的STEM課程,在明年2月便會配合電腦科,教授學生製作這隻富科技感的紙飛機。 上STEM的體驗課比傳統坐定定的課程較難控制秩序,不過能走出課室,對學生來說是更有趣的體驗。 邊玩邊學 啟發思考 一隻紙飛機究竟有多吸引?學生真的會對這隻平平無奇的紙飛機產生興趣嗎?紙飛機的魅力,還是需要經過親身體會才能了解。採訪當天,恰巧碰上四年級的STEM課堂,由李世華、李安迪與黃仲琼教授摺紙飛機,三名教師輪流協助學生,引導學生嘗試,在短短35分鐘中,學生們都踴躍發表意見,學生之間亦互相分享「摺機」方法,難以想像這張薄薄廢紙,竟可引起學生熱烈討論。 上過理論課後,學生們便走到露天操場,預備試飛實驗。「試飛是重要的一環,令他們可以實踐學到的科學理論,觀察自己的飛機能否飛得更遠,而他們亦會當作是遊戲,增加學習的興趣,一邊玩一邊學,這能讓學生消化知識。」李安迪說。每次課堂完結後,幾名教師都會向學生提出疑問,啟發思考,如有學生的飛機不足一秒便墜機,教師便會問,是哪裏出問題呢?是摺法不同?是扔的力度有誤?還是空氣中的氣流有所影響呢?不過,教師不會提供答案,反而鼓勵學生們再作調整,自行尋找答案。 李安迪曾憑「四驅小子」計劃,入選第一屆「香港教育夢想基金」,對於發展STEM甚有心得,早前更參加芬蘭教學團,了解芬蘭教學模式,他希望將來香港教育制度能像芬蘭般靈活有趣。 STEM同時啟發讀寫能力 「STEM的教學,不會單單運用科學、科技等知識,其實亦可訓練學生其他能力,以摺飛機為例,每次上完課堂後,我們都要求學生寫一篇感想,學生從中要運用寫作能力,而做資料蒐集時亦可訓練其閱讀文字的能力,STEM對學生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大。」李安迪說。 助理課程主任(科普)黃仲琼(左起)、校長楊偉賢、課程統籌主任李安迪與副校長李世華,致力推廣STEM教學,設計不同有趣的STEM課堂,讓學生在每個星期五都可體驗STEM的趣味。 打破師生隔膜 無競爭更愉快 三名教師皆認為,STEM對傳統教學有極大衝擊,不單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亦影響教師的教學模式。「老師必須放低權威的形象,不再依照書本講書,與學生一同投入學習,成為他們尋找知識的同行者,像試飛時,老師和學生都會扔自己的飛機,互相交流與檢討,打破了從前的師生隔膜,學生不再害怕上課,營造了愉快的學習環境。」李世華說。黃仲琼又補充,STEM教學不會有紙筆評核,便不會製造「失敗者」,學生之間不會競爭,互相幫助,分享知識,學生們不但變得更獨立,更會懂得與朋輩相處。 課堂上學生們會互相分享摺紙飛機的心得,不但培養獨立的學習態度,更可學懂與同輩相處。 騰出周五時間 專心體驗 而李安迪認為推行STEM不單是教師的責任,學校與家長都必須配合與理解,香港學生最缺乏的是時間,學校卻決定在每星期五的下午,讓學生上STEM體驗課,每星期體驗不同課程,包括摺紙飛機或製作手工肥皂等,讓學生們發掘更多興趣,體驗STEM的趣味。 三名教師更將會衝出校園,到訪六間學校,分享摺紙飛機的教學心得,讓其他學校的學生與教師,都能得到啟發,將STEM的理念推廣出去。 副校長李世華拿出3年前網購回來的紙飛機,用心地解釋當中原理,而「用App飛」概念將在2月配合電腦科一同教授學生。 ■學生分享 教師認為STEM好處多,那麼學生的睇法又如何? 梁蔚翹(小四): 飛得出色 有成功感 念小四的梁蔚翹說:「每次課後,我都學懂一種科學知識,有次我發現自己的飛機比男同學跌得快,就算大家摺法相同,但騰空時間卻相對低,後來我在網上找到資料,發現可能是我扔飛機的力度不及男生,所以這次我試飛時,多扭腰及跳高借力,再迎着風向,這次我的飛機能飛得更久更遠,每次都令我有成功感。」 鄭浩宏(小四): 齊玩齊學 期待上課 同樣念小四的鄭浩宏說:「其實我媽媽在我念幼稚園時,已經教我摺紙飛機,其間都會教我一些科學理論,但當時我聽不懂,看書亦未能完全理解,但現時我在學校再接觸時,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開始明白箇中的科學理念,聽到同學扔紙飛機的理論,知識又會有所增長,我覺得好開心,因為大家都可以一齊玩一齊學,所以我好期待每星期的STEM堂。」 梁蔚翹(左)、鄭浩宏(右)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上堂嫌悶鬧情緒 課外另闢新天地 迷上科學 資優童不再搗蛋

聽到孩子屬於資優,你會覺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很多人對資優有誤解,以為智商爆棚、毋須為學業煩惱,童年肯定無憂無慮。事實是有苦自己知,資優兒童成長時,要面對許多情緒和社交問題,家長要照顧好他們,反而挑戰重重。其實,要處理這些資優孩子的問題,必須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情緒支援,才可幫助他們展現得天獨厚的潛能。 文︰李樂嘉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說起11歲的兒子鄭樂信,媽媽阿菁坦言哭笑不得,明明讀書成績不俗,上堂的表現卻不時被教師投訴。最常見的行為是不舉手便回答問題,教師未發問,他就不停把答案大喊出來;又試過不停談天,在堂上大聲說話,當然會被教師責罵。 直到去年讀小五,學校社工經過觀察,相信樂信不是因頑皮才搗亂。經過評定後,終於知道樂信是資優孩童,數學的能力尤其高。阿菁也恍然大悟,「以前問他為什麼上堂不專心,他只簡單答一句『因為很無聊』,現在才知道背後原因。原來堂上教的東西,他很快就學會,所以較難專注」。 雖然學業不成問題,樂信的情緒控制和社交,卻叫阿菁擔心不已,「他非常容易暴躁,一跟別人意見不合就會吵架,班上有同學因而疏遠了他。由於牙尖嘴利、轉數快,要他讓步都不容易」,即使面對年長7年的姊姊,樂信也從不示弱,兩姊弟聊天時,一言不合便吵起上來,「樂信很少認錯,只會用一大堆說話護航,變相一有衝突,局面便難以收拾」。 學術上得心應手,但樂信也要學習自理、紀律等,於是媽媽安排他參加童軍,他直言步操很辛苦,卻享受跟朋友一同完成任務。(圖︰受訪者提供) 情緒失控 曾向教師動手 樂信的情緒問題,曾經令他在學校闖出禍來。有一天早上,班主任對大家打招呼,樂信貪玩唱反調,明明是在早上,卻跟老師說了晚安,結果被罰企。一心只是想開玩笑的樂信,沒想到會被罰,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他自問沒有惡意,感到被誤解而很不開心,竟然用手打了班主任」。 那次樂信出手不重,未至於令人受傷,但他的情緒問題已經不再適合繼續留校上課,校方致電媽媽將他接走。阿菁收到消息的一刻,壓力亦隨即湧現,「碰巧我剛轉新工作才幾天,清早便要離開工作崗位去接放學,有點在意同事的看法」。 身為資優孩子的家長,阿菁深感肩上負擔不輕,最怕是給學校帶來許多麻煩。事實上,每次教師跟阿菁投訴,她都不免低落,「每次老師跟我說:『孩子今天的表現不太好』時,我都不知如何應對」。唯一可以做的是回家後跟兒子傾談,希望他能漸漸改變。 想像力豐富的樂信,有天看到家中有紙皮,便動手計算大小、剪貼、摺疊,終於砌成自己的「鐵甲」。(圖︰受訪者提供) 參加資優計劃 學機械變專心 幸好,數理方面的出色表現,成為樂信轉變的契機。在香港小童群益會主辦、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贊助的「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中,樂信上堂學習機械工程、航天等較深的科學知識。阿菁說兒子的行為亦有所改進,「他說上堂會很專心,不會跟人聊天,否則追不上進度」。 樂信學習砌四驅車,理解摩打推動齒輪的原理;又用飛機木試做氣球飛機,動手裝嵌機翼、螺旋槳等。回到家中,很多成品都會被他親手拆掉,「他拆開再砌,試試是否有能力做好。最終有些會失敗,但我留意到他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希望日後有機會讓他發展」。 樂信對科學很有興趣,透過各式參觀活動,拓闊了這方面的視野。 融合戶外活動 學變通思維 在科學堂以外,資優計劃也安排他去許多戶外活動,正好符合樂信的需要,「他一向喜歡去沙灘、打籃球等,討厭被困在一個室內空間」。戶外活動的內容跟科學有密切關連,他曾去觀察不同石頭,認識它們的結晶形態;又去過馬鞍山石礦場,初次接觸礦洞,礦洞深入地下水層,一陣陣涼意湧出,樂信至今印象猶新。 不過,若只在科學堂上行為良好,而平時故態復萌的話,稱不上是真正的改變。所以在知識層面外,也要在情緒上着手。資優計劃裏有高層次思維的課堂,教導孩子統整、分析、收集數據等,對日常生活都有幫助,「他好像比較懂變通,做事情時遇到阻礙,他能停一停再試,或者想出其他方法,而不是一下子變得焦躁」。 同時,資優計劃裏的社工也跟阿菁接觸,教導她如何跟孩子溝通。現在樂信情緒差時,她不會刻意講道理,「反正他都聽不入耳,更可能提及令他不快的事物,情緒變得更加激烈。我學習忍耐一下,待他平靜下來,才對他作出提醒」。 樂信和18歲的姊姊雖然有時會爭吵,但感情不錯,他更笑言吵架是他倆的相處方法。 滿足探究心 多元學習發揮潛能 資優兒童智商較高,容易對周遭事物感到沉悶,是否一定會導致情緒問題呢?香港小童群益會註冊社工卓子揚指出,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但他提醒家長,資優孩子只是腦部發展較快,不代表身心成熟,「他們學習上沒問題,但遇到困難或被責備時,一樣會不懂處理,要留意他們的情緒反應」。 由於他們覺得課堂沉悶,在教導資優兒童時,一來可加深難度,二來可嘗試多元的方式,「為什麼平日無心上課,但去到資優計劃的科學堂,孩子能夠專心?不止是因為內容加深,亦因為學校以書寫、背誦為主,他們覺得欠挑戰性。有多些實驗,讓他們動手做,學習興趣便會增加」。 另外,專為資優兒童而設的課程,通常邀請專家授課,如大學教授等,「這跟孩子的特性有關,他們大部分有尋根究柢的精神,舉一反三的能力高,因此引伸出很多疑問。由專家來教導他們,便確保孩子提問時,能夠得到答案」。這可維持他們的專注力,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潛能。至於在校內課堂,教師未必有空間一一解答問題,但如果事後能跟進,也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樂信熱愛戶外活動,沙灘更是他的最愛,媽媽不時會陪他周圍去「放電」。 在童軍活動中,樂信(右)要嘗試搭營等,讓他不單吸收學術知識,也學到多項技能,助全人發展。 衝突後檢討 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情緒方面,每當有衝突發生,都可跟孩子檢討,目的不是叫他們道歉或反省,「既然他們有能力,就以高層次的思維,對剛發生的事情作分析」。假如他們能發揮創新思維,想出第二個方法來解決問題,就會避免激烈的爭吵。

詳細內容

幼園面試攻略:了解幼園特色 掌握答題技巧 家長準備足 面試增勝券

踏入10月下旬,各大幼稚園面試亦陸續展開,如果你以為幼稚園面試只是小朋友參與的活動,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從選校報名開始,到教小朋友做好心理準備、填寫問卷、與教師面談,每個環節,家長的角色都非常重要。因此,爸媽們都要做好準備,才能增加獲得心儀幼稚園取錄的勝券。 參與幼稚園面試的不過是兩歲多的小豆丁,與其說要他們好好裝備,不如說這是家長的挑戰。 文︰顏燕雯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小模特兒︰Opus、禮蘊、媽媽Chloe 要小朋友抱着開心愉快的心情,並以最佳狀態迎接面試,家長的確要做足準備工夫。嵐天教室課程總監楊蔚嵐(Miss Blue)提醒爸媽們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學校分四大類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如果連自己報考的學校屬於哪類型也不清楚,如何能為小朋友挑選合適的學校呢?Miss Blue指出,面試時,學校會想知道小朋友是否適合她們那一類型的學習模式,例如語文能力強的學校,也會偏向選取這一類型的學生。此外,學校亦會藉着面試看看家長是否了解及配合學校的教育方針,所以家長對學校的認識非常重要。 現時幼稚園大致分為四類︰ 一、傳統學術型 着重學術及品德培育。例子︰根德園幼稚園、劍鳴幼稚園。 二、全面開心型 着重小朋友全面發展,讓他們愉快學習。例子︰香港創價幼稚園、香港靈糧堂幼稚園。 三、語文能力強 着重學生兩文三語發展,多設有英普班。例子︰學之園幼稚園、朗思國際幼稚園。 四、國際學校 主要為打算升讀國際小學的學生而設。例子︰耀中國際學校、英基國際幼稚園。 家長配合學校方針答題 大部分幼稚園都需要家長參與面試,形式有幾種,包括填寫申請表時需同時填問卷;小朋友面試時,家長在旁填寫問卷;以及面試時一名教師向小朋友提問,另一名教師向家長提問。Miss Blue指一般幼稚園面試的家長問題,總離不開以下幾題︰ 一、小朋友優、缺點? 如果提到優點,家長可具體、如實地述說,特別是跟學習有關,又配合到學校方針的優點。例如小朋友語文能力強,到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學校面試時便應提及這一點。至於缺點,家長可以把它說得正面一點,或者說一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如偏食。不專心、不合群這些缺點應盡量避免提及。 教師說話時,有些小朋友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影響而分心,這是失分位之一。 二、為何選擇我們學校? 這是大部分學校都會提問的,家長要清楚知道學校是屬於哪一類幼稚園(前文提到的四類),針對不同幼稚園的類別而回答,如果它屬於愉快上學的幼稚園,家長可回答希望小朋友在健康快樂的情况下學習和成長,就不要說希望小朋友兩文三語都有很好的發展了。 家長一早清楚學校的類型和教學方針,在回答教師提問時便更得心應手。 三、對小朋友有何期望? 這也是要配合學校類型而回答的問題,如學校屬學術型兼注重抄寫,就不要說期望小朋友每天有很多自由玩樂時間了。 小朋友能否聽從教師指令,往往能反映他們在家中是守規矩還是習慣被縱容。 四、情境題,如小朋友上學常生病,你會怎處理? 學校主要想藉此知道家長在處理小朋友生活細節上的態度,家長要以正面、明白事理的方式去想,例如說明白學校人較多,而人多的地方令小朋友容易接觸細菌,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會培養小朋友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增強抵抗力,如病了也不會讓小朋友上學,直至痊癒。 五、有什麼想提問? 一些學校網頁上已發布的資料,或者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如什麼時候穿體育服,家長就不必再多問,以免令學校覺得家長對她們認識不足。有些資料例如上下午班的編制,學校或許沒有官方公布,這些問題如家長想了解也可提出。不過,如沒有疑問,家長毋須特別發掘一些問題。 小朋友是否有精神面試,足以影響其表現。家長記得做好事前工夫,讓他們身心都有充足準備。 小朋友休息足 事前要「熱身」 幼稚園面試當然是以小朋友部分為主,他們的表現也直接影響教師取錄的決定。家長做足準備,小朋友在面試時也較容易展示出最佳狀態。 ★小朋友有充足的精神,自然發揮得最好。盡量不要安排在同一天有幾場面試,以免他們在教師面前疲態畢露;並讓他們在前一晚有充足睡眠。 ★如果小朋友屬於慢熱型,家長可以預先帶他們到面試的學校附近逛逛,尤其可選擇學生下課的時間,讓小朋友看到哥哥姐姐放學時開心的模樣。而在面試當天,亦可以預早到學校,讓他們熟習環境。 ★小朋友太「黐身」,離不開爸媽半步,在面試前家長可讓小朋友試試自己上堂(如playgroup),因為在面試當天小朋友才第一次跟父母分開,他會十分驚慌,甚至可能造成心理陰影,影響以後的面試及成長發展。 面試時,穿簡單醒目的衣服已足夠,女孩子切忌穿公主裙。 ■拆解迷思 全職媽媽非直接影響取錄 問︰學校是否較喜歡小朋友的母親是全職媽媽? Miss Blue︰不一定。因為面試最重要的始終是小朋友和家長表現,有些全職媽媽的子女很「黐身」,連媽媽離開一步也適應不來,有可能影響面試表現。當然,亦有不少全職媽媽很懂得照顧孩子的成長,令學校對他印象加分。所以是否全職媽媽並非直接影響取錄的因素。 孩子不懂回答 家長引導鼓勵 問︰小朋友不懂答問題,家長在旁應給予提示嗎? Miss Blue︰其實這環節教師並不希望家長幫忙,不過,若小朋友不懂回答問題,一般教師都會再問第二或第三次,建議家長不要在第一次便出手幫忙,當教師再問第二次而小朋友仍不回答,家長可搭一搭小朋友膊頭,給予鼓勵,並婉轉地覆述教師題目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訴小朋友,如教師問香蕉是什麼顏色,而小朋友不回答時,家長可以跟小朋友說︰「你不用緊張,老師問我們平日吃的香蕉,你想想是紅色的、綠色的,還是黃色的呢?」 家長和小朋友都做足準備,幼稚園面試再難不到他們! 對答時,和教師有眼神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問答環節可以是跟教師面談,也可以採用問卷方式。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