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學:教師做KOL 直播fun享課外知識

網課改變了傳統教與學模式,雖然冰冷電子屏幕阻隔了師生之間的親身接觸,但透過網絡平台,亦能創造無限可能。有小學把握網上教學機遇,為學生製作直播節目,由教師化身KOL,向同事傳授新知識、新技能,藉以跟觀看的學生打成一片,一同經歷學習的樂趣。 擁有乒乓球教師教練資格的高美寶老師(後)指導陳婷老師(前)握乒乓球板的正確姿勢。(林靄怡攝) 復活節假期前的一個周五,記者來到亞斯理衛理小學(下稱亞小),當時學校仍只得三分之一學生回校上課,感覺很冷清,唯獨校園電視台十分熱鬧,一班教職員正忙於為即將透過社交平台直播的「亞小KOL」節目作最後準備。這是亞小本學年的全新教學活動,但這裏指的KOL,有別於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意思。K是Knowledge(知識),O是Ownership(擁有者),L是League(聯盟),是課時內一個分享知識和技能的節目。 今個學年,由嚴天樂老師(右)主持的「亞小KOL」節目,逢周五課時內在社交平台直播,每次亦會安排2名教師互相傳授新技能予對方。(林靄怡攝) 教師當學生 身教不恥下問 主持嚴天樂主任笑言,學校臥虎藏龍,他每集會邀請2個嘉賓教師,互相分享及傳授一些新知識、新技能予對方,學生不單看得開懷,也吸收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左至音樂、右至文學等課外知識。 正午12時,攝錄機啟動,任教英文科的高美寶老師以一身運動裝束跟學生見面,原來她除了英語了得,運動也「在行」,尤其擅長打乒乓球,「我有乒乓球教師教練牌的,合資格在學校教大家打波」!高老師隨即和學生大玩問答遊戲,「乒乓球的直徑有多少?」、「乒乓球的重量有多少克?」、「按比賽規則,球拍的大小、形狀及重量有限制嗎?」不少學生馬上在「聊天室」內留言,氣氛熱烈。但說到最精彩的環節,當然是由她教授「門外漢」陳婷老師握板姿勢。最初陳老師也表現得有點生硬,但經過高老師再三指點後,總算順利過關。 鏡頭一轉,便輪到任教中文科的陳婷老師教高老師紙藝,她憑着一雙巧手,三幾個動作,便把一張手工紙變成一粒大大的「鑽石」。轉當「學生」的高老師不諱言,現場直播令她有點壓力,怕自己摺得不好,但她亦給學生示範了好榜樣——留心聽、專心做,而且不恥下問。 亞小最新一輯抗疫微電影《幸福如初》,鼓勵彼此結連,互相關懷。(受訪者提供) 藉不同渠道 滲透正確價值觀 「亞小KOL」自去年9月開始,逢周五跟學生見面。記者好奇,現在既已只剩下半天上課時間,課時如此珍貴,真的值得花40分鐘「嘻嘻哈哈」做直播嗎?嚴主任這樣回應︰「我們重視學科學習,但同樣看重生命教育,想透過不同渠道,把正確價值觀滲透給學生。這個節目,有機會讓教師分享強項,相信亦可帶動學生認識或發掘自己,有助他們建立目標,燃點興趣,絕對不是『嘥時間』的。」 亞小在疫情期間一直陪伴學生打「逆境波」,校長鄭家明(前中)對於學校獲「逆境無懼 校園顯關愛」主題大獎(小學組),感到高興。(受訪者提供) 拍微電影 陪學生打「逆境波」 參與過這個節目的曾日東老師補充,那次同事即場教他用普通話念急口令,當時其實很難衝破心理關口,「但我知道在學生面前,一定要努力嘗試,最終唯有鼓起勇氣,開口去講。雖然不是說得太好,但希望用身教告訴學生,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勇於嘗試,老師一定在背後支援你、幫助你」。盧展諾老師亦認同,當日跟同事學習水彩畫,第一個反應也像學生平日的態度,「吓,畫畫?我怎行?」他說,這個節目可以真實呈現給學生,教師也有不懂的東西,教師同樣會感到困難,但可以怎樣做好呢? 雖然疫情久久未散,但亞小這段時間一直陪伴學生打「逆境波」。除製作「亞小KOL」節目,亦拍攝多部打氣微電影,還有每周「Nice to meet you」的班主任時間,甚至一連多個周五晚上,由新任校長鄭家明在社交平台主持的牀頭繪本時段,為親子紓緩壓力。最近學校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020年度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頒發「逆境無懼 校園顯關愛」主題大獎(小學組),表揚亞小的關愛文化。對於學校的工作得到認同,鄭家明感到欣慰,「在逆境下,我們重視學生的內在動機、成長思維和親子關係。縱然在疫情之下,大家好像分隔了,但其實我們仍是陪伴他們在側的,因此希望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同學感受到,老師是跟他們一起面對的,大家都可以一起進步」。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3期]

詳細內容

健康家庭:擁抱自然 提升食慾 有營野餐貼士 踢走偏食

4月繁花盛放,氣溫未算熾熱,最適宜一家人到郊野走走兼野餐。有註冊營養師指出,在大自然懷抱下享受美食,有助孩子改善偏食習慣,提升食慾。然而,為貪方便,不少爸媽都會帶預先包裝的食物去野餐,但原來想輕便又食得有營,還有不少選擇,且由營養師一一告訴大家。 在天朗氣清的日子下,一家人野餐不止寫意,家長更可炮製各式有益食物予子女享用。(資料圖片) 在明媚陽光、綠蔭翠幕的環境下野餐,的確悠閒寫意。註冊營養師李向明(Joy)指出,平日午餐時,爸媽多數會煮些湯麵等簡易菜式,但來到戶外,所帶的食物和日常所食的有些分別,可能是三文治及輕食等,為孩子帶來新鮮感。因此,Joy建議家長不妨借野餐的機會,以子女平日抗拒的食物炮製一些輕食,幫助孩子改善偏食習慣。舉例小朋友平日不太愛吃魚,爸媽可把罐頭三文魚,混合小量沙律醬,教小朋友用湯匙,把餡料塗在餅乾上,這樣有助孩子接受魚類食物。「始終在郊區用餐的模式,有別於在家圍着餐桌坐定定進食,大家坐在草地上感覺較隨意,有助提升小朋友的食慾,也令他們較易接受平常不太喜歡的食物。」 李向明(資料圖片) 她又提到,準備野餐食物時,除要考慮食物方便攜帶,也要顧及均衡營養,應有齊碳水化學物、纖維及蛋白質等。別貪一時方便,只帶預先包裝食物,例如蛋糕等,高糖高脂亦欠缺纖維。「可用芝士、火雞胸、罐頭三文魚或雞蛋作三文治,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纖維方面,可準備蔬菜水果,把甘筍或西芹切成條狀,方便食用,又或者帶罐頭粟米,在戶外用匙羹食用。另外,可考慮香蕉、藍莓及士多啤梨等方便易處理的水果,既可補充纖維又可攝取不同維他命等。 水果泥×牛奶 補充鈣質、蛋白質 準備好食物,當然亦要帶備飲品,紙包或汽水飲品,方便好喝,但往往是高糖一族,多飲無益。Joy提議父母可自製有益飲品。帶上新鮮水果如士多啤梨及毋須冷藏的盒裝牛奶,把水果切碎及用湯匙按壓成果泥,可按口味加少少糖,成為果泥後,再加入牛奶飲品,果泥和牛奶飲品的比例是1︰3,香甜可口之餘,亦可補充鈣質及蛋白質。若想再簡單一點,可自備手提攪拌器,即場炮製不同的果汁。 把食物帶到戶外,爸媽最擔心的,是食物會否變壞。Joy引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引表示,預防食物滋生細菌,適當的溫度非常重要。「別把食物放置在4℃至60℃之間的溫度下超過2小時,若戶外溫度達32℃,放置時間只限1小時內,否則食物內的細菌可迅速繁殖,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因此,不論冷或熱食,也要用冷藏箱或保暖壺恆溫。 在野餐時,可自備一些簡單三文治,有營好味,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包裝蛋糕。(資料圖片) 飲品、食品 分開冷藏 Joy提供以下的貼士,有助預防食物變壞︰ 1. 常保持冷藏箱關閉:到達野餐地點後,盡量限制打開冷藏箱的次數,有助維持冷藏箱的溫度,可持續保冷。 2. 熟和生的食品,要分開儲存,避免交叉感染細菌。 3. 飲品和食品最好分開儲存在不同的冷藏箱,避免因經常取飲品而影響冷藏箱的溫度。 4. 把三文治餡料及麵包分開放,直到食用時,才混合起來。這樣,便可避免餡料「出水」,弄濕麵包,况且細菌亦是靠食物中的水分繁殖,會增加變壞風險。 ■中醫說 流汗太多傷津氣 宜定時補充水分 帶孩子到戶外跑跑跳跳,肯定弄得一身汗,有家長或許憂慮,子女出汗太多,會影響健康。註冊中醫潘咨遐着爸媽毋須擔心,因為適當的戶外活動及運動,可增強體質,有益身心,只是出汗後,衣物弄濕了,便要及時更換,以免吹風着涼,患上感冒。 潘咨遐(資料圖片) 另外,流汗太多會傷津耗氣,過度出汗亦可能減少身體內的津液,從中醫角度,津液能載氣,津液流失會耗損人體內的正氣,令人出現精力不足及口乾舌燥等問題,因此要定時補充水分。但要注意,別飲太多冰冷飲品,以及吃雪糕等甜食,否則會損害脾胃的陽氣,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腹痛或胃部不適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2期] 文︰許朝茵

詳細內容

線上藝術:在家線上藝遊 音樂劇演繹祖孫情

音樂劇開show 線上慰藉抗疫疲勞(曾憲宗攝/ cybrain@iStockphoto)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過去一年,很多社經活動停擺,當中包括文化表演和展覽活動,不單對藝術工作者,甚至對有心培育孩子藝術素養的家長來說,都是莫大衝擊。不過,隨着香港藝術發展局成立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情况有望扭轉,一家大小可安坐家中,透過線上平台,觀看不同藝術節目,潤澤心靈。 3月的一個早上,荃灣大會堂文娛廳再現久違了的人氣,香港兒童音樂劇團(CMT)的一班演員,正為數天之後公演的《足印情深》音樂劇作最後排練,或許大家都「餓戲」太久,即使綵排也毫不留力,而兼任導演、編劇、填詞的CMT藝術總監陳力生(Big John),則在台下指揮大局。 《足印情深》音樂劇終於可在3月中在荃灣大會堂文娛廳公演,但當日仍限制只可有五成入座率,相連座位不得超過4個。(受訪者提供) 錄影實體演出 剪輯成網上版 CMT創立近23年,經歷不少風浪,但Big John形容,2020年是最難捱的「冬天」,「去年劇團開辦的課程大受影響,經常要停課,舞台演出更加是空白,全部都取消了」。這齣音樂劇,也來得不容易。訪問之時,康文署才剛重開表演場地,但有很多限制,例如觀眾入座人數不能超過原定可容納人數的一半,相連座位不得超過4個, 座位亦須平均分佈。劇團總經理馬蘊怡(Yvonne)不諱言,今次若非參與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獲得資助,肯定蝕大本,「這個場原本有290多個座位,但依足政府規定後,就頂多坐100人,票房收入根本維持不到龐大的開支」! 馬蘊怡(曾憲宗攝) CMT去年完全沒有舞台演出,今年在藝發局的「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支持下,終於「開齋」,並首次嘗試同步錄影及剪輯成網上版,預計本月尾會上載到計劃平台。(曾憲宗攝) 疫情下,CMT恆常的音樂劇課程,不少都要改為線上上課。(受訪者提供) 付一次「入場費」 一家齊欣賞 今次的資助計劃,讓CMT不單有5場實體演出,還可同步錄影剪輯成網上版,屆時只要付一次「入場費」,一家都可以齊齊欣賞,聽來十分划算。Yvonne說:「疫情下,也明白很難一家大細、扶老攜幼入場看劇,如果有網上版,就可以給大家多一個選擇。」她續稱,數碼化亦有助延長一齣舞台劇的壽命,「舞台劇一般只演一星期,能演到兩星期,已經很了不起。但現在,我們把它變成網上版,壽命便可更加長,播放一兩個月,也沒問題」。 助延長舞台劇壽命 Big John也認同,把劇目作品數碼化,是全球大勢所趨,香港劇場是時候改變,「當然要有政府的支持,像今次場地上實在有太多限制,既規管了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又要遵守消防條例,令我們很難找到合適位置擺放多部攝錄機」。他期望,最終可吸納一批線上的觀眾入劇院欣賞節目,「始終現場環境氣氛,是網上版本取代不到的」。 ■精湛演技 小演員思念離世爺爺 演出更投入 《足印情深》改編自兒童繪本《先左腳,再右腳》,是個講述祖孫情的故事。寶兒去海外升學前一刻,從舊照中憶起自小和爺爺一起走過的歲月。由她初次學行,到爺爺病重後再次走路,兩人互相扶持,在彼此的生命印記中,都有不能忘記的足印。 現實中飾演寶兒的CMT兒童演員梁樂恩,亦有近似經歷。10歲的樂恩,演畢《足印情深》後,便隨父母、兄長移民英國,而小女孩亦同樣有一個疼愛她的爺爺,「記得兩年多前,有一天爺爺病了,需要住醫院。第一星期,我還覺得沒什麼,不過,第二星期,爺爺好像病得愈來愈嚴重,我開始很擔心,但不知怎的,醫生又讓他出院兩天,於是那兩天,我便住在爺爺家,一直陪着他。但第三天,爺爺再次入院,情况很危急,碰巧那天我發燒不適,當我趕到醫院,爺爺已經沒有心跳了,我哭得很厲害」。樂恩說,這齣劇勾起她對爺爺的思念,因此演得特別投入。網上版預計本月尾播出,大家不妨留意小女孩的精湛演技。 投入演出:飾演寶兒的CMT兒童演員梁樂恩(右)現已移民英國,陳力生(左)強調改編故事前,並不知道她有這個計劃,覺得十分巧合。(受訪者提供) 電子「疫」記 展現守望相助精神 相對其他表演藝術工作者,從事戲劇研究多年的涂小蝶自言較幸運,疫情對她的衝擊不算大,「當然疫情之下約受訪者做訪問是有些困難,也令我正在編寫的兩本戲劇書籍的出版日期一改再改」。不過,她在百忙之中仍然參與藝發局的計劃並創作《桃桃疫記》,希望為香港人帶來正能量,尤其是一班很久不能好好上學、好好耍樂的小孩子。 涂小蝶(右)和合作無間的美術設計師施永恆(左)合作編撰電子書《桃桃疫記》,透過故事小主角筆下過去一年的周記,展現香港人在面對逆境時緊守崗位和互助共融的精神。(楊柏賢攝) 不說不知,原來《桃桃疫記》是涂小蝶創作的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我過去主要做整全戲劇的資料,雖然可主導寫作風格,但素材是現存的,不存在創作」,但今次這本書,故事人物、情節背景,都是她天馬行空建構的,滿足感很大。書中的小主人翁是10歲的桃桃,她為人聰明、樂觀、樂於助人,十分討人喜歡,涂小蝶笑言,桃桃有很多香港人的特質,「香港有很多好人好事,像疫情初期鬧口罩荒,我身邊便有朋友從外地訂來一批口罩送給清潔工人;最初停課,又不是很多學校有網課,朋友們眼見小孩子百無聊賴,家長又很徬徨,於是便組成義工隊幫他們補習。我希望借助桃桃,可以呈現香港人面對逆境時,那種守望相助的精神」。 為寫好桃桃筆下56篇周記,涂小蝶特意訪問了3個10歲的小妹妹,「原來學生上網課時會偷吃零食;亦有學校設立談話區,規定學生要在區內相隔1.5米才可談話。」這些有趣的資料,便化成她的創作靈感。 點擊插圖 公仔肥變瘦 受疫情影響,圖書館經常關閉,不少家長都為撲書煩惱,涂小蝶的《桃桃疫記》,正是一本電子書,讓小朋友不論任何環境,都隨時有書可看。而為了今次的數碼插圖,美術設計師施永恆(Sting)更絞盡腦汁,「我根據每一篇文章的內容,再用不同的動態方式,把畫面呈現出來。例如其中一篇講桃桃的親戚隔離檢疫後瘦了一圈,那麼大家只要點擊圖畫,公仔便會由肥變瘦;亦有可調校光暗的日與夜景等;部分甚至加入音效」。《桃桃疫記》預計6至7月上架,屆時公眾可免費在「藝術D平台」閱覽。 數碼插圖是根據每篇文章度身設計的,像這幅圖可調校日與夜不同色調。(楊柏賢攝) ■知多啲 支持68個創作數碼化 藝發局推出「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鼓勵文化藝術工作者善用科技,發展數碼或虛擬的藝術內容,以回應疫下的社會需要,並擴闊公眾對藝術的認識和投入。計劃合共支持了68個創作,涵蓋不同藝術形式,包括舞蹈、戲劇、音樂、戲曲、電影及媒體藝術、文學藝術、視覺藝術、跨媒介/跨界別等。部分作品已完成,並上載了「藝術D平台」,歡迎公眾瀏覽, 網址:www.artsgodigital.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1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故事義工:打破疫情社交限制 小義工隔空講古送關懷

疫情下懷智推出網上義工探訪服務,讓一班良久沒有踏出社區的院友,也感受到外界的關懷。(劉焌陶攝)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無法隔絕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疫情之下,一班愛心爆棚的義工,突破各種社交上的限制,以線上「講故事」方式,向一班居於院舍的智障朋友傳遞歡樂和關心。其中義工媽媽Cecilia,不單身體力行去祝福社會上的弱勢社群,還推動兩名女兒一起參與,為小姊妹的成長注入更多正能量。 媽媽Cecilia(左)與長女汶汶(右)和次女鎧鎧(中)結伴做故事義工,三母女均說,智障朋友思想單純,並非想像中難溝通。(劉焌陶攝) 早前一個周末,Cecilia和念中二的長女汶汶和念中一的次女鎧鎧,又再齊齊「出隊」,準備在電腦熒光幕前,跟居住在基督教懷智服務處轄下院舍(下稱懷智)的智障朋友講故事。不過,今天為方便記者採訪和拍攝,她們將活動特別由家中移師至懷智位於石硤尾的總部,也一改平日「一對一」的服務形式,這次三母女會同時服務兩名「聽眾」。 另一邊廂,兩名「聽眾」建欣和家寶,在懷智水泉澳中心及宿舍經理廖少冰陪同下,已經準備就緒,雖然隔着電腦熒光幕,但也感受到她們的興奮。「知不知道今天我們要做什麼?」Cecilia故作神秘地問。話音未落,建欣已經搶着回答:「今日講故事吖!」Cecilia又考她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羽毛嗎?今天我們要跟你們說一個關於羽毛的故事啊!」健談的建欣反問:「是否羽絨裏的羽毛吖?」有趣的回應,引來哄堂大笑。 汶汶和鎧鎧為了今天所講的格林童話《三根羽毛》,也花上不少心思和時間去繪畫配圖,這個方法,果然吸引到兩名「聽眾」的眼球,她們全程都聚精會神地聽故事,而貪靚的家寶更指着其中一幅圖畫大讚:「這隻戒指七彩的,好靚啊!冰姑娘也有戒指。」 為了增加院友的投入感,汶汶和鎧鎧親手繪畫圖畫,又找來不少道具。(劉焌陶攝) 「懷智之友」網上故事義工計劃如此受院友歡迎,懷智總幹事胡定邦坦言是意料之外,「當初同事有這個構思時,我也沒信心的,但既然疫情之下,這班『朋友仔』完全無法外出接觸社區,義工又不能親身去探訪,怎幫到『朋友仔』享受生活呢?那就什麼方法都要嘗試」。當日帶頭第一個在網上跟院友說故事的他,更力證「聽眾」享受活動,「他們很老實,沒情面的,喜歡便留下來,不喜歡就轉身走,我跟他們說挪亞方舟聖經故事,大家也坐着聽呢」! 提供機會接觸外界 廖少冰補充,建欣和家寶都是能力稍高的學員,因此她們的理解、對答和參與程度也較高,但亦有部分能力稍遜的學員,的確未必可完全掌握故事內容,但她認為並不重要,「講故事只不過是一個渠道,反之講故事前後,義工跟服務使用者的閒談、一些關心的說話更加重要,這樣可令到他們即使身處院舍之中,也有機會接觸外界,感受別人的關懷」。 Cecilia任職的公司一向支持懷智的工作,因此她過去也多次以義工身分接觸智障人士,但說到「一對一」深入溝通,這趟還是第一次,她形容挑戰大,「難度在於怎樣才可令他們享受整個過程,感受到關懷,况且隔着電腦熒光幕,有時他們未必集中到,如果分心了,想把他們吸引回來,便要靠中心職員幫忙」。 「做義工非單方面付出」 在媽媽的薰陶下,汶汶和鎧鎧也投身義工行列,並一連6個周末,花上1小時去講故事給院友聽,雖然犧牲了私人時間,甚至要重新編排自己學樂器的課堂,但兩姊妹都異口同聲表示值得。鎧鎧指出,原先以為做義工是單方面的付出,但原來自己也有收穫,「我最初以為只是我去想話題逗他們開心,誰知遇上建欣,她主動分享了很多生活逸事給我聽,例如她中學年代上家政堂的情况、各式各樣的美食等,令我也感開懷」。汶汶則謂,以前對智障人士有不少誤解,以為他們難以觸摸,不易溝通,但親身接觸後,卻有另一番體會,「原來只要有心,一樣可以溝通得到的」。 Fondation Kiabi近日捐贈了300多本圖書予懷智,建欣(右)和家寶(中)多了很多閱讀機會。(受訪者提供) 「懷智之友」網上故事義工計劃將展開第二階段的服務,並呼籲大家加入成為義工,機構將提供基礎培訓,詳情或報名,可瀏覽bit.ly/3rTyTbA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8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女兒倔強似足自己 馬小靈做媽媽遇上「性格巨星」

馬小靈,1990年代開始涉足選美、電台、電視台及配音界,經歷娛樂圈最繁華的年代。可惜箍牙失敗令她一度患上抑鬱,並退出幕前回歸別人眼中平淡的OL生活,朝9晚7,歸家便照顧孩子。不過,對馬小靈來說,做家長也充滿驚濤駭浪,女兒倔強的性格更使她覺得是「報應」,於是主動向母親道歉!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退出幕前的馬小靈,之後從零學起做保險經紀,後來轉做地產經紀。最初她還兼職參與配音,2008年生下女兒Holami後,發現公司只安排她配一些大媽角色,把心一橫完全退出演藝圈。她笑言有相士批她旺地產,一直以來業績也不錯,只是中間因為要照顧兒女由全職轉做兼職,現時Holami已升中,兒子亦快8歲,她又恢復全職工作,每星期上班5天半。但為了愛女寧願「移磡就船」,特地選擇在女兒學校附近的公司上班,除了方便每月兩天到學校做家長義工,也想藉此有更多機會跟女兒吃飯或接放學。 馬小靈由馬灣轉到西營盤工作,是因為想多陪在附近讀中學的女兒。(受訪者提供) 一圓出鏡夢 變乖少脾氣 馬小靈坦言從沒想過結婚生子,不過與任職攝影師的丈夫拍拖後,發覺他很喜歡小朋友,而且也是可信賴的人,很想給他生個孩子。「我們沒有刻意計劃,到決定要生時,我都已經38歲,但巧合地就在那時懷孕了。」 Holami小時候肥嘟嘟很可愛,而且對唱歌跳舞和表演都有濃厚興趣,唯一令媽媽覺得棘手的,是她太有性格。「有了這個女後,我彷彿覺悟了什麼,親自打電話給身在澳洲的母親,跟她說對不起。因為女兒就是我的翻版,性格倔強、不能被罵。別的小朋友有本貼紙簿,每每是因為做得好,所以有貼紙作獎勵;她呢?每個貼紙只代表她當天沒有發脾氣。這令我想起自己年少時也跟媽媽有不少衝突,也許這是報應吧。」對於女兒這個「性格巨星」,馬小靈自有她一套方法應付。她知道Holami喜歡幕前工作,特別向電視台推薦她參與兒童真人騷節目,「願望實現後,她果然變得乖了,少了發脾氣」。 Holami(右一)在6歲時寫下我的志願是「上電視」,馬小靈為了改善囡囡的脾氣,特別安排她在Viu演出,實現了她的願望。(受訪者提供) 女兒壓力大 冒險轉happy school Holami本來就讀傳統津校小學,但讀書壓力太大令她失去學習興趣,常常為學業哭泣。馬小靈怕女兒抵不住壓力,5年級下學期時替她轉了一間happy school。「我知道這樣做有些冒險,畢竟5年級了,要準備升中,但女兒開心才最重要,所以我替她報中學時,只選了一間band 3學校。」不過,當小學教師見到她的申請表時,認為Holami成績並非那麼差,建議她選擇更好的中學,「那時有兩個選擇,一是英華女學校;二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我一向對學校的研究不多,看到英華有多點學位,心想機會應該大一點,於是填了它,最後順利入到,我也忍不住哭了出來」。觀察女兒的成長轉變,馬小靈認為學校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雖然現在只是上網課,不過學校的支援很好,下午有補底班,正好彌補她中文的不足。而且她會自動自覺叫我替她溫書,變得喜歡學習」。 小貓Nugget是馬小靈(右)為獎勵女兒Holami(左)而領養回來,兒子麥堅(中)也很疼惜牠。「她一直想要寵物,但我怕沒有時間照顧,見她升中後終於用心向學,所以領養一隻貓給她,也因為這隻貓咪,她的脾氣好了很多。」(馮凱鍵攝) 兒子升小誤報「寶校」 錯有錯着 至於幼子麥堅,馬小靈說他毋須父母擔心,「他是個小天使,會反過來照顧我」。不過為兒子選小學時,馬小靈卻不小心「擺烏龍」,但是在誤打誤撞下,反而令她對所謂「寶校」有所改觀。「我初時參觀了一間學校,覺得不錯,於是第一志願便填了它。可是當抽到後,有朋友告訴我:『你抽到青衣三寶之一啊!』那時我才知道把校名搞錯了,那並非我原本參觀的那間學校。」 馬小靈唯有帶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去學校迎新日,想知道是否真的如別人所說般那麼差。在學校裏,她問了不少家長義工對學校的印象,他們個個竟讚不絕口!於是馬小靈安心把兒子交給這間學校,「學校行小班教學,教師能照顧每一個學生的需要,校長和教職員亦很有熱誠。我很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既做家長義工,又做家教會成員,除了想了解學校更多,也想用我的能力去幫助學校挽回聲譽」。 馬小靈形容兩個孩子是小天使,雖然她工作忙碌,但一直堅持星期日要留做家庭日,陪伴子女成長。(馮凱鍵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4期]

詳細內容

親子理財:藝人家庭理財經驗分享

藝人大多交遊廣闊,他們的子女相信會收到不少利市,他們會怎樣教孩子處理利市錢呢?今次請來藝人沈可欣、梁芷珮及林盛斌夫婦,跟大家分享如何教孩子理財。 ■沈可欣2孩家庭 存銀行做教育基金 沈可欣(Janice)的2個兒子宏志和宏信分別5和2歲,Janice以去年為例,由於兒子年紀仍小,不太知道利市裏到底有什麼,「因為拆利市都是由我代勞」,但Janice仍會為他們準備一個小袋子來放利市。她又透露,已經用自己的名義為兩兄弟各自開了一個銀行戶口,也告訴孩子,會替他們把利市錢存進戶口作為教育基金。 沈可欣一家(受訪者提供) 眼見宏志已經5歲,加上學校最近在網課上開始教授有關電子貨幣的課題,Janice打算藉今個農曆年,開始跟兒子講解理財概念,例如要他分辨想要和需要,「我常告訴他,父母掙錢很辛苦,不能亂花。小朋友有時候都會扭計買玩具,例如看見玩具車說要買,我就會告訴他,家裏已有類似款式,不要買」!幸好宏志是講道理的孩子,也聽媽媽的話,「他有時更會主動說『我有啦!不用買了』」! ■梁芷珮3孩家庭 放手讓大仔處理財務 梁芷珮(Christy)育有3個孩子,大哥哥Brendan已經16歲,能獨立處理自己的利市錢和零用錢,至於9歲的Duncan和7歲的Kasey,利市錢則由媽媽記錄銀碼,暫時保管。「當他們有足夠年齡開個人戶口時,我便會把零用和利市錢交還他們保管。我不選擇開兒童戶口的原因,是它需要由成人和孩子共同管理,而非小朋友可以獨立存取金錢。以大仔為例,他擁有自己的提款卡,便是大個仔的象徵,到底會一次過用完裏面的錢,還是認真地計算每天應花多少,這才是學習理財的第一步。」 梁芷珮一家(受訪者提供) 對於大仔Brendan的理財方式,Christy讚口不絕,「我是個很節儉的人,他這點很像我,到現在也不會亂花錢。我告訴他,利市錢是屬於他自己的,可以想想怎樣利用。他第一次說要運用那些錢時只有5、6歲,用途竟然是要請爸媽吃飯」!她還說,家裏有一個巨型錢箱,是用來放$5硬幣的,誰有$5都會放進去,直至滿了,便看一場全家人都喜歡的曲棍球,誰猜中勝出隊伍便能獲得錢箱內的所有錢,然後再從頭儲過,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儲錢方法呢! ■林盛斌4孩家庭 父母代管理 教大女應用得用 林盛斌(Bob)與太太黃乙頤(Pearl)育有3女1子,4個孩子分別是12、9、6和3歲。對於利市和零用錢的管理,主要由媽媽Pearl話事,不過Bob當然贊同啦!Pearl說,一家人每年都一起拆利市,她和丈夫更會把2人所得的利市錢一起計算。之後,便把總數分為4份,每個仔女各一份,例如收到$3546利市錢,媽媽會替他們將$3500存入親子戶口中,餘數留給他們作零用。而存起來的利市錢,父母會代為管理至孩子成年,再交回他們自己管理。 林盛斌一家(受訪者提供) Pearl說,小學生要用的錢非常少,不過長女霏兒已經是中學生,總要有零用錢傍身,媽媽說,會按她上學搭車、吃飯的使費給她固定零用錢,「如果她要和朋友上街,或要外出吃飯,我才會再給她一點使費,不會無緣無故給她錢」。她平日也有教大女兒要把錢儲起,應用則用,「若她想買東西,我也不會隨便給她買,只會待她生日或節日,再考慮會否給她這份小禮物」。 文︰顏燕雯、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3期]

詳細內容

童讀好書:加入地道俚語、用詞註解 港爸出版港漫 守護廣東話

港爸Thomas(右二)斥資出版粵語兒童漫畫,每季一本,希望鼓勵讀「番書」的3個兒女邊看邊學廣東話,也藉此守護香港人的母語。(受訪者提供) 長久以來,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都是「重英輕中」,儘管有「兩文三語」的目標,但三語中的粵語(廣東話),只被視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廣東話本身,從來不在學科研究之列。有港爸為了讓子女學好母語,也認識更多地道俚語,斥資出版粵語正字的兒童漫畫,希望藉此守護源遠流長的廣東話,使它代代相傳。 吳嘉嶸(Thomas)育有3名年齡分別13 歲、12 歲和9歲的子女,跟很多中產家庭一樣,他的孩子都是念國際學校,數月前,3姊弟更赴英留學。Thomas強調自己並非「崇洋」,只是覺得傳統學制不太適合兒女,所以讓小朋友在國際學校修讀IB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但他承認,變相犧牲了孩子說廣東話的機會。 孩子讀IB慣用英語 不懂港式俗語 「不要說現在來了英國,以前在香港,他們朋輩之間,也多用英語溝通。雖然在家,我和太太也會跟他們說廣東話,但孩子也慣性用英語回應我們。」Thomas同時發現,很多上一代耳熟能詳的港式俗語,這一代的孩子都未聽過,「有次和太太聊天,談到某些朋友,他們『食過夜粥』,幾個孩子便聽得一頭霧水了」。 書中部分廣東話用詞備有註解,由專家撰寫,可讀度高。(受訪者提供) Thomas為此一直心裏納悶,直至1年多前,和漫畫界友人鄺彬強談起這個話題,大家便想出,可借助漫畫作媒介,加插廣東話對白,讓小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多接觸粵語,於是便促使全新季度兒童港漫《消失的12守護》的誕生。 《消失的12守護》(受訪者提供) 不過,從小到大,中文科教師都強調讀與寫要用書面語,Thomas以廣東話撰書,不擔心被指顛覆傳統嗎?Thomas笑稱自己非但沒有顛覆傳統,更在「復古」,「廣東話根本就跟古漢語最相近,我們用廣東話來念唐詩、宋詞,很押韻的,這些詩詞不少更有廣東話字眼,好像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幾時』、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其實是可登大雅之堂的」。 為了令《消失的12守護》可讀度更高,Thomas找來研究語言學的文學博士邱健恩為書中所有對白作粵語正字翻譯,又加入廣東話用詞註解及文化介紹,「希望可以認真守護這種語言」。 《消失的12守護》保留了港漫處理動作的緊湊流暢元素,但又糅合了日漫簡約線條的特色。(受訪者提供) ■《消失的12守護》 出版人:吳嘉嶸 繪畫:鄺彬強 粵語翻譯:邱健恩 內容︰百貓村內的樂璇池,一天突然數以萬計的樂璇珠及12瑞獸都消失了,長老決定派出嘻嘻波出動尋回「失物」!嘻嘻波在途中遇上歲星——一個活潑生鬼的功夫小子,兩人決定一同踏上充滿精彩的冒險之旅! 定價︰$88 網上銷售點:luckycatland.c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1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2歲兒子愛搗蛋 林芊妤 以閱讀擺平trouble 2

林芊妤 出招化解trouble 2。(楊柏賢攝) 要數近年親子界火熱KOL,林芊妤(Coffee)必定是其中一個。憑着她專長的瑜伽及可愛兒子「伯伯」的「加持」,令她在YouTube的粉絲人數飈升至129萬人,即使疫情期間工作也沒有受到影響,可說是「逆巿奇媽」!不過疫情之下,在家工作的媽媽卻遇上兒子的trouble 2,媽媽認真做動作教瑜伽時,兒子突然反斗頑皮衝入鏡頭,媽媽點收科? 提起Coffee,立時就會想起她在家中客廳的瑜伽墊上教大家做瑜伽時經常數着:「1、2、3、4、5……」觀眾邊跟着她一下一下地數,邊辛苦地大叫:「點解咁耐仲未數完。」雖然一邊叫辛苦,但依然一邊跟着她做瑜伽,為的就是想擁有一副像她一般的結實健美身形。這名擁有百萬粉絲的火紅瑜伽KOL,同時也是人妻人母,2018年時與圈外男友閃婚並誕下兒子翟德彥(匿稱:伯伯),自此成為事業家庭兩兼顧的網絡紅人。 由於兒子外表老積,因此Coffee暱稱他為「伯伯」,她笑言兒子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名字,大家見到他可稱他做「彥彥」呢!(楊柏賢攝) 從小天使變「monster」 論受歡迎程度,Coffee和兒子不遑多讓,訪問當天,不少途人發現伯伯後都大呼可愛,紛紛要求合照;當然亦有新手媽媽向Coffee尋求產後收身的運動推介。在Coffee眼中,伯伯固然是個可愛小天使,不過她這陣子卻形容兒子為「monster」!她說:「明明之前還是個小天使,但當他踏入2歲,我真的感受到什麼是trouble 2,在家裏他會發瘋似地跑來跑去,又跳牀、又爬窗,甚至把廚房的廚具都拿出來在客廳敲打,好像有無窮精力似的!」面對這個活躍小怪獸,Coffee不但沒有生氣,更暫時放下工作,陪他追追逐逐,甚至一同在牀上蹦蹦跳,因為她不想以電視或遊戲機來打發兒子,希望以母愛的陪伴來為兒子解悶。 Coffee在家做瑜伽或拍片,兒子有時會突然入鏡,令媽媽哭笑不得。(林芊妤facebook) 伯伯現時2歲多,正在念學前班,現時因疫情關係改為在家上網課,令Coffee做運動、拍片的時間均縮減了不少,唯有犧牲睡眠時間或者加快手腳去完成工作。「其實我一直都習慣一邊工作一邊湊仔,以往他到學校上課,我便有3小時全速工作,現在就只有等他午睡才可以專心完成,雖然我主要是在家工作,很多事情也只能自己完成,如拍片、剪片、與客人傾工作等,但幸好有團隊幫忙做影片後期製作,分擔不少工作量。」雖然家中有聘請傭人,但Coffee一有空便會親自照顧兒子,加上她不打不罵,主張以講道理來建立親子關係,難怪伯伯都非常黏她。 2小時親子共讀50童書 雖然這陣子伯伯比較難搞,但作為媽媽,她有一個讓兒子安靜下來的法寶,便是閱讀,這也是她自小培養兒子閱讀興趣的成果。「他9個月大時,我開始教他看書,初時真的不太成功,因為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有時還會把書本丟開。但只要堅持,培養成習慣後,他1歲多時,我們已經可以每天看書半小時。我特別買了一個大書架給他放書,現在倒過來是他一有空便嚷着要我讀書給他聽,試過一次我足足講了2小時,一共陪他讀了50本書,之後朋友都問為什麼我的臉瘦了,我笑指那就是一口氣讀了50本書的效果呀!」 教兒子直面恐懼 不做膽小鬼 伯伯喜歡看書,尤其愛看與動物有關的書,但對於小動物卻只會遠望而不敢觸摸。有一次他們在家附近看見鄰居的寵物陸龜,他竟嚇得大哭,晚上更發噩夢。上星期,他們到戶外遊玩時,伯伯又看到別人養的陸龜,他依然表現驚慌,但Coffee認為,兒子要克服恐懼,就是勇敢地面對牠,所以她陪兒子去跟陸龜「say hello」,最後伯伯放膽觸摸了龜背一下。「我覺得孩子怕時,不是讓他去逃避,因為你不讓他克服,他回家還是會再哭再發噩夢,問題不會解決。我選擇陪他一起經歷和面對,並用我的行動告訴他龜龜不可怕,讓他可以放膽去接觸,不再做膽小鬼。」 Coffee說印象中香港的海洋較污濁,完全不知香港一樣擁有美麗的珊瑚,不過近年她常帶兒子到沙灘,發現水質比她小時候看到的改善不少,也許是因為大家的環保意識也提高,她提醒大家要努力保持這個態度。(楊柏賢攝) 環保教育:身體力行 與孩子一同「走塑」 這天Coffee和伯伯來到海洋公園的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參觀,他們還深入珊瑚和海馬的幕後「育嬰室」,沿路上伯伯看見什麼動物,他都能用英文說出名稱,看到海豚骨頭標本更誤會大叫:「dinosaur」,表現得非常雀躍。Coffee表示,兒子特別喜歡看魚,而她自己更是一個熱愛水上活動的人,可惜疫情期間不能到外地旅遊和潛水,兩母子唯有在網絡搜尋一些魚類生活影片,坐在家裏看,幻想自己在海中心浮潛。 海洋公園一直與大專院校合作,支援養殖本地珊瑚、研究及復育工作。今次Coffee走進海洋公園幕後基地,除了解「海洋公園chill級保育計劃」,更親手嘗試為珊瑚作分支繁殖。(楊柏賢攝) 喜愛大自然的Coffee閒時也會帶兒子行山,看見海邊堆滿膠樽和膠袋,她會教兒子一同執垃圾。「香港大家都有份,不要以為亂拋垃圾對自己沒有害,因為除了損害海洋生物的生活,也會使魚類進食了垃圾,最後人們又再吃掉那些魚類,其實是一個循環。」 Coffee認為環保教育應從小做起,除了透過書本教孩子認識動物和保護環境的重要,家長也應身體力行,「像我兒子這麼小就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上街時我會給他帶上一個專屬卡通環保袋,同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減少塑膠垃圾等,為保護環境和海洋生物踏出第一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0期] 文:顏燕雯 服裝提供:Theory

詳細內容

快樂書單:閱讀推手依年齡撰快樂書單 孩子「對號入座」選好書

小學生攀上喜閲階梯(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新年伊始,大家也有去舊迎新的習慣,但家長又可有替子女的書櫃大掃除呢?若說做人不能夠「一本通書睇到老」,想發展孩子的閱讀力亦然,不能夠永遠只停留在閱讀某一階段的書本。3名本地資深教師,針對初小生和高小生的成長需要,合力撰寫了一張快樂書單,助6至9歲的孩子攀上閱讀的階梯,更讓10至12歲的學童晉身成閱讀自由人! 一本「適齡」閱讀的好書,可以伴隨孩子跨越不同階段的成長關口。(real444@iStockphoto)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圖書館主任倫雅文、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圖書館主任李小玲,以及也曾任圖書館主任、現為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中文科科主任林慧恩,3人都是資深的閱讀推手,從她們實戰的教育經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跟高年級的學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因此,家長能否找對讀物,既可回應子女成長階段的需要,又能滿足他們的閱讀胃口,就至關重要。以下都是3名教師替6至9歲,以及9至12歲精挑細選的好書。 林慧恩(右起)、倫雅文和李小玲,耗費多時從中、港、台三地篩選出逾400本適合香港小學生閱讀的好書。(賴俊傑攝) ■6至9歲 ◆建立自信期 從心理發展上,這個年紀的孩子,是建立自信的階段,可多借助優秀的故事為小朋友樹立自信、勤勉的榜樣。 《小希的網不一樣》 (賴俊傑攝) 作者︰保羅.薩傑克 繪者︰希爾斯兄弟 譯者:劉清彥 出版︰小天下 內容︰這是一本繪本,月夜、星空,氣氛靜謐,適合和孩子在睡前閱讀。小希是一隻圓網蜘蛛,他的織網與眾不同、獨一無二︰三角形、正方形、六角形……但兄弟姊妹卻不認同他,認為圓網蜘蛛,就應該織圓網。面對別人的批評與壓力,小希自信大方地展現自己,他既欣賞兄弟姊妹所織的圓網,亦為自己獨特的網而引以為傲 策略︰光叫孩子有自信並不足夠,還要鼓勵他們有堅持的勇氣,把自己的本領展現出來。讀畢這本書後,家長不妨跟孩子一起發掘他們的才華和本領 ◆克服逃避心理 小人兒漸成長,在生活中遇上困難,開始有意識想去逃避,家長不宜跟他們硬碰,反而可多用書本激勵孩子克服困難。 《天天星期三》 (賴俊傑攝) 作者︰方素珍 繪者︰郝洛玟 出版︰小天下 內容︰主角嚕嚕不喜歡上逢星期三的舞蹈課,因為跳得不好,同學白眼她、老師再三提點她,還是未能做好,因此產生恐懼和焦慮。當嚕嚕知道舞蹈表演的日子快要來臨時,更想方法逃避。可是,逃避問題,只是令她的痛苦延長 策略︰爸媽和孩子讀這本書時,可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並協助小人兒克服恐懼和焦慮,擁抱挑戰 ◆提升圖文結合能力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要求,不再滿足於聽故事,而是尋求解讀故事的不同方法。這個時候,家長可提示孩子如何閱讀書中的細節,細心觀察圖畫帶出的線索。 《走出森林的小紅帽》 (賴俊傑攝) 作者、繪者︰韓煦 出版︰道聲 內容︰此書的故事改編自經典童話《小紅帽》,但今次主角小紅帽是失明人士。外婆生日,小紅帽要穿過森林去看她,小紅帽帶着導盲手杖,展開一場森林大冒險。一路上,小紅帽遇上兔子、刺蝟和臭鼬,每一個都叮囑她要小心,並建議她用聲響、質地和氣味來分辨大灰狼是否來到 策略︰此書的文字和用色,都值得爸媽帶領孩子研究一番。文字上,作者特別用擬聲詞來模擬聽覺辨物;色彩上,故事一開始畫面為黑白,但跟隨故事的發展,畫面從暗淡漸變成繽紛,表達善良令世界變得光明多彩的信息 ■9至12歲 ◆累積語彙 這階段的孩子不論是理解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至專注力,都來了一個大躍進,父母應抓緊這關鍵而影響深遠的時機,從旁引導孩子涉獵文字量更多、領域更闊的書籍。 《晨讀10分鐘:奇妙的飛行——小學生生活散文選》 (網上圖片) 賞讀︰林良 繪者︰陳盈帆 出版︰親子天下 內容︰此書精選台灣兒童散文界名家之作品,有兩大優點值得推介。其一,它以「人、事、物、自然」為整本書的框架,取材自孩子日常生活,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其二,由於它是散文集,每篇字數不多,孩子讀起來毫不吃力,大大提升閱讀的信心 策略︰原來寫作的題材俯拾皆是,家長大可利用在街上的一事一物和孩子討論,請他們說出感受,並鼓勵小朋友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這樣,一篇散文就誕生了 ◆放眼世界 孩子漸長,要開始關心世界發生的事情,家長想培養子女的國際視野,除討論時事新聞,亦可從書本打開通往世界之門。 《世界中的孩子1︰為什麼會有貧窮與飢餓?》 (賴俊傑攝) 作者:路易絲.史比爾斯布里、凱里.羅伯茲 繪者︰漢娜尼.凱 譯者:郭恩惠 出版︰親子天下 內容︰這是一本圍繞國際重要議題——貧窮與飢餓的繪本。對生活在幸福國度的香港小孩來說,貧窮、飢餓與他們似乎扯不上關係,但作為世界公民的一員,他們卻不能置身事外。這本書,可以讓小孩了解到當他們過着舒適、安逸生活的同時,生活在另一個國度的兒童,因受天災、戰爭、氣候反常等因素的影響而生活在貧困環境中 策略︰在閱讀此繪本前,父母可先用這話題相關報道作引入,再請孩子從書中探討飢餓纏繞發展中國家的成因,也鼓勵他們分享感受,以及嘗試思量可用什麼方法幫助貧民 ◆性教育 9至12歲的孩子在生理上逐漸步入青春期,可是他們的理性發展未臻成熟,因此往往出現感情重於理性的情况,也易受朋輩同儕的影響。閱讀成長小說,可為孩子提供替代的經驗,使他們更容易面對、克服成長中的種種困惑。 《吹口哨的孩子王》 (賴俊傑攝) 作者︰重松清 繪者︰塚本靖 譯者:賴庭筠 出版︰小天下 內容︰主角真琴是插班生,她是一個與別不同的女孩,在外形上,她的頭上綁着「冲天炮」,沒有一般女孩的嬌俏可愛;在個性上,她果斷獨行,沒有一般女孩的優柔寡斷;在個人抱負上,她竟立志成為學校的孩子王。她的出現,使一向沒有主見的小剛、一向膽小的知香、酷似管家婆的玲夏都有所改變 策略︰閱讀後,父母可與孩子輕鬆探討連串問題,例如︰當知香被同學排擠時,真琴和小剛各有什麼處理方法?真琴如何令「討厭真琴聯盟」瓦解? 選書心得:回應孩子成長階段 在書海浸淫多年的倫雅文、李小玲和林慧恩,原以為要她們撰寫推薦書單,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沒料到3人卻異口同聲說任務艱巨。倫雅文笑說︰「太多書了,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要篩選出400多本,不容易。」 她們選書有兩大原則,一是書單要集結中、港、台三地的書,李小玲說︰「不過有些很值得推介的書,最後都要放棄,因為絕版了,大家根本買不到。」至於另一個原則,林慧恩補充,就是一定要回應到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 《給孩子的悅讀提案》 (賴俊傑攝) 作者︰倫雅文、李小玲、林慧恩 出版社︰皇冠 定價︰$128 共融書角:節奏快、「有得玩」增SEN童閱讀動機 要替一般小孩選擇讀物已經不容易,若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就難上加難。沙田新城市廣場Kidz Academy與「綠腳丫親子讀書會」攜手打造了全港首個共融童書角,挑選的繪本,不單適合一般小讀者,也兼顧SEN學童的需要。 「很多SEN孩子的家長,常說自己的子女不喜歡或不懂得看書。但我覺得不是,只是大家沒有找到合適的書和閱讀方法。」綠腳丫創辦人柯佳列(Kenny)說。 柯佳列(劉焌陶攝) 想提升SEN孩子的閱讀動機,Kenny強調家長先要打破固有觀念,不一定看情節豐富、有教育意味的故事繪本才叫閱讀,「讀障孩子駕馭不到故事裏的文字,會抗拒,覺得閱讀跟自己無關;亦因為故事類的書有起、承、轉、合,對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來說,要花的時間太長了,他們沒有耐性」。 他建議可選一些着重圖像、節奏明快,兼且讓孩子「有得玩、有得參與」的圖書,他以《鳥有翅膀,孩子有書》為例,「每頁得一句,『蘋果有種子』,讀畢這句就可用相同的句式和孩子玩接龍遊戲︰雪梨有種子、橙有種子……『海洋有船』,馬路有車、天空有飛機……」Kenny指出,採用這種閱讀方式,SEN童會享受到成功感,從中也學習到常識和語文。 (網上圖片) 至於自閉症的小朋友,Kenny表示,他們未必會在閱讀過程中作出回應,但其實孩子的圖像、空間記憶很強,「他們會很喜歡《我的地圖書》這類書,一本把生活、事件或人際關係統統用地圖來表達的繪本。『我的家族地圖』、『我的房間地圖』、『我的肚子地圖』、『我的心地圖』……也可藉此引導自閉症孩子,用這些手法、工具來表達自己」。 (網上圖片) 共融童書角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費用︰全免 地點︰新城市廣場1期1樓東翼(近Pizza Express) 註︰因應政府防疫措施,開放時間以官方公布為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9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

爸爸一個夢:文員爸爸下午變身 開馬戲校園追夢

踏入新一年,總叫人憧憬將來,很想展開一趟尋夢之旅。但現實世界,談目標、說夢想,彷彿只是孩子的專利,換上成年人,往往會被譏諷為「堅離地」。不過,兩個要養妻活兒的爸爸,卻不約而同地努力從狹縫中追尋夢想,一個想提升藝術造詣;另一個想發展親子光繪攝影。兩人最終獲社企資助,讓夢想得以「接地氣」之餘,還想與更多「地球人」分享! 工作、育兒、興趣兼得 爸爸逐夢分身有術(朱安妮攝)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另部分相片攝於疫情前) 每天早上,馬宇澄(Joe)都會回到辦公室,處理案頭一大堆帳目。上午,他的身分是會計文員;但一到下午,他就馬上變身為馬戲校園的創辦人,專門教學生演默劇、戲劇和玩雜耍。他,每日都游走於生計和夢想之間。 Joe有雙重身分,上午是會計文員(左圖),下午是藝術導師(右圖),於不同學校教學生雜耍。(受訪者提供) 結婚生子 無奈暫別舞台 「做半職會計文員,純粹想掙多點錢養家,做藝術表演,才是我的興趣。」Joe早在中學年代已加入學校話劇組,修讀副學士期間,開始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包括音樂、舞蹈,以至較另類的形體默劇、小丑雜耍、手偶木偶等。2004年大專畢業後,Joe放棄升學,加入當時即將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展開他夢寐以求的藝術表演工作。 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工作那幾年,是Joe人生最開心、最無慮的日子。(受訪者提供) 說起演藝生涯,Joe特別興奮,「那時我是木偶師,有幸參與迪士尼開幕表演,而且有機會接受國際級水平訓練,實在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然而,要在香港追夢,談何容易,尤其是要扛起一頭家的爸爸,「2010年結婚,兩個兒子相繼出世後,便開始感受到家庭和經濟壓力。我問自己,是否需要腳踏實地,找一份收入和時間都相對穩定的工作呢」? 於是Joe毅然離開了他的烏托邦,轉做半職會計文員,但他仍然爭取下午的丁點空間,到學校推廣藝術教育,「我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當旁人看來,Joe好像離開夢想愈來愈遠時,其實它只是愈埋愈深,蓄勢待發。 獲資助學意大利即興喜劇 他心裏更有一個抱負,就是希望在香港拓展一項冷門的藝術表演——意大利即興喜劇。對香港人來說,這或許比較陌生,但原來康文署曾在2007年主辦「地中海藝術節」時,請來意大利國家級演員索萊利演繹米蘭小劇院經典劇目《一僕二主》。根據官方資料,意大利即興喜劇又稱假面喜劇,劇本裏只有基本情節和演繹指引,演員穿上特定的面具和服飾,並根據提綱在台上任意發揮,即興演出,又不時插科打諢,製造笑料。 意大利即興喜劇對香港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早在16世紀已在當地興起。(受訪者提供) 「我亦是在『地中海藝術節』第一次接觸到意大利即興喜劇,索萊利的演出,令我非常震撼。一名70多歲的演員,連續扮演同一個角色40多年,但仍然讓觀眾感受到他那團『火』。他不單感染了我,還令我愛上這種藝術創作,很想拜師學習。」 Joe早前獲籽識慈善基金的「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提供資助,終於有機會實現這個埋藏心坎10多年的夢想,「夢想其實就好像一個埋藏地下、沉睡多年的戰時炸彈,只要遇上火花,它仍然有爆炸力」!Joe還望學有所成後,創作一段富有香港特色的意大利即興喜劇,並公開演出,為香港人帶來不一樣體驗。 一幕長幼共融畫面 重燃光繪攝影夢 如果因為父親的角色,令Joe不能放肆地追夢,育有兩名稚女的林家朗(Long),亦有相類似的經歷。Long同樣懂得「變身術」,平日,他是地盤釘板工人,但假日搖身一變,便是光繪(light-painting)攝影師。 為養家「安分守己」做釘板工人 Long笑言男人要「掙到錢養家才可以發夢」,他這個夢,一發便近10年。「那時還未拍拖結婚,和朋友學攝影,接觸到light-painting,覺得很神奇,為何一個空間,加幾個電筒便可以玩出那麼多不同效果。」自此Long便對光繪攝影入迷,更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光繪攝影製作公司,寓興趣於工作。 5年前,大女兒出世後,Long為增加收入轉到地盤工作,光繪攝影師便成為副業。家有小孩,想有「Me Time」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個奢侈的想法,「有時在地盤收工後去影樓留久了,或者假日接到企業客戶的工作要開工,太太都有微言。後來小女兒出世了,我更覺得虧欠她們」。家庭與夢想,Long選擇了前者。 Long(右)不諱言當了爸爸後,尋夢之路變得更困難,充滿掙扎。(林靄怡攝) 雖然離開了製作公司,但Long不時把光繪攝影當作親子遊戲,「用light-painting教女兒寫字、學形狀和顏色等」。原以為自己從此「安分守己」,繼續做釘板工人的Long,沒料到因為在2019年遇上難忘的一幕,重燃夢想。 藉光繪攝影促進親子溝通 Long當時應朋友邀請協辦一個有關長幼共融的光繪攝影工作坊,很多像他這一輩的,帶着父母和子女來玩,「原先我以為老人家比較被動,殊不知他們很投入。最深刻是玩猜猜畫畫環節,有一個家庭需要用light-painting畫一輛『巴士』給大家猜,年老的那位爸爸竟主動發號施令,逐一分配誰畫車框、車窗、車胎,最後一家人還坐『無影櫈』,扮坐在巴士上。這個畫面太有趣,亦超乎我想像,原來light-painting可以在家庭起到這麼大的化學作用,令一家人這樣合拍」! 在長幼共融的光繪攝影工作坊遇上這畫面,令Long很感動,重燃推廣光繪攝影的夢。(受訪者提供) 同年,他創立社企「光合作用Social Bulb」,專為非牟利機構及社區組織等提供活動,希望透過光繪攝影的藝術互動方式,分享關愛家庭的信息。不怕分身不暇?Long答︰「現在主力做親子活動,可以帶着兩個女兒開工。」 如此美麗的圖案,其實都是由廢置物料改造成的光繪工具繪製出來的。(受訪者提供) Long早前獲「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資助,稍後將製作一系列適合在家實行的光繪攝影教學短片,又計劃舉辦比賽,增加親子學習光繪攝影的動力及共同創作的機會。 發揮潛能:資助港人踏追夢第一步 社企籽識轄下的籽識慈善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來,每年都舉辦「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並針對青少年、家長和長者,分別推出「創夢」、「延夢」和「圓夢」計劃,鼓勵香港人尋找興趣和夢想,發揮創意及潛能。過去6屆,共有60個參加單位獲發起動基金,踏出追夢第一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7期] 文︰沈雅詩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