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跳出紙本教學 創意百寶盒 玩積木學常識

聖公會基恩小學課程發展主任黃禮灝(左一)聯同兩名常識科科主任蘇婉貞(中)和程綺雯(右)設計的「SCAMPER科學百寶盒」,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得既開心又深入。(劉焌陶攝) 教學不應限於chalk and talk,學習亦不該只靠紙本功課。有小學就把部分常識科課程,製作成短片,讓學生回家自學,之後再用管狀積木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團隊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單令學生學得開心又「上心」,通過自主學習,更可釋出課時,作更多其他方面的探索。 一年級學生可敏(右二)所設計的「迷你電影院」,以「籠中鳥」展示「視覺暫留」的科學原理。(劉焌陶攝) 「我用積木砌了一隻蟹,蟹中間插了一張紙,紙上面我畫了一隻小鳥,另一面就畫了一個鳥籠。你看,只要我不停轉動這張紙,小鳥就會住在鳥籠了。」聖公會基恩小學一年級學生可敏有條不紊地向記者解釋。小妮子所說的,其實是她在今個復活節假期,從觀看教師製作的短片中學到的「視覺暫留」科學原理,再通過動手做,把實驗結果,用管狀積木表達出來。 新型冠狀病毒雖然為學校帶來很多掣肘,但同時帶來新契機。因為疫情,聖公會基恩小學不能一如以往舉辦結合戶外考察和動手實驗的大型科學周,學校遂構思把科學周帶回家,「我們主要從幾個方向去想,第一是繼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第二是自主學習;第三是保留動手做的元素。另外,亦希望促進親子關係」。校長李文傑侃侃談到活動的4大目標。 於是,學校便伙拍商界,設計出「SCAMPER科學百寶盒」。SCAMPER(奔馳法)是一種創意思考方法,思維角度由7個英文字縮寫而成,分別是S(Substitute,替代)、C(Combine,整合)、A(Adapt,調整)、M(Modify,修改)、P(Put to other uses,其他用途)、E(Eliminate,剔除)和R(Rearrange,重組)。在這個意念的大前提下,科學百寶盒每盒都內附一套日本製的管狀積木,以及活動工作冊。 學生用管狀積木創作「我最喜歡的動物」,左是企鵝,右是小熊,像嗎?(劉焌陶攝) 按各級常識科課程設計 常識科主任程綺雯表示,科學百寶盒是配合各級常識科課程「度身設計」的,題目各有不同。一年級的「迷你電影院」,主要探討視覺暫留的原理;二年級的「快樂盪鞦韆」,讓學生學習磁石的正負兩極;三年級的「我最喜歡的動物」,是研究動物的身體特徵;四年級的「3D心意盒」,則學習使用錄音組件和電路板;至於五年級的「螺旋槳飛機」和六年級的「高速跑車」,則分別說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能量轉換等概念,牽涉較多STEM的元素。 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校預先把由教師設計的科學短片、延伸學習教材上載到校內的電子平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這些影片很好看呀,我看了很多次」!原來不少學生都像三年級的安霖一樣,是這些教學片的忠實粉絲,「我們做了一個系統,可以收集到學生何時觀看,有否把整條短片看完,以及看了多少次等數據。結果顯示,超過九成學生都完整地看過短片一次,有兩成學生更是重複觀看,甚至有一個學生看了10次」!課程發展主任黃禮灝說。 李文傑(劉焌陶攝) 家人合力同砌積木 至於功課則分兩部分,除了工作冊需要簡單書寫外,另一部分只需要運用積木砌出來。同樣是三年級的芷悅,興奮地向記者展示她的功課,「我上網找過資料,覺得北極熊最可愛,所以把牠砌出來」。她更大方透露,其「北極熊」是集合一家人的力量砌出來的,「爸爸、弟弟也很喜歡『北極熊』,他們亦愛玩積木,於是我們一起合作做」。這個正是校長李文傑當初的期望,「父母不再是督促子女背默書、溫考試,而是跟他們一起動手做、砌模型,我相信雙方都會感到開心」。 另一名常識科科主任蘇婉貞,對於科學百寶盒成功帶動學生高動機、高參與學習,表示欣慰,「以往常識科課堂,當老師要教動物特徵時,可能需要找來大量圖片輔助。但今次不用,透過影片、通過學生自己找資料,他們消化了,然後把捕捉到的特徵用積木表達出來。我覺得學生比以前學得更深入,老師亦不用再花時間在課堂講解一遍」。她補充,學校亦鼓勵學生拍片向其他同學分享作品的創作經過,藉此訓練說話能力。 活動工作冊只要求學生作簡單書寫。(劉焌陶攝)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1期]

詳細內容

校長專訪:陳守仁小學校長 跳出comfort zone 楊永明退休「更新」 習靜觀助人

校長退休 楊永明轉換角色 繼續守護陳守仁(馮凱鍵攝)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下稱陳守仁)校長楊永明今年宣布提早退休,學生、家長大表不捨之餘,也令這間每年爭崩頭的直資小學帶來了「未知數」。楊永明表示退休猶如小學畢業,只是角色上轉變了,心態上依然時刻記掛母校。臨別依依,他在這裏跟大家細說退休後的計劃,也為同事和家長、學生送上真誠寄語。 楊永明指在校十多年,難忘事情有很多,其中2010年有畢業生因菲律賓人質事件失去生命,還有2016年有一年級學生因感染乙型流感逝世,令他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無常,所以後來學校也推出一連串有關加強抗逆力、努力生活、欣賞生命的學習主題。(馮凱鍵攝) 今年4月,楊永明宣布提早退休,任期至今年9月1日,令不少人感到意外。很多人都猜測他退下來的原因,所以在訪問時,他也先派下定心丸,「首先,我並不是移民。退休是早在3年前的計劃,所以這個決定並非因為社會變遷或者疫情的影響,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對學校來說也會展開新的一章」。 才59歲的楊永明,要說退休當然是「提早」了,他坦言今時今日「退休」一詞已過時,只是他覺得在comfort zone內待得太久,想給自己一個如電腦程式般「更新」一下的機會,跳出舒適圈再接受新挑戰,更上一層樓。由於立下決定是在3年之前,當時他還計劃退休後去旅行,「初時我打算到英國修讀靜觀,覺得這可以幫到很多人。我總覺得近年很多家長都很徬徨,有時在街上碰見我,都會很緊張地查問有關入學的問題,入不到心儀學校又好像世界末日般,令我覺得大家都很焦慮。2003、2017年我先後上過靜觀訓練,覺得它應該幫到大家減輕焦慮,於是想再深入研究,只是疫情令我計劃稍有改變,但現在我正兼職修讀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碩士課程,之後便會繼續完成餘下的一年課程,希望從中明白靜觀的源起和理念,並答允了陳守仁的家長未來或會透過相關講座、小組來幫助也們」。 2014年興建的天台有機園圃種植不同的有機蔬菜,由家長和學生合力維持與運作,但楊永明校長(中)對它愛惜有加,連打風也特別回校照顧它們,以免學生和家長心血付諸流水。(馮凱鍵攝) 楊永明不會把教師和學生局限在框框之內,他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例如早前學校有機園圃的家長培植員便合作出版《園來自有機》一書;有教師更以插畫和文句推出《任何一天,任何一刻,也可以是新的開始……》手帳。(馮凱鍵攝) 陳守仁最令人驕傲的地方 這位笑容可掬、溫文爾雅的校長,1984年初執教鞭,1993年便升任為校長。他曾任職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及保良局莊啟程小學,2007年來到同屬保良局的陳守仁,一做便是14年。在楊永明任校長的十多年間,陳守仁一直是最受家長追捧的直資小學之一,近年報考人數平均超過7000,是全港直資、私立小學之冠,可是每年小一學額只有約160個,大約40多人爭一個學位。學校多年來受家長一致好評,楊永明卻從來沒有把功勞歸功於他一人,「這不止是我,是全部同事一起努力的成果。你問我,這間學校最令我覺得驕傲的地方是什麼?我會說是它的『人』。有人的地方,便有互動,在這裏,無論是同事、家長甚至是學生,大家的相處和互動總是令人喜悅的,無論誰有另類的想法都可以說出來,我也會細聽,從中察覺到有一種叫人持續學習的樂趣」。 校內很多人都知道楊永明每天早上6:30回到學校,幾乎是第一個上班的教職員,他愛校情切,愛這裏的所有人、所有事,尤其記掛位於7樓天台的有機園圃。自2014年起,這個有機園圃每天24小時運作,至今已出產超過5.8噸有機農作物,全是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心血。說到難忘事,楊永明指每次颱風來臨前,他們都會請負責的農夫爸爸和媽媽做好防禦工作,可是有一次遇上黑色暴雨,來不及做好準備,他在家裏坐立不安,一個人竟冒着狂風暴雨駕車回校,逐一為每個種植箱開洞疏水。「這件事其實令我聯想到為人父母的心情。作為父母或者老師,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幕後工夫』,他們為了小朋友在背後做了很多東西,而且完全不計條件。」他說這等於學生升中時,很多人會注重派位成績上,但其實小朋友在學校得到的不止於此,而且大都是看不到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尊敬、親愛,這就是為何很多畢業生與學校關係仍然這麼友好的原因。 雖然學生上了網課一段日子,但楊永明(左)驚訝於看見學生在復課後非常喜歡上學的樣子,明白原來同學之間的相處對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馮凱鍵攝) 校長如導演、編劇 也是演員 如果問校內教師對這位校長有何感覺,他們大抵會回答:「校長給予我們很多空間。」楊永明笑言,這不代表這個校長不理會他們,而是他不想把教學變成倒模,希望每個教師、學生都有空間去發展所長,這樣對大家都有裨益。他更引用老子哲學思想說:「當你身在一個系統之內,不應干預太多,而是讓它得到平衡。」雖然是一校之首,他不用別人對他馬首是瞻,「我同意校長是一個主要的角色,但也不過是學校的其中一個角色,只是校長的角色內容比較廣,工種較闊。以拍戲作比喻,他既是導演、編劇,又是演員甚至臨記,好像什麼都與他有關」。 今年9月1日,陳守仁小學高級副校長周智銘將接任校長一職,新人事新作風,楊永明不否定學校或會有一些重要轉變,但「基本」卻始終如一。「周校長也是看着陳守仁長大的,他對學校的情懷和我一樣。加上我說過學校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人的事,所以未來的焦點,並不應只放在周校長身上,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上。你問我學校未來會怎樣,我也不知道,因為經過疫情,教學上已經出現了很多轉變,如以往我們也沒有想過可以這樣上網課,這樣環境下衍生的新常態,團隊都要慢慢梳理。」臨別依依,他寄語同事要不忘初心,「教書就是要為孩子想最好的,由始至終都要認真的做好當下」。 在「感恩360°」典禮時,楊永明校長提醒同學要常感恩。在感恩節期間,學生熱烈地參與很多有趣及有意義的活動,如寫一張感恩卡給同學或老師、欣賞音樂及電影、網上遊戲。學校亦設計了美麗的感恩卡、文件夾及袋,送給每一個學生。(受訪者提供) ■虛擬開放日 今年周智銘候任校長及楊永明校長會主持網上虛擬開放日啟動禮,有興趣的學生家長記得上網參加。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開放日 及2022/23小一入學簡介會(網上直播) 日期:6月26日(周六) 時間:下午2:00(啟動禮);下午3:00(小一入學簡介會) 網站:www.we-are-camoesians.com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1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餐廳健身室兼備 室內草地滾球 親子chill住玩

(蘇智鑫攝) 香港人對草地滾球的認識,大多數仍停留在「老人家玩意」、「在室外曬住太陽玩」的固有印象,其實草地滾球不但非常適合小朋友,甚至可以親子齊齊參與,而且還可玩得好chill好舒服!趁着父親節快到,一於與爸爸一同體驗這個老少咸宜的玩意,較量一下球技吧! 吉祥恐龍:Simply Bowls以「恐龍」為吉祥物,這隻恐龍外表可愛,又會「噴火」。Dorothy說,噴火代表着她們對草地滾球的熱誠從未減退。(蘇智鑫攝) 草地滾球是一個非常適合一家大小參與的運動,不過香港人對它的誤解有很多,例如以為它只是老人家或有錢人的玩意,加上缺乏場地,才令公眾人士較難接觸和認識到這個鬥智鬥力的有趣活動。香港草地滾球隊前代表葉慧德(Vivian)和余健珊(Dorothy)有見及此,今年初於美孚開設了集6條正式草地滾球賽道、餐廳、健身室及法式滾球場於一身的Simply Bowls,並以活潑恐龍作為標誌,希望吸引不同年齡、階層的巿民體驗草地滾球的樂趣。 Simply Bowls創辦人葉慧德(Vivian,右)和余健珊(Dorothy,左)。   場內一共設有6條標準賽道。考慮到運動員需要保持體能訓練,也希望打球後可放鬆一下,所以場內亦設健身房及餐廳。(蘇智鑫攝) Simply Bowls佔地超過2萬多呎,除了為草地滾球愛好者及球員提供一個正式練習和交流的場地,也設有歡迎小朋友參加的1小時活動體驗班、一日通行證及暑期班。Vivian說,其實在世界各地甚至香港玩草地滾球已有年輕化的趨勢,一般來說,6歲以上便可參與,但4歲起的小朋友也可從使用幼童專用的膠球開始。「對小朋友來說,草地滾球可學習到手腦協調及紀律,它要記的東西並不多,就是基本姿勢——拉手、踏步、出球,較易上手;但怎樣能取得勝利,就很靠力度控制,以及思考整個球局,較多需要用腦。 食tea鬆一鬆:餐廳「八號草」提供早、午、晚餐及下午茶,玩完草地滾球可以去「食tea」鬆一鬆,兼可一邊欣賞他人球技,親子一樂也!(蘇智鑫攝) 輕鬆掌握:滾球有不同大小,可按小朋友的手掌大小選擇所需種類。小朋友參與時,教練會在地上鋪上目標分數紙,如玩飛鏢一樣,把球推到有分數位置,讓他們更易掌握遊戲玩法。(蘇智鑫攝)   ◆玩法及計分方法: 1. 抽籤看由哪一隊發出黃色的目標球。目標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大家都會把它叫作「Jack」。 2. 於球道上鋪上墊子,發球時,需要有一腳踏於墊子之上(圖1)。 3. 無論是單人賽、雙人賽、三人賽或四人賽,都是輪流在墊子上發出滾球,以自己的滾球最接近Jack為勝。此外,也可將自己的滾球撞開對手的滾球,視乎哪一個策略最易得分。 4. 當所有隊員打出自己的滾球後(每人有4球,三人賽每人3球,四人賽每人2球),看看哪一方的球最接近Jack。不過每一局只會有一隊能得分,如黑球有2球最接近Jack,黑方得2分;又例如黑球是第一個最接近Jack,第二個最接近則是白球,所以這局是黑方得1分。每一局最高得4分。 ■INFO Simply Bowls室內訓練基地 地址:美孚四期商場1樓 開放時間:周一至日上午7:00至晚上11:00 查詢:2320 0018 / 5703 5404 (WhatsApp) 課程種類及收費: 1小時活動體驗班 每位$180,12歲或以下兒童必須由家長陪同 1日通行證 每位$280,12歲或以下兒童必須由家長陪同   文︰顏燕雯 模特兒:Zedric & Da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0期]

詳細內容

父子考驗:兩個爸爸組發展社 助自閉青年融入社會

父子兵跨越「A」級障礙(蘇智鑫攝) 生命交織:Wallace(左一)和清哥(右一)3年前在泰國偶遇,從此兩個家庭,兩個自閉兒恩齊(右二)和天諾(左二)經常走在一起。(蘇智鑫攝) 一個是IT人,一個是商家,兩個性格南轅北轍的大男人,因為膝下患自閉症的兒子而偶然相遇,生命從此交織在一起。劉國威(Wallace)和陳建清(清哥)由最初互相交流育兒心得,到後來合作成立發展社,兩個爸爸都有一個共同目標︰讓自閉兒走進社會,跟大眾共融相處。 攜手謀福祉:Wallace(左)和清哥(右)這兩個出身、性格不同的爸爸,因着共同的目標,一年多前攜手創立「自閉兒生命建立發展社」,為自閉症青年謀福祉。(劉焌陶攝) 兩個爸爸 因兒子滑冰賽結緣 Wallace和清哥的相識經過,帶點戲劇性,「2018年的泰國呀」,兩個男人爭着說。那一年,他們各自帶兒子到泰國參加滑冰比賽,由於滑冰場位處的商場正在裝修,可供拍攝的有利位置不多,「我走到商場較高的樓層,穿過些圍板,終於找到個靚位,但見有個男人已經『霸』了」,於是Wallace膽粗粗向對方說:「先生,可否先讓一讓,我的兒子快出場了,他有自閉症的!」清哥當下聽到呆一呆,然後告訴Wallace:「我的兒子也有自閉症的。」就這樣,大家交換了電話號碼。 在事業路上,這兩個男士各有令人羨慕的成就。49歲的Wallace,是IT界管理層,高薪厚職;52歲的清哥更加是老闆,衣食無憂。然而,在育兒路上,他們卻荊棘滿途,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兄弟渡海泳:天諾(左)和天澤(右)感情要好,兩兄弟連續多年一起參加元旦冬泳。(受訪者提供) 為兒子繪畫的美麗藍圖幻滅 Wallace和太太在1996年結婚,5年後迎來他們第一個小生命。孩子尚未出世,已取名「恩齊」,「恩典齊備」是兩口子對腹中塊肉的祝福。小夫妻還懷着期盼的心情替兒子繪畫美麗的人生藍圖,由幼稚園、小學,一直想到中學、大學……可惜,這個夢,很快便幻滅了,「恩齊2歲多讀N班時,老師發覺他有些特別,提議去檢查一下」。Wallace口中的「特別」,是指恩齊滿口「火星話」、喜歡自轉、自己跟自己玩、沒有眼神接觸等。3歲時,他確診有自閉症、輕度智障、專注力不足、語言障礙等問題。「由不接受到接受,我和太太前後都花了5、6年時間去調節心態。」Wallace呷着啤酒說。 身旁的清哥聽着聽着,有感而發,「不能夠望子成龍,當然會不開心」。他透露,當年知道么子天諾有自閉症和輕中度智障時,也曾偷偷躲在廁所哭泣,亦試過對着大海大吼大叫,但現實卻不容許他傷心得太久,「因為我有3個小朋友要照顧」,他只用了3星期便把心情平復過來。 訓練畫功:自幼習畫的恩齊,畫功不錯。(受訪者提供) 哭過怨過 轉念努力照顧 清哥比Wallace更早婚,長女如今已30歲,但他當年年少氣盛,女兒自己亦有很多心結,導致兩父女的關係曾一度決裂。15年後再為人父,次子天澤令他重新學懂親子相處之道,「要多些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溝通」。然而,這個一直被清哥視為「醒目仔」的兒子,亦被評定患有讀寫障礙和專注力不足,「天澤小時候很精靈的,小一、二也讀精英班,但小四之後,卻考包尾」。清哥苦笑道,還記得天澤確診時,他崩潰得把平生懂說的粗口都連珠炮發出來。「我很嬲,嬲上天這樣待我,我也不過是想做個平凡人,有正正常常的子女吧,為何我3個也沒一個正常呢!」 幸而,清哥和Wallace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生命的韌度都很強,哭過怨過後,便轉念想辦法解決。天諾確診後,清哥成為家長講座的常客,他很努力去學習怎樣照顧及處理自閉兒的情緒,「就是因為有次聽到原來A仔(自閉兒的俗稱)對出入的路線很固執,所以從天諾2、3歲開始,每次出街,我都一定帶他走不同的路徑,避免他一成不變」。日子有功,現在天諾的認路能力很強,「我相信他由尖沙嘴行去長沙灣是沒問題的」。 不過,天諾的智力始終有限,在特殊學校念中三的他,仍只懂兩位數的加法,所以小子能夠認路、懂游泳、曉滑冰,清哥已經很感恩了,「他不能像恩齊啊,『恩齊』的名字實在起得太好了,所以恩典大得音、體、藝都玩得這樣出色,就連正常小朋友都未必做到」。 生活自理:經過父母多年來的特訓,恩齊的自理能力很高,平日上學、去畫室、到溜冰場練習,都可以獨個兒應付。(蘇智鑫攝) 彈琴繪畫滑冰 自理特訓沒白費 「其實我們也是無心插柳的。」Wallace表示,當初安排恩齊學彈琴、繪畫、滾軸溜冰、游泳等,無非想訓練他的專注力、手眼協調,鍛煉大小肌肉等,「他在學前到初小階段,也只像海綿般一味吸,但又表現不出學到什麼來,那時候我和太太也很沮喪,心想︰『阿仔,你何時才會有進步?你什麼時候才識講話呢?』」,直至恩齊踏入高小,Wallace辛苦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畫作由『抽象派』漸漸變得能具體表達;鋼琴考了3級,現正學5級。最驚喜還是滑冰,他小五那年,在參加香港特殊奧運會前2個多月,才正式由滾軸溜冰轉學真雪滑冰,但竟然拿到冠軍」! 恩齊在父母日復日、年復年的特訓下,自理能力亦大躍進。他現於香港教育大學修讀專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青年所辦的課程,縱使每天要長途跋涉往返黃大仙寓所與大埔校園,他也能獨自應付,「距離他能『獨立生活』又行近一步了」,這是Wallace為父的心願。 全力以赴:天諾(綠衣)突破身體及智能上的限制,成為2022年喀山特殊奧林匹克冬季世界比賽的預選隊隊員,清哥(左)大感安慰。(蘇智鑫攝) 滑冰出色:恩齊小五開始學滑冰,有不少大賽經驗,包括2018年代表香港參加維也納特殊奧運會花樣滑冰比賽,更獲得男子花樣滑冰第二級別的金牌。(蘇智鑫攝) 發展社日前舉辦體驗活動,讓自閉症青年學包糉。(受訪者提供) 發展社助「大A」發揮潛能 這條不容易的SEN成長路,兩個自閉症年輕人走得愈來愈「順」,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興趣,兩個爸爸總算「苦盡甘來」。於是,他們不再把全副心思單單投放在兒子身上,決定要走出來,關注更多自閉症年輕人。 Wallace解釋,現時社會資源分配不平均,「幫助SEN的社會資源已經不多,即使有,都主要是撥給『細仔』,『大仔』獲得的,相對少」。為此,他辭掉工作,在2019年與清哥一起合作成立「自閉兒生命建立發展社」,服務對象以15歲或以上的自閉症青年為主。 他續稱,協助這班年輕人與社會接軌,是發展社最大的目標,「職業導向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不是所有A仔都適合工作,但他們應該有更多機會去豐富生活體驗」。像最近,發展社便舉辦過免費的「大A包糉學習團」,糉子的製作過程雖然有點複雜,但原來只要有人肯耐心講解和示範,願意給機會這班年輕人嘗試,他們一樣做得到。 不少自閉症青年都有工作能力,只要僱主願意提供機會,他們一樣可以發揮所長。圖為自閉症女生在發展社安排下,到美容院當見習學徒。(受訪者提供) 對於一班已經畢業離校、能力較高的自閉兒,發展社當然希望把他們帶進職場,「過去一年多,用盡我和清哥的人脈,拉攏過各行各業的老闆,給予一些工作體驗的機會給這班大A。例如有部分試過去做文職工作,亦有些試過做飲食業,也有人跟師傅學裝修,甚至最近有些女孩子去美容院做見習學徒」。Wallace說,透過工作體驗,一方面有助僱主消弭對自閉症人士的誤解,另一方面,亦有助年輕人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發展路向,「其實每5個自閉症患者,有1至2個是智力正常的,他們絕對有工作能力,同樣可以發揮潛能」。 (註:受訪者因拍攝需要而暫除口罩)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0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感統訓練 提升專注 SEN專屬跆拳道場 飛腿踢走歧見

滿sir不只熱中教SEN兒童跆拳道,更為他們創辦訓練中心,讓他們安心學習。(楊柏賢攝) 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兒童,並不代表所有事情都做不好;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方法去栽培,他們一樣可以發光發亮。有跆拳道教練便成立專為幼童及SEN小朋友而設的跆拳道訓練中心,採用小班教學,並針對他們的需要,盼SEN孩子也接受到專業有系統的訓練。 這間不一樣的跆拳道訓練中心位於上環,由天盛道場於今年4月成立。原以為場內會佈滿各式新奇有趣的設備,以吸引SEN兒童上課,殊不知,約500呎的空間裝潢簡單,甚至可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天盛道場創辦人之一張滿榮(滿sir)笑言,這設計是刻意安排的,「SEN兒童本身注意力已較弱,若然課室有太多裝飾,例如鏡子,只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專心上堂,因此要保持課室簡約」。他補充,因場地偶然會外租予其他舞蹈團體,因此亦設有大面鏡子,但考慮到SEN小朋友從鏡子看到自己時,或會走到鏡前嬉戲,所以練習時要拉上布簾,幫助他們投入課堂。另外,中心雖備有各式帶有感統訓練元素的玩具,但都全部鎖入櫃內,有需要時才由教練取出。 課程內容包括感統訓練,有需要時會掛起圖中的水滴韆鞦,有助訓練前庭平衡感。(楊柏賢攝) 專屬訓練地點 安心上課 天盛道場一直有舉辦成人、兒童及SEN小朋友的跆拳道課程,主要在各區體育館上課。不過曾有部分館內職員對SEN不太了解,誤會這些小朋友是百厭仔,對他們不太友善。為此,滿sir決定成立專屬SEN兒童的訓練班,不單希望讓他們安心上課,而且場地由他自己親自清潔消毒,會較安心。 滿sir自製一些圖卡,示範不同跆拳招式,讓孩子一看即明。(許朝茵攝) 同路人教練:我都是ADHD 滿sir盡心盡力教授SEN兒童,全因他也是同路人,深明孩子的需要與難處。滿sir去年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進修特殊教育文憑,上課時被導師評為有ADHD,「其實我都覺自己是SEN,由細到大都無時停」。因為感同身受,滿sir笑言不要求學生守太多規矩,例如上課不一定要企定定,可周圍走,也不用排隊,亦不用安靜,只是有需要時,他會以雄壯的聲音吸引小人兒的注意。當以聲浪「震懾」學生之後,就會用遊戲形式授課,幫助他們更易投入課堂內。 名師高徒:Carmen(右)透過滿sir(左)愛上跆拳道,更以運動員作目標。(楊柏賢攝) 參賽奪獎 不再怕醜 滿sir約10年前開始教SEN學童跆拳道,14歲的Carmen是其中一人。她雖然身形嬌小,但一拳一腳都強勁有力。然而記者細心觀察,卻發現她的協調感好像較弱,一些左右跳躍的動作,看來有點累贅。在旁的媽媽葉太解釋,原來Carmen於5歲左右確診有ADHD、手腳不協調和肌肉發展遲緩等問題。 為此,媽媽為她安排學習不同的運動,可是Carmen好像都提不起勁,不用心學。直到去年10月,小妮子突然主動說要學跆拳道。記者問Carmen為什麼?她爽快地答︰「因為型!」原來她之前看過內地功夫電影《龍拳小子》,劇中角色不少是跆拳道高手,令她心癢癢,很想一嘗跆拳道的滋味。 在疫情下,Carmen斷斷續續地上堂,她亦自知平衡力較弱,於是將勤補拙,勤做練習及體能訓練,結果不但考上綠藍帶(第5級),還參與線上比賽並奪得第3名。由於成績彪炳,連帶自信心也大大增強。她直言,學跆拳道前不敢向陌生人說話,但在訪問中她談吐自如,一點也不似「怕醜妹」,更明言以成為運動員為目標。葉太也稱讚女兒,確認目標後,責任感也多了,「平常返學,總是要三催四請,但一到星期日學跆拳,會提前半小時做好準備」。 ■INFO 天盛道場上環訓練中心 地址︰上環干諾道西18號祐華大廈2樓A室 fb︰天盛道場 (註:受訪者因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文︰許朝茵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9期]

詳細內容

不一樣教養:展現真我 更勝「表面」乖寶寶

輔助模式教養 從「心」建立好品德(staticnak1983@iStockphoto) 做父母的,一直被教導要從小向孩子灌輸正確的美德,以培育出謙恭有禮的小朋友。這些美德本質沒有錯,然而採用「社會化模式」教養(socializing mode parenting),即透過控制及改變兒童行為來切合社會和文化的規範,或會為小朋友的心理發展帶來影響。近年不少西方育兒專家都倡議,家長改用以兒童為中心的「輔助模式」教養(helping mode parenting),用同理心跟孩子連結,並按小朋友的身心發展進程,來協助他們逐步建立美德。 遇到以下情景,你會怎樣處理? 你和6歲兒子走路途中,他說很累,想你抱。你會跟他說什麼? 幾個家庭一起聚會,你的兒子正在把玩自己帶來的玩具車,小明跟媽媽走來問他借來玩,但兒子說不願意。你有什麼想法? 新年團拜,一個親戚熱情地走來,要求你3歲的孩子跟他打招呼,孩子因為怕生,表現得很不自在,不久更哭起來,你會如何應對? 4名現任及前任的教師,Jeff(左起)、Karen、Alice和Michell均相信,「輔助模式」教養比傳統模式更能培養出有主見、主動及富同理心的孩子。(朱安妮攝) 操控行為迎合社會 或影響心理 上述場面,相信家長都不會陌生。面對孩子「扭抱」,對白往往是「6歲的小孩不用媽媽抱了,要自己走路才對啊」,又或是「你乖乖,自己走,等一會我買雪糕給你」;面對別人的請求,作為家長當然希望兒子表現得落落大方,於是對他說「朋友之間應該要互相分享」,努力游說他把玩具車借給小明,甚至「加多兩錢肉緊」施壓,「這麼自私的話,我下次不買玩具給你了」;至於見到長輩,必然要打招呼,慣常會說︰「小孩子要有禮貌才行,叫叔公吧!」又或者以身作則先作示範,然後鼓勵子女跟親戚打招呼。 時至今天,我們大多數家長仍奉行19世紀末開始流行的「社會化模式」育兒法。然而不少育兒專家,包括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作者、澳洲心理學家Robin Grille均指出,此法有其不足之處。他在著作中提到「社會化模式教養把重點放在兒童的『好』行為上,多於他們的情緒健康狀態,卻忽略了好行為其實是由健康情緒自然引發」。他認為,建基於兒童身心發展的「輔助模式」教養更值得推崇。 在香港,把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翻譯成《善養小童成大同》的慈善機構「教育大同」,亦十分支持「輔助模式」教養,聯合創辦人之一黃斯薇(Michell)說,主流的教養模式,只強調孩子需要符合社會的規範和期望,並不主張他們展現真實的自己,「因為『真實』必然包括負面情緒,但這正是大家眼中的『不好』,我們一直被教導,社會只需要『好』、『乖』、『聽話』,能達到美德標準的孩子」。   傳統的「社會化模式」教養,只會控制孩子的行為,而非去理解他們。(maroke@iStockphoto) 按身心發展 培養「發自內心」精神 團隊成員翁志明(Jeff)強調,他們並非要否定傳統美德,「有禮貌、愛分享、負責任等,都是好的美德,只是在『社會化模式』教養下,孩子毋須明白為什麼要分享便『被迫』分享;還未知道為什麼要講禮貌時,就『被迫』講禮貌。那麼孩子只能做一個表面『乖』的孩子,因為唯有守規矩才會被肯定、被愛」。他補充,如果孩子是發自內心的有禮貌、愛分享、負責任,沒有問題;但要培養出「發自內心」的精神,其實需要一段很漫長的過程。 教育大同另一名聯合創辦人周凱旋(Karen)笑言,自己便是「社會化模式」育兒法的受害者,「我媽媽是一個很重視禮貌的人,小時候每次見到親戚,她都提示我要叫人。但其實我渾身不自在,因為這些人從來不是跟我直接交往,我對他們沒有感情,根本開不了口。久而久之,我甚至害怕見到長輩,怕他們嫌我不夠得體,同時亦產生羞恥感,不明白自己為何這樣差勁,不能夠主動叫人」。 因着這份「童年陰影」,促使Karen改以「輔助模式」培育下一代,「兩個女兒還小的時候,我會代她們叫『爺爺、嫲嫲』的,因為我知道她們不想叫」。Karen相信,透過父母身教,孩子會逐漸明白打招呼是什麼一回事,當他們心理準備好,自然會跟着做,用不着向他們施加壓力。 新的育兒方式更尊重孩子的自由,讓他們流露真實的情緒。(szeyuen@iStockphoto) 自小「被迫」分享 內心矛盾不解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輔助模式」教養,「教育大同」伙伴企業「教育大同社企」計劃出版相關繪本系列,作者之一關月婷(Alice)指出,「社會化模式」教養不單影響童年,並可持續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她便曾經因為Jeff吃了她一包心愛的薯片而心中惱怒,「我由細到大,都被教導要share(分享)。當下其實很不開心,因為我只得一包,而且不容易買到,但又不知道自己原來有權say no。內心很矛盾,一方面嬲Jeff掠奪我的薯片,另一方面亦責怪自己『小家』、『自私』,十元八塊的薯片也斤斤計較」。她說若自幼有機會捍衛自己的東西,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思想應該不會如此複雜,反應亦不會這樣大。 平等溝通 無一方專制「話事」 初接觸「輔助模式」教養的家長,或許會疑惑,是否即是孩子「想點就點」?甚或父母要「卑躬屈膝」,事事遷就?Michell斷言否認,「沒有人需要屈就,爸媽不用,小朋友亦不用」。她解釋,「輔助模式」教養只是鼓勵家長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需要,但當自己或外在有局限,不能滿足小朋友時,可跟他協商一個「雙贏」的方案。Michell以「扭抱」作例子。「可和孩子商量,如果媽媽抱你一會,讓你休息,你亦自己走一段路,讓媽媽休息,可以嗎?又或者索性大家都坐下來休息,待體力恢復才一起走路,這樣又好不好?」Michell強調,最重要是讓小朋友跟父母站在平等位置上溝通,而不是讓任何一方專制地「話事」。 文︰沈雅詩 (註︰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教育大同社企」正籌備出版融合了「輔助模式」教養概念的繪本系列。(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 睇繪本認識不一樣教養 「教育大同社企」正籌備出版融合「輔助模式」教養概念的繪本系列《芊芊和比比》,並透過預訂形式眾籌製作經費。整個系列包括《媽媽抱!》、《第一次到朋友家過夜》、《分享》、《與親友聚會》和《泡泡大發現》共5本,合共$500。另外,為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教養模式,教育大同社企亦設計了一個小測驗,有興趣的,不妨進入網站探索一下。 繪本眾籌計劃︰bit.ly/3wL2Z2Y 教養模式小測驗︰bit.ly/3daDgc4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9期]

詳細內容

學童抑鬱:公院診治個案 4年增1.4倍 治療學童抑鬱 由家長情緒入手

  近年學童罹患抑鬱症的個案大幅增加,要幫助他們走出陰霾,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十分重要,而「情緒導向家庭治療」,正是從家長的角度入手的,協助爸媽成為「情緒智能家長」。(imtmpho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內文提及疾病無關)   據醫管局統計,18歲以下患抑鬱症並在醫管局旗下公立醫院接受診治的個案每年遞增,2019/20年度約有1070人,對比4年前大幅增加近1.4倍,反映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已敲響警鐘。但作為父母,面對子女情緒失控往往束手無策,既無力招架,又怕火上加油,究竟怎樣才可以幫助孩子走出陰霾,重踏健康成長之路呢? 教育局長楊潤雄在3月回答立法會議員有關學生精神健康的提問時,引述醫管局的數字指出,在2019/20年度,約有1070名學童因患抑鬱症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當中約1050人介乎12至17歲,6至11歲則約有20人,相比2015/16年度,公院接收約450名抑鬱症學童患者,激增620人,增幅近1.4倍。而由於統計未包括私營醫院、私家醫生的個案,料數字只屬冰山一角。 培養和諧關係 助學童走出谷底 有30多年輔導經驗,並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學生心理輔導工作逾20年的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梁何昭文(Selina)表示,年輕人情緒受困擾,不單純是個人問題,往往與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等有關,「所以我在大學工作時,也經常要求『見家長』,因為我發現如果沒有父母的配合和支持,其實很難幫到年輕人走出谷底」,亦因為如此,促使Selina近年積極推動「情緒導向家庭治療」(Emotion-Focused Family Therapy,EFFT)。 梁何昭文(受訪者提供) EFFT有別於一般輔導手法,只集中處理學童個人問題,反之,它是一套重點幫助其父母的輔導方法,用以協助他們成為「情緒智能家長」(Emotionally Smart Parent),最終目的不單是處理好子女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還培養和諧的親子關係。 惟Selina強調,學童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原因十分複雜,家庭因素或家長的應對方式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EFFT的矛頭並非要指向家長,家長亦毋須把所有責任「攬上身」。 「不少家長會因為子女有問題而內疚、自責,但這些恐懼,會成為他們管教、關懷孩子的障礙,減弱他們做父母的信心,因此,這個心結一定要解開,否則難以擔當子女的情緒教練。」 回應衝突 先返回「理性大堂」 但不得不承認,家長回應的態度,的確會牽動孩子的情緒,尤其在彼此發生衝突時,說話就更要小心。心理輔導員陳紫珊(Jess)說,家長首要先關注自己的情緒,「情緒就像升降機,如果你的怒火已升上10樓,子女更飈至20樓時,大家根本身處不同樓層,是沒法子聽到對方的聲音的,唯有等到大家也返回理性大堂,方可展開對話」。 陳紫珊(受訪者提供) 至於回應技巧,她引用親身例子說明,「那時我的女兒還是中一生,有天我在公司忙得不可開交時,接到她的電話︰『媽媽,我可能在巴士上漏失了一條手繩,是我逛了很久、特意為同學揀的,8元的啊!』」Jess笑言,當下其實十分「𤷪𤺧」,心想為了區區8元便打來煩她,但腦裏立即閃出EFFT輔導方法,於是深呼吸,先把悶氣吞進肚子,再回應︰「我聽到你很不開心(關注對方情緒),因為你特意去買禮物給同學,還逛了這麼久(標明情緒起伏的原因),怪不得你這樣激氣(肯定對方的情緒)。」雖然這只是小事一宗,女兒當晚回家後已沒再提起,但Jess表示,當家長習慣用這種方式去回應孩子時,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獲得理解,覺得不是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久而久之,也會掌握到調節情緒的能力,是維持良好心理健康的關鍵。 為讓公眾更認識及關注情緒健康,國際情緒導向治療協會(isEFT)今年首度把明天6月2日定為「情緒關注日」(Emotion Awareness Day)。想了解更多,可瀏覽www.emotionawarenessday.com。 家長回應子女的態度,會牽動彼此的情緒,掌握合宜的回應技巧,至為重要。(Yagi Studio Co@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8期]

詳細內容

創業體驗:培育解難能力、自主學習 小妮子創業賣手作 練膽提升EQ

劉焌陶攝   在傳統觀念,「創業」只是成年人的商業活動,跟學生扯不上關係。但其實在2006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洲創業教育奧斯陸議程》(The Oslo Agenda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Europe),便提出要把創業教育融入中小學的正規課程中,而英國亦在2010年,展開同樣推動。創業教育重視的,除了是一盤生意,更是背後的創意、解難能力、溝通技巧等。不過,在香港,卻未聞樓梯響,中小學生要體驗創業教育,唯有在體制以外。   5月中旬的周六,在屯門鄉師自然學校的一個市集裏,遇上11歲的Emma,她不是來閒逛的遊人,而是其中一個手作攤檔的檔主。攤檔上擺放10多件布藝品,有雙面漁夫帽、布拖鞋、各款袋子、零錢包、紙巾套等,「這些全部都是我人手做的」,小檔主落力向每個途經的客人推銷。 自設品牌 愛市集擺賣 Emma早在二年級已跳出傳統教育框架,在家接受教育(homeschooling)。當大部分小學生連穿針線也未懂時,她已學會車衣、縫紉,去年還創業,成立自己的E.M.Design品牌,銷售自家製布藝品。「當初是有朋友知道我喜歡做小手作,恰巧去年6月,有一個免租金的市集在我家附近舉行,於是朋友問我是否有興趣一起參加,我心想,既然無成本,便試試玩。」為了這次市集,以往只為愛貓做頸帶、三角頸巾的她,刻意開發更多產品,亦因着那次經驗不錯,促使Emma往後更熱中參與市集擺賣,而且「諗頭」也愈來愈多,像今次,她便兼賣自家製的蝴蝶酥,「媽媽提議我加多些不同的產品,於是我便想出做小吃,希望吸引更多客人」。 在家人的訓練下,Emma自幼已很獨立,像今次創業,由採購布料、設計款式、生產、定價,以至宣傳和銷售,都由她一手包辦,「花布我喜歡從日本、韓國、台灣入貨,因為比較漂亮,至於淨色布,就在香港『捐窿捐罅』去找。我住港島,但會山長水遠走去錦上路買布,因為那兒有些特色布料」。 除了市集,Emma目前主要靠在Instagram推銷,「雖然我也很想租一個『格仔舖』,但租金不便宜,唯有打消念頭」。不過,畢竟Emma沒正式修讀過商科或創業課程,產品定價,似乎是她最弱的一環,「隨心定的,沒有認真做過什麼市場研究,有時會參考朋友的意見。但媽媽就不太可信,像這些帽子,我花了很多時間、心血去做,她竟然叫我賣100元,朋友覺得最少也值200元啦」! 學懂隨地區調整價格 小妮子累積了多次做市集檔主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價格要隨地區調整。」她解釋,有些人流較旺的地區,定價可以高一點,「今年3月在赤柱美利樓,這個位置很理想,我一天便做到1500元生意」,但相反,像今次在屯門鄉師,地點較偏遠,便要靠薄利多銷。 和一個11歲的小妹妹談生意經,感覺頗有趣,但Emma強調,她純粹享受過程,不把賺蝕看得太重,「對我來說,有人欣賞自己的手作,滿足感大過賺錢。另外,擺檔可以結交到其他檔主,互相交流,也是開心的事」。問她透過創業學到什麼,小妮子想了想說︰「大膽了,敢主動開口向人推銷。也學到控制情緒,因為有些客人真的很討厭,摸很久、問很多,最終也沒幫襯,但我亦不能發脾氣。」 性格慢熱的Emma,自從做了小小創業家後,每次擺檔,都努力突破自己,主動招呼客人。(劉焌陶攝) E.M.Design品牌,標誌着一個11歲女孩的創業夢。(劉焌陶攝) 喜愛小手作的Emma,自言做生意只是希望有人欣賞自己的作品,不把賺蝕看得太重。(劉焌陶攝) ■專家話 小學生更具想像力 創業教育應趁早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Erwin)指出,創業教育的最大目的,並非鼓勵人人都要創業,「在矽谷,每100間初創企業,只得約10間可生存超過3年,甚至最終得1間可站得住腳,若所有學生將來都要搞公司的話,失敗率應該很高」。因此,創業教育強調的,除了是經營一盤生意所需要的「知識」,還有背後的「技能」和「態度」。 「創業教育牽涉的管理金錢、推銷和溝通技巧,以至培育主動研習、解難能力、意志力、韌性、同理心等,其實都可轉移到各行各業,甚至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他認為,以小學作起步點最理想,「因為小朋友無框架,想像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更多」。 不過,要在香港如芬蘭、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般,把創業教育融入正規課程之內,Erwin相信,並不容易。而身兼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共同創辦人及主席的他便另闢蹊徑,自2016年起,把糅合了創業教育的啟夢者計劃,藉中小學的「全方位學習」時段,帶進校園,至今已為25間中小學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黃岳永(沈雅詩攝)   招股、找廠商、銷售一腳踢 中學生開「公司」 集資製環保膠遮 學做小創業家!(楊柏賢攝) 相比起Emma,保良局李城璧中學一班學生的創業之旅就更刺激和精彩,他們不單成功「上市」,更集資投產一把由膠樽重塑的環保雨傘,而且銷情十分理想,短短7個月,總營業額便有近6萬元,還在青年成就香港部(JAHK)舉辦的青年創業活動中,橫掃多個獎項,包括「全年JA最佳學生公司」冠軍及「最佳商品獎」冠軍,成績驕人。 去年10月,李城璧中學10個中四及中五學生,自組班底,並成立「學生公司」Unbounded,參加「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比賽,希望一嘗創業滋味。但究竟「公司」要賣什麼產品呢?10個年輕人費煞思量。直至有一天,他們在學校小賣部的垃圾桶內,看到一大堆被廢棄的蒸餾水膠樽,當日又正值下雨天,於是靈機一觸,想出把膠樽重塑成一把雨傘。 膠樽重生 織成雨傘布 Unbounded的CEO、中五生吳嘉瑩解釋,Unbounded是一間宣揚減少使用塑膠、倡議環保的公司,而「絕.膠遮」的原材料,正是利用回收得來的膠樽製成,「把膠樽打成碎膠粒後,再重組成線和線卷,繼而織成布料,最後利用這些布料製雨傘布」。她補充,一把雨傘約需要14個膠樽製成,因此「公司」同時承諾,每賣出一把雨傘,即捐贈14個回收膠樽予生產商,為環保多出一分力。 校內招股 反應踴躍 意念夠創新,但還得要有資金才能成事,於是Unbounded在學校招股集資,「我們定價每股50元,每人最多認購2股,而每個家庭最多10股」。銷售總監、中五生謝頴樂笑言,招股反應很踴躍,出現超額認購的情况,但奈何比賽規定,每間「公司」最多只可集資13,000元,因此抱歉不能讓所有同學都成為股東。 這班商場新丁都有修讀商科,但始終缺乏實戰經驗,「傾生意」時便遭遇不少困難,同樣是念中五的財務總監易文儁指出,最困難是找廠商生產,「不停cold call、send email,但很多都推卻我們,甚至不回覆,一來是訂量太少,一般最少都以千把為單位,我們只訂500把;二來因為我們要求用環保物料,不是每一間都生產得到」。幸好,最終獲一間廠商「破例」投產,「絕.膠遮」才可以順利面世。 不過,當市面的伸縮雨傘幾十元有交易時,「絕.膠遮」卻以每把120元發售,定價進取。中五生兼營運總監李悅怡表示,這是因為投產量少,推高了成本,「所以我們賣的是背後的環保概念、增值服務,包括另加30元可得到『Umbrella Care』售後服務,雨傘有問題就包維修、包更換」。易文儁不諱言過程「勁驚」,「『公司』的資金其實得13,000元,但總成本用了30,000多元,如果滯銷的話,那我們10人就要『上身』,共同承擔虧損的金額」。 一把雨傘約需要14個膠樽製成,Unbounded承諾,每賣出一把雨傘,即捐贈14個回收膠樽予生產商,成員定期到沙灘收集膠樽,為環保多出一分力。(受訪者提供) 「絕.膠遮」的布料,是利用回收的膠樽重塑出來的,傘面上印有「700」,寓意每個膠樽要用約700年分解、約有700種海洋生物因塑膠污染問題而瀕臨絕種,以及喚醒700萬港人的環保意識。(楊柏賢攝) 把膠樽打成碎膠粒(上)後,便可重組成線(下),再織成布料。(受訪者提供) 回報率達100% 然而,企業家正是要有冒險精神,而且面對困難,要懂得靈活應變,Unbounded後來改變銷售策略,把目標顧客擴大至校友、家長甚至公眾,最終售出逾480把雨傘(餘下作「Umbrella Care」更換服務),成功套現逾58,000元,不單封了「蝕本門」,每名股東更獲100%回報,絕對跑贏大市!難怪李城璧中學經濟科教師袁啟新大呻「執輸蝕底」,「本金50元,回報又50元,回報率這樣高,可恨我只獲派兩股」! 袁啟新(楊柏賢攝) 書本理論得以實踐 雖然比賽活動告一段落,Unbounded亦已在今年4月中清盤,但為學生帶來的經驗,卻是終身受用。其中易文儁便分享道︰「我讀BA(商業分析)的,以前覺得這科『好廢』,只是背理論,但經過今次創業,發現書本所講的營銷理論、策略,其實真的可應用出來,親身感受去學,跟死背書,效果截然不同。」而袁啟新亦喜見學生提升了自學能力,「通過今次活動,『自主學習』不再是一個口號,不單是做生意,細微至如何設計海報、怎樣寫電郵跟海外廠家溝通,都是同學自己主動找資料去學去做的。另外,也明顯見到大家的自信心加強了很多」。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8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農莊輕鬆一日遊 親親羊駝賞花海 湖邊閒歎下午茶

除了行山,有什麼戶外活動可以讓親子放鬆一下?最近有農莊推出抵玩套票,不但可以入場任玩8小時,還可以在湖邊品嘗羊駝造型及蝶豆花主題下午茶,更有不可錯過的絕美打卡位等大家埋位拍攝靚靚家庭照,節目豐富得可與主題樂園媲美!(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而暫除口罩) 一男五女共6隻小羊駝是蝶豆花園的主角,小朋友可以在裏面餵牠們吃乾草,不過羊駝們最愛的原來是紅蘿蔔,如果想見到牠們的瘋狂為食樣,可自費購買紅蘿蔔餵飼。(黃志東攝) 位於大埔的有機農莊蝶豆花園一向以紫色蝶豆花及可愛羊駝作號召,其實園內好玩的景點並不止於此!農莊平日入場費為每個大人$200,小朋友$150,而全新的下午茶套票只要每位$299便包括親親羊駝券、天鵝觀光船、蝴蝶祈福券及免費專業拍照,重點是能夠一嘗連網紅也專程來此打卡的蝶豆花主題3層甜品架下午茶,紫色與藍色配搭的美食和飲品坊間少見,在餐廳的戶外座位更可以一邊欣賞大自然景色,一邊吃甜品影靚相,一次過滿足大小朋友多個願望! 以蝶豆花為主題的甜品三層架,當中有多款自家製西式糕點、甜品、曲奇及蝴蝶酥,其中曲奇是可愛的羊駝造型,而甜品和特飲都加入了藍色的蝶豆花雪糕,賣相非常吸引,當然大家可以選擇在冷氣間享用,但坐在優美湖邊用餐別有一番風味。(黃志東攝) 以蝶豆花為主題的甜品三層架,當中有多款自家製西式糕點、甜品、曲奇及蝴蝶酥,其中曲奇是可愛的羊駝造型,而甜品和特飲都加入了藍色的蝶豆花雪糕,賣相非常吸引,當然大家可以選擇在冷氣間享用,但坐在優美湖邊用餐別有一番風味。(黃志東攝) 天鵝湖觀光船是非常受大小朋友歡迎的活動,親子在湖上合作掌舵,非常悠閒。(黃志東攝) 園內剛剛加入了全新拍攝場景,包括仿真櫻花樹(左)及大型英文字擺設(右),不但可以拍出靚相,感覺更猶如到了外地旅遊呢!套票已包括在指定地點由專業攝影師操刀的照片一張(逢周六、日及公衆假期限定)(黃志東攝) 農莊設有天空之鏡羊駝影相位,亦有多個好玩位置如蝶豆花長廊、彩虹蜜蜂箱、七彩滑梯、動物園等,玩足一天完全無問題!(黃志東攝) 紫色的風車是園內焦點,加上現時正盛開藍色繡球花,要為仔女影靚相?又是考驗家長攝影技巧的時候了。(黃志東攝) ■INFO 蝶豆花園親親羊駝連下午茶套票 日期:即日至7月31日(須2天前預訂) 下午茶供應時間:下午3:00及3:30 價錢:$299/位(2位起,大小同價) 購票網址:bit.ly/3mLvMkm 地址:新界大埔鳳園路8號蝶豆花園 交通:由大埔中心乘搭小巴20M或大埔墟火車站A出口乘搭小巴20P,約10分鐘車程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Karia H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

動起來:重拾運動習慣 冰上起舞 飛索攀岩 踢走大懶蟲

經過一年多的網課學習,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孩普遍都長胖了?長期困在家中,除了變成肥仔肥妹,更可能影響心理健康。疫情漸趨穩定,家長是時候幫孩子重新調整運動時間了。游水、跑步或者在家跳繩,甚至參加有益身心的室外活動,一樣可以重拾他們的體能和自信。趁暑假來臨前,我們先蒐集一些精彩活動情報,讓小朋友告別大懶蟲時代!(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而暫除口罩) 飛天攀岩 動起來!(楊柏賢攝)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5至17歲在學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做至少60分鐘中至高強度的體力活動,可是停課期間這個基本活動量顯然大幅下降。今年2月,「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劃」的調查訪問了800名父母,發現近63%受訪者表示於新冠肺炎疫情停課期間子女體重上升,當中11%父母指子女體重增加3公斤或以上,而近三成(28%)指子女進食分量增加。 「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劃」為學生提供免費網上活動課,讓學童在家中跟着屏幕前的教練做運動作,改善體能。(顏燕雯攝) 少動多坐 破壞生活紀律 計劃統籌及執行總監、中大教育學院副院長(研究)、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夏秀禎認為,小朋友因疫情長留家中,不是學習、做功課,便是吃東西,除了導致他們減少郁動、破壞生活紀律,久坐也會令心血管功能變差,有可能影響情緒。她明白疫情下父母都盡量減少安排子女外出,加上平日校內的體育課及課外活動是學童參與運動的重要一環,調查結果亦可反映出疫情對學童的身心健康影響有多大。 每天運動逾30分鐘 適量運動無疑對小朋友的體適能、生理及情緒健康,以及腦部發展有幫助,夏秀禎建議家長為孩子建立活動常規,讓孩子每天做30分鐘以上的運動,平日可以在家中做些基礎動作如原地跑、雙腳前跳、單腳跳、原地拍球或雙手接球等,周末安全情况下更可走出室外,在家庭活動中加入運動元素,有助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和習慣。 為了令小朋友在家中多運動,「賽馬會家校童喜動計劃」透過家校合作,不但為學生提供免費網上活動課,還提供預先錄製的家居運動及親子活動教學影片及教師工作坊,向教師分享網授體育的經驗及建議。夏秀禎說,希望透過網上教小朋友做運動的計劃,讓學童在家中都可跟着屏幕前的教練做些原地踏步、拉筋、伸展等動作,透過聽從教練指示和互動,同時加強大腦反應及溝通能力,讓他們在有限的空間下都可以改善身體各方面的質素。 遊戲玩耍助健康成長 夏秀禎說,家長不要看輕「放電」二字,不要認為給子女遊戲玩耍是浪費時間,因為只要質量並重,任何有益身心的活動都可以刺激他們的手腳協調及腦部發展,只要孩子願意參與又玩得開心,絕對有助他們健康成長。 Harry曾多次代表香港出席花式溜冰比賽,他會以高級溜冰教練身分授課,想希望得到Harry親身教授,記得要預約!(朱安妮攝) ■放電活動精選: 全新溜冰場 前港隊授課 愉景灣最近開設了一個非一般的溜冰場,場地大、新之餘,更擁有多項先進設施,而且還請來前香港花式滑冰代表隊運動員李厚賢(Harry)出任高級溜冰教練,小朋友可透過半私人課程跟Harry哥哥學溜冰,認真威威! 場地有售手襪,亦有溜冰鞋租借,鞋子選用美國牌子Riedell,小model試穿後表示很舒適!(朱安妮攝) 紫外線燈消毒溜冰鞋 愉景灣溜冰學校(DB Ice Skating School)設備齊全,除了設獨立男、女球員更衣室及淋浴間,公眾溜冰人士更可租借儲物櫃和溜冰鞋。這裏的溜冰鞋購自美國著名品牌,鞋內軟墊可令雙腳穿得舒適,不易感到「刮腳」,特別適合初學者和小朋友。而冰鞋儲藏室內設有紫外線殺菌燈,鞋子備用時,都會放在裏面消毒,而且抽濕功能更可加快溜冰鞋風乾,較為衛生。 設2至3人小班教學 冰場十分闊落,除了可舉辦各種冰上運動比賽和恆常訓練,亦適合一家人作為日常消閒好去處,學校邀請了有「香港花滑王子」之稱的Harry及多名專業教練來教授大小朋友溜冰,這裏設團體課、2至3人的半私人課程及1人私人課程,如果是初學者想先體驗是否對溜冰有興趣,建議大家參加一次性單堂半私人課程,這個課程亦設有親子組,教練會透過2至3人小班教學,讓學生學到平衡、單腳企冰等簡單技巧,令他們逐漸發掘更多溜冰樂趣。Harry說,一般學生4歲以上都可在單次課堂中跟教練學到溜冰基本動作,至於學習難度高一點的技巧如自由轉圈及在地下畫出「3」字,通常需約5堂時間練習,不過也要視乎小朋友是否能放膽嘗試。 I°N°F°O° 溜冰學校單堂半私人課程(每節30分鐘) 對象:3歲或以上(2至3人1組) 收費:即日至5月31日,優惠價每人$150(原價$250),大小同價 機構:愉景灣溜冰學校 報名及查詢:2234 6678 網站:www.dbicerink.com/en/home◆ 參與緣繩下降、飛索及攀岩活動時,都要戴上頭盔及穿上安全裝備。(楊柏賢攝) 挑戰懸崖 練協調考膽識 玩完「涼浸浸」的溜冰,不如走到戶外和陽光大玩特玩,出一身汗。 近年興起各種歷奇活動,例如緣繩下降,或者以飛索穿梭山谷之間,來個緊張刺激的考驗。擔心孩子一個人參加應付不來?現時有些歷奇活動,可以讓一家人齊齊參與。早前,8歲的Andrea和媽媽便參與了戶外歷奇親子體驗日,一次過玩盡多個項目。 當日有媽媽和女兒一起緣繩下降,沿途互相鼓勵,有助促進親子感情。(楊柏賢攝) 緣繩下降 教練全程保護 活動開始時,Andrea已繫上安全帶及頭盔等安全裝備,準備參與第1個項目——緣繩下降。即在山頭一幅崖壁上,利用攀登繩索下降到地面,過程中參加者需操控繩索來調節下降速度。記者眼見Andrea從約10米高的崖頂,面向崖壁,慢慢逐步向下降,看得心驚膽戰,擔心她一旦失手會跌落地上受傷。 然而,身為中國香港挑戰網陣協會康樂緣繩下降、高結構及低結構的一級教練丘建聰(聰sir)解釋,整個過程非常安全。因為Andrea身上是有兩套繩索保護系統,當中一套由小朋友控制,同一時間,教練操作另一套保護系統。「我們當然不會單靠小孩控制繩索,在場導師會控制另一個保護系統,確保參加者即使失手,也不會跌落地面,依然會以緩慢速度下降。」他不諱言,縱使明知過程安全,但很多孩子甚至爸媽也未必夠膽做,而在下降時,手腳要互相配合,可訓練孩子的協調。 以飛索穿梭兩邊崖壁,緊張刺激,小人兒邊玩邊叫。(楊柏賢攝) 覺得意猶未盡,想再來點刺激玩意?那便要一嘗「飛索」滋味。聰sir運用攀登繩索連接山谷兩幅崖壁,參加者只要抓着繩索,便可躍身滑向對面的山崖。小朋友就如小泰山般輕易地「飛」向另一邊,令人邊玩邊尖叫,刺激好玩。 攀岩可訓練小朋友的肌肉,增強平衡力,好處多多。(楊柏賢攝) 考驗完膽量,不如挑戰一下體能,試試攀岩項目,絕對可消耗大家僅餘的體力,在聰sir的指導下,每個小健兒都如蜘蛛俠般敏捷地爬上崖頂。好玩之餘更可鍛煉肌肉及平衡力。聰sir提到,希望透過歷奇活動讓參加者可在陽光下跑跑跳跳之外,一家人面對挑戰時,亦可互相扶持,促進親子關係。「很多時小朋友大膽些,表現可能比家長更勇敢。試過有媽媽不敢試緣繩下降,孩子大叫媽咪加油。」 I°N°F°O° 飛索+緣繩下降+攀岩活動(親子團) 對象︰8歲以上小朋友,每個家庭最少一名18歲以上家長陪同 日期︰6月14日(周一) 時間︰上午9:00至下午1:00;下午1:00至5:00 收費︰每位$650(大小同價) 機構:Explore Hong Kong 查詢及網站:www.explorerhk.com◆ (機構提供) 化身斯巴達勇士 玩轉8大挑戰 想讓小朋友一試簡易版障礙賽,不用攀山涉水,來到海洋公園一樣有得玩! 「海洋公園×Spartan小勇士學堂」是一個由Spartan(斯巴達)專業教練帶領下,讓4歲或以上的小朋友完成8個不同特訓的挑戰項目。這個項目需要靠小朋友手腦並用,包括挑戰投擲技術的「一擲乾坤」、測試敏捷度的「天羅地網」、訓練膽識的「時空隧道」及考驗平衡力的「正義之秤」等,活動中有些較簡單,有些則要用上平衡、體力、解難等技巧,而且每個挑戰站都有Spartan教練駐埸加以指導,讓小朋友可輕鬆地體驗集遊樂及自我挑戰於一身的運動和障礙賽訓練,成為小勇士! I°N°F°O° 海洋公園×Spartan小勇士學堂 對象:4歲或以上 日期:5月29及30日(每節15至20分鐘) 收費:免費 機構:海洋公園×Spartan小勇士學堂 報名:持有效海洋公園入場門票、智紛全年入場證或無限次入場證,即可免費於高峰樂園設置的特訓站現場預先登記參加 查詢:bit.ly/2SbWFCW 文:顏燕雯、許朝茵 小模特兒:Yoy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