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教師叫學生花名

教育局推出《教師專業價值觀和操守》學校培訓資源套,詳列4宗案例,供教師討論及反思。有教師跟學生以花名「鵪鶉」稱呼某同學,局方反對,認為教師作出不良示範。未寫下去之前,先為「花名」定義。花名可稱之為綽號,如《水滸傳》梁山泊108個好漢,人人都有一個花名,如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冲、浪裏白條張順……慢慢地演變,花名跟該人外貌、性格有關,帶嘲笑或挖苦味道:如肥胖的女士叫肥妹/婆、矮小的男士叫三寸丁、滿面麻子的如果姓陳就叫他豆皮陳。學校培訓資源套的舉例「鵪鶉」,給人印象是寡言、怕事。總而言之,今時今日,花名含義負面多過正面。 課室禮儀 不可輕越 言歸正傳,教師可唔可以叫學生花名?王師奶老派,教師有教師的尊嚴,怎可叫學生的花名!今日的花名多有嘲笑含義,難道教師可叫學生做「大食懶」或「逢人愛」乎?同樣道理,學生亦唔應該改教師花名如什麼「四眼龜」、「馬屁王」之類。學生只在同學間笑談,禁不了,但教師決不能上課時叫學生花名,輕則失身分,重則失師德,教育局禁得對。英國一些學校教師上課時更稱呼學生Master or Miss。 據報有一不具名校長認為要視乎花名有否侮辱而定,若學生同意,叫乳名無傷大雅,可拉近關係,增加親切感。王師奶想問呢位校長,點解你要不具名,係唔係你自己都覺得不太站得住腳才如此遮遮掩掩?教師和學生的親切感和拉近關係靠叫無傷大雅的乳名?不妨想像一下,上課時教師親切地叫「B仔你朗誦第一段」、「蝦女妳讀第二段」,一大堆乳名如狗仔、豬仔、蘇蝦、大頭仔、哨牙妹湧現,夠親切未?夠卡通未?世界講平等,是否容許學生可在課堂叫教師花名?課室有課室禮儀,不可輕越。 粗口留言 誤人子弟 培訓資源套另一案例是教師在網上以粗口留言,呼籲抵制立場不同的食肆,局方認為不雅用語,誹謗侮辱他人言論,削弱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和信心。平心而論,一般人士的措詞用語,近年確在趨向通俗。一些知名人士,包括學者將粗鄙視為豪邁,甚至以不文言語為榮,傷風敗俗,將社會風氣推向下流。教師應以潔淨語言為己任,以身作則,帶領學子談吐斯文,不單不口出粗言,連市井之語亦不應用。若像案例所言以粗口留言於網上,根本是失德,誤人子弟。至於應否革除教師行列,小婦人不敢置喙。 最後一提,立法會議員(教育界)朱國強批評教育資源套只採用反面例子,列舉教師不當行為,他認為應分享正面例子,教導教師怎樣加強與學生溝通,增加親和力。這是打官腔的廢話,唔講好過講。與學生溝通及親和力是技巧,是教育大學的責任,教師們從教育少林寺滿師下山,理論上十八般武藝俱全,教育局無教導責任。教育局憑什麼教他們?話可以講得堂而皇之,但要有邏輯,更不要自己打自己的臉。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

詳細內容

寶貴一課:暑假家無寧日? 趁機學相處 爸媽同心 掃走「爭拗地雷」

暑假放了一段日子,不知各位爸媽在經歷美夢還是噩夢呢?在暑假,一家人相處時間多了,小兄弟姊妹發生摩擦亦大增,像是家無寧日;全職媽媽也可能抵受不住全天候照顧孩子的壓力而導致情緒爆煲,甚至牽連夫妻關係。如何拆解暑假衍生的一個個「地雷」,或許是不少家庭正在面對的難題。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見到子女相親相愛、和睦共處,但現實往往是他們經常吵架,令人不勝其煩。註冊社工陳顯庭(Rio)指出,孩子吵架、爭執,是很正常的事,「每個小朋友都渴望被疼惜、受關注,而在認知發展階段,更喜歡獨佔所有東西,基於這些特性和需要,促使他們容易和兄弟姊妹發生衝突」。加上手足的關係比同學、朋輩更密切,所產生的化學作用自然更大,「就正如情侶、夫妻,他們出現爭拗,肯定比跟外人相處為多」。因此,家長不需要過度解讀,也不應該一刀切把「爭執」標籤為負面行為。 陳顯庭(受訪者提供) 把爭執變得有建設性 Rio解釋,很多時小朋友是想通過爭執去解決問題,在過程中,假如兄弟姊妹間能夠產生溝通、磋商、協調等,其實是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得更好,「所以有爭執不打緊,重要是把爭執變得有建設性」。父母若能從這個角度出發,置身其中,就能保持冷靜,並處之泰然。 至於父母在事件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Rio說,要視乎子女的年紀。「若牽涉的是2歲以下小朋友,由於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會比較自我中心,也容易作出具破壞的爭執,例如動手打人,那父母便要馬上制止。但因為他們年幼,未必能立即消化爸爸、媽媽所說的大道理,因此當爭執出現時,最簡單的做法,是先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待孩子冷靜後,才慢慢解說。」 毋須過慮——年幼的小兄弟姊妹,由於正經歷認知發展階段,自我中心較強,因此較易發生衝突,家長毋須過分擔心,也不用負面標籤他們。(maroke@iStockphoto) 若小朋友已經進入幼稚園或小學,隨着群性發展,會漸漸懂得守規矩,亦有禮貌、禮讓、分享等觀念,當手足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比較合宜的做法,是從旁引導他們去解決問題。Rio以自己4歲半的女兒和2歲大的兒子為例,遇上姊姊搶弟弟玩具時,他不會出言責備,但就會引導女兒代入對方的感受,再讓她思考該怎樣處理,「姊姊往往最終都會跟弟弟這樣說:『好啦,我讓你玩10分鐘,之後就輪到我。』在這個過程,其實她在建立同理心、學習怎樣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也學習跟弟弟討論、協商,這種爭執便具建設性」。 Rio又提醒,不論父母用任何形式介入,都不應該做「判官」,「哥哥和弟弟起爭執,也許大家都沒有錯,只是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件,以致有不同的意見。但假如家長硬要做『判官』,一錘定音去判定誰對誰錯的話,恐怕會惹來反效果,甚至影響手足感情」。他說,一般兄弟姊妹間的吵吵鬧鬧,很容易雨過天晴,也無損他們的關係;然而,他也見過有些成年個案,是視兄弟姊妹如仇人的,雖然箇中原因複雜,但其中一個因素,可歸咎於父母處事不公。「華人社會經常有迷思,覺得一定是『大讓細』、『男讓女』,當永遠都是單方面禮讓,或者每每因為對方而令自己遭受父母責備甚至體罰時,孩子的價值觀有可能被扭曲,即使長大成人,糾結仍不能解開。」 把握機會讚賞好行為 既然暑假悠悠長,孩子們朝夕相對,Rio認為,家長大可以把握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好好相處。例如當他們和諧融洽時,可多作即時讚賞,「我留意到女兒和兒子間有分享時,我會讚他們:『你們很好呀!懂得分享。』他們互相照顧時,我又會肯定他們的舉動:『我見到姊姊你很疼惜弟弟呀!』或『弟弟你很乖,會叫姊姊!』以強化他們的好行為」。同時,也可製造多些他們互相關心、彼此了解的機會。Rio笑指女兒很喜歡吃麵,假如兒子有麵吃,便會告訴他:「姊姊很喜歡吃麵的,你可否請她吃一兩口呀?」藉此讓兩姊弟更清楚大家的個性、喜惡。此外,父母也可趁暑假,讓子女多一起參與活動,例如一起去公園玩、一起露營、一起做運動等,幫助他們製造更多一起成長的美好回憶。 增進感情——家長不妨趁暑假,多安排子女一起參與不同的活動,讓他們增進感情,製造更多共同成長的美好回憶。(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責任重大:爸爸3重要角色:陪伴者、照顧者、師父 對不少全職媽媽來說,暑假是噩夢的開始,不單要全天候服侍孩子的起居飲食,還要管接管送他們參加一個又一個的暑期班,連平日丁點的me time也被剝奪,在身心俱疲下,便容易埋下情緒地雷,而且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候,很需要召喚各位爸爸來當拆彈專家! 最強後盾——在悠長的暑假,爸爸的支援角色十分重要,有他作孩子和太太的最強後盾,可化解不少家庭張力,為假期注入更多正能量。(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多做家務 出手排難解紛 維護家庭基金父職事工發展經理黃格平(Kobe)表示,這其實不難想像,在暑假期間全職媽媽與子女「困獸鬥」的辛酸,因此鼓勵爸爸們,在這段特別的日子,不論是平日放工或放假,都多參與家庭事務,尤其加強作為爸爸其中3個很重要的角色,包括陪伴者、照顧者和師父,讓太太有喘息空間。 黃格平(受訪者提供) 全職媽媽可說是年幼子女的「三陪」,陪玩、陪食、陪瞓。Kobe提議,爸爸可多請纓做陪伴者的角色,「每當孩子想找人陪時,爸爸不妨自動舉手回應,睡前亦可化身做『講古佬』,負責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此外,遇上子女有情緒,不論是個人問題,或牽涉兄弟姊妹間的爭執,爸爸都可以伸出援手,協助排難解紛,避免他們滋擾媽媽。 做「和事老」——爸爸既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之一,可主動關心他們的情緒需要,尤其子女和媽媽出現摩擦,爸爸更是最佳的「和事老」。(imtmphoto@iStockphoto) 另外,在暑假期間,不少孩子都會參加很多興趣班,Kobe說,丈夫可想想,是否有空間幫忙,減輕太太的操勞,「能否由媽媽送小朋友去中心,爸爸放工時接回呢?如果做到這種分工就最理想了」。他又特別提醒各位男士,每天下班後,要有意識從員工或老闆的身分,切換成爸爸的角色,全心全意去照顧家中每一員。 放假為太太製造me time 不少研究均指出,爸爸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擔當子女的師父,傳授生活技能,Kobe認為,爸爸可利用暑假,多發揮自己的專長,「利用親子時間,教小朋友砌圖、砌模型,甚至一起做些簡單的家居維修,這些都是不錯的活動」。 除了做好父職,作一個體貼的丈夫,都有助掃走地雷。Kobe稱,為夫的,不妨主動為太太製造鬆一鬆的時間,例如偶爾提出一家人出外用膳,省卻太太準備飯餐的工夫;自己放假時,則多些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讓太太有機會外出走走,享受me time。 喘息空間——在暑假期間,專家鼓勵爸爸要特別加強作為陪伴者、照顧者和師父的角色身分,讓太太有喘息空間。(RichLegg@iStockphoto) 抽空關心支持 聆聽大小事 當然,也不要吝嗇言語上的關心和支持,「即使平日上班,趁空檔時間,都可以透過電話、WhatsApp、emoji和太太保持聯繫,但切記重點並非要查詢子女的情况,而是單純向太太表達關心,讓她知悉你明白她的辛勞,並且一直在背後撐着她」。而放工歸家後,也要積極分擔家務,並抱「多道謝、少批評」的態度,「或許太太真的無精力弄豐富的晚餐,也未必做到窗明几淨,但為夫的,都不要口出怨言,因為這都是在貶損她的付出」。 他續謂,做好丈夫,還有一件事不可缺,「張開耳朵,專心聆聽太太經歷一天後,想跟你分享的每一件大小事」。不過,Kobe同時作出溫馨提示:「很多時,男士們只管聽就可以,毋須給予對方太多意見或急於提供解決方案。反之,更易踩地雷!」 父母身教——想擁有一個開心愉快的暑假,爸爸媽媽必須通力合作,互相支援。而透過夫妻的身教,子女也可學習相處之道。(Tomwang112@iStockphoto)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