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明愛學校的「原罪」

報載南區的明愛胡振中中學將於2024/25學年,與東涌的明愛華德中書院合併成資助中學,並遷往華德中書院現址。遷校初期提供穿梭巴士,方便學生從南區到東涌上學。明愛教育服務部表示,合併是因本地教育環境出現「結構性變化」,考慮各區資源運用而決定。胡振中中學校長強調,合併與收生不足絕對無關。 職業先修課程曾是收生王牌 明愛辦學經驗豐富,辦學能力絕對不會比其他辦學團體差,但部分學校招生未符理想。能力不比人差,何以又收不到學生?王師奶又何以竟說明愛有「原罪」?「原罪」兩字有點聳人聽聞,且聽小婦人細說端詳:明愛現有9所中學,8所是資助,1所是直資。自教改後,已沒有了維持多年的職業先修課程如汽車維修、印刷、造鞋等多元化職業訓練,代之而起的是「應用學習」(applied learning)課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亦所謂「獅子山精神」年代,香港百廢待舉,年輕人最需要是一技傍身。學得一技,除了解決生活外,如果頭腦靈活,工作勤奮,分分鐘可能有創業機會。如何一面修讀中學課程,一面又可學得一技?明愛的職業先修學校就提供這種服務,滿足當時某一階層的年輕人需求,其時明愛職業先修學校一位難求。相比於今日,整體收生困難,要合併、要縮班,甚至可能有殺校之災;論滄桑,無一個辦學團體能像明愛那樣感慨了。 王師奶說的「原罪」,就是五六十年代這些職業課程。即使教改後不再教汽車維修、印刷、造鞋,但只要提起明愛,部分家長心中先入為主的印象,一定認為它和職業先修有關。說它是「原罪」真是污衊了它,曲解了它,也褻瀆了它。如果要王師奶為它找一個漂亮而體面的下台口號,那一定是「已完成歷史使命」。唉!「已完成歷史使命」是門面話,說得準確些、草根些,即係話「呢個時代唔需要你了」。 作為一個家長,你點去為兒女揀學校?唔使去問啲選校明燈,你一定首選全英語授課學校,退而求其次揀一些中英合體(form 1班開3英1中或2英2中)的,無可奈何才入中文中學,再再再無可奈何才入職業先修學校,你話嘞,明愛學校如何招生? 「獅子山精神」out了 今時今日家長都想個仔入大學,唔係在中學就要佢一技傍身,學修車、學印刷、學整冷氣、學做廚師。本文題目〈明愛學校的「原罪」〉,這「原罪」並非話明愛學校辦得唔好,校長教師唔盡責,而係時移世易,父母為兒女定的目標已非當年。整體社會獅子山精神out了,一技傍身的思想out了。換言之,是時代變了,是時代拋棄了明愛。「獅子山精神」時代一位難求的學校,因為「舊包袱」變了今日收生不足的「原罪」。嗚呼哀哉,諗落真係喊得一句句! 胡振中中學校長歐海健不斷強調,合併原因不是收生不足。王師奶當然相信歐校長所言,但南區是老區,生源不會太多,加上中學林立,部分家長選校的優先次序十分明顯,收生不足是早晚可預見的事,明愛教育服務部的決定並非無理。王師奶好奇,當年明愛當局怎會辦一所只開高中班級的華德中書院,而且仲係直資;沒有初中生源的銜接,沒有優異入大學的往績吸引,憑什麼?今次棄直資,從頭做起,不失為務實之舉。但願亡羊補牢,尚未太晚。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8期]

詳細內容

母親節專訪:生孖仔後瀕崩潰 錯怪丈夫「豬隊友」 鄭萃雯母愛爆棚 修煉育兒大法

坐上新聞主播枱,或許是不少新聞從業員的夢想,曾經也是「新聞小花」的鄭萃雯(Karen),卻甘願為一對孖生兒子,卸下主播光環,回歸家庭。享受了數年自由工作者與「湊仔」生活後,Karen最近又靜極思動,攻讀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為的並非要轉換事業跑道,而是希望提升自己做家長的能力。 家庭放首位——在人生旅途,Karen不斷轉換身分角色,儘管每次轉變都充滿挑戰,但同時亦帶來驚喜。此刻,Karen最想演好人妻、人母的角色,建立美滿家庭。(黃志東攝) 有指獅子座的女人,都是母愛氾濫一族,Karen印證了這個說法。自從今個學年榮升小學生家長後,她不單陪兩個太子讀書,更為他們而讀書,「其實大學畢業之後,我都有想過再進修,只是一直沒遇上有興趣的科目。直至生了孩子,在機緣巧合下,訪問過一位放棄高薪厚職、全職讀兒童與家庭教育的爸爸,他說讀了這科之後,和有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兒子的關係大大改善,我聽後覺得很有趣,加上在網上,經常看到很多不同的育兒學說,究竟哪些才是對呢?我也很想知道」。出於媽媽的好奇,Karen遂決定以兼讀形式,重返大學校園。 放棄做主播——昔日是新聞主播的Karen,為了孩子,決定回歸家庭。(受訪者提供) 擔任主持——卸下主播光環後,Karen以自由工作者身分,擔任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受訪者提供) 「我有反省、跟老公懺悔」 既是雙職家長,還要兼顧讀書,Karen坦言壓力比想像中大,但得着很多。透過課堂,除了讓她更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也有助審視親職關係。「我有反省、有跟老公懺悔㗎!」原來Karen之前一直怪丈夫是「豬隊友」,卻沒想到自己是始作俑者。 根據母職守門員(maternal gatekeeping)論說,媽媽總是潛意識地認為,唯有自己,才能把孩子照顧得最妥貼,也不放心讓另一半分擔,久而久之,便削弱了父親的角色,亦令他們形成「少做少錯」的心態。Karen也確曾犯過這些錯誤,「以前,每逢我要工作,都會擔心老公帶不好『左右仔』(孖仔乳名),因為他連哪些是上街衣服也搞不清,會任由孩子穿睡衣外出。但現在回想,為什麼他會不知道呢?原因是我從來不讓他碰那些衣服」。為重新塑造一個「神隊友」,她正努力學習少批評、多讚賞,期望丈夫會更有信心地發揮父職。 攻讀碩士——身兼數職的Karen,正攻讀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坦言壓力很大。(受訪者提供) 太倦戲稱想逃學 被兒子教訓 不少人說,生兒育女可令婚姻更美滿,但經歷其中,Karen卻發現這個陳述,並非事實的全部,「未有孩子前,我和老公從不吵架的,但生了孩子後,就吵多了」。猶幸進修後令她知道,這幾乎是天下父母的必經階段,Karen才稍稍安心,「有研究理論指,隨着子女成長,開始要面對學業問題,夫妻會因為教養上的分歧,例如選校、是否補習等,衝突會日漸增多,一直要等到孩子去到高中、甚至是大學,即他們懂得自立、父母可完全放手時,夫妻關係才會緩和」。 雖然不知道這個理論會否百分百應驗在自己身上,但Karen認為,作好心理準備也是好事,「不過,也要時常提醒自己,吵架後、消了氣,事情就要告一段落,否則問題日積月累,隨時會演變成婚姻難關,令夫妻走不下去」。 自從Karen變身「學生妹」後,現在一屋三個學生,家裏洋溢着濃濃的學習氣氛,大家更會互相打氣,「左右仔偶爾會來接我放學,也不時監察媽媽是否有努力溫習。我試過裝模作樣說功課太難不想做、太疲倦想逃學,他們會反過來教訓我:『媽咪,你不可以不上學、不做功課的,你答應過,就要盡力做好。』」聽到孩子如此生性懂事,做媽媽的,當然樂透心。 書中作樂——「左右仔」愛閱讀,皆因從小到大,媽媽都以書籍給他們作禮物或獎勵,因此在兩兄弟眼中,書本是好孩子專屬的好東西!(受訪者提供) 鼓勵新手爸媽 總會苦盡甘來 然而,說起昔日如何同時照顧兩個初生BB時,Karen就大叫救命,並戲言:「當時我應該是瀕死邊緣的!」那時仍然全職工作的她,在放產假期間,經常出現「一打二」的場面,「最初未有工人,就算老公幫忙餵夜奶,但他餵好便要立即睡覺,因為明天還要上班。可是,BB總喜歡吃奶後『屙臭臭』,當我忙着替一個冲涼、換尿片時,另一個又同時在哭,便會覺得壓力很大,也產生很多負面想法」。 但捱到2歲、挺過最黑暗的日子,她又有苦盡甘來之感。「兩歲後,兩兄弟開始懂得互動、曉得跟對方玩時,感覺就輕鬆一些,只要一個大人看着他們,另一個便可以做家務。現在再長大些,我就更加舒服了,像前陣子我忙考試、趕paper,無暇照料他們,左右仔會互相幫對方默書、互相教對方做功課,真的很好啊!」Karen想藉此鼓勵一眾新手爸媽,「湊B」辛酸的日子總會過去,毋須過分抱怨自憐,否則只會令自己不開心,也享受不到做父母的樂趣。轉眼間,左右仔的小一生涯已接近尾聲,Karen透露,他們都適應得很好,十分喜歡上學。在教育路上,她感恩和丈夫理念一致,「我們都想小朋友享受讀書、享受校園生活,所以由幼稚園到小學,都替他們選擇happy school,也沒有讓他們上補習班或參加學術性的課外活動,現在只是學體操和游泳,希望騰出多些自由時間,給他們開心玩」。 孖仔乖巧——孖仔乖巧懂事,遇上媽媽學業繁重時,念同一間小學的他們,便會自動自覺幫對方默書、一起研究功課,不用媽媽操心。(受訪者提供) 桌遊時間——自由工作者的身分,為Karen帶來了工作上的彈性,平日最愛陪孩子玩桌遊,看她玩得多投入。(受訪者提供) 堅持初心 孩子健康成長就夠 雖然在學業賽道上,左右仔暫時是處於中游位置,但兩夫妻毫不介懷,「只要小朋友有盡力,考試也發揮到平日的表現,我們已經『收貨』了,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但說易行難,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大環境下,他們的信念也有被衝擊、被動搖的時候,唯有靠互相提醒,「要經常回想做父母的初心。BB剛世生時,大家不是都曾說過,只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足夠了嗎?為什麼他們愈來愈大,我們的要求會變得愈來愈多呢」?這個問題,也值得各位爸媽深思。 尋回初心——當夫婦在教養上有迷失時,便會回想當日誕下「左右仔」的初心,無非是想他們健康成長。(受訪者提供) 今年是Karen第八個母親節,成為媽媽後,她加倍重視這一天。「我不是在意左右仔或老公要有什麼表示,而是更加感恩我媽媽生我、照顧我,那種含辛茹苦,是自己生了孩子後才感受得到的。」她也多謝兩個寶貝,把兩個家族結連起來,「『四大長老』很老友的,經常相約一起去接兩個孫放學,我很開心,覺得整個家族都變大了」!Karen的幸福,盡寫在臉上。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