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熱潮:父母默默支持 陪訓練觀戰 港版足球小將 有後盾放膽衝

世界盃已進入準決賽階段,全城熱切期待冠軍的誕生!這段期間,大家不難發現,身邊原來不乏熱血足球迷。香港其實也有不少具潛質的足球小將,他們就像世界盃裏每一個球員,努力地追夢。在足球小將的背後,當然也有一班默默支持他們的爸媽,孩子才能無畏無懼地向前衝!   剛入選賽馬會「五人足球地域培訓計劃2022-2023」港島區地域隊U13的張銘正(Justin)剛過了11歲生日,年紀輕輕的Justin,已有超過8年踢足球的經驗。他2歲半開始與爸爸參加足球親子班,5歲加入車路士足球學校(香港),之後先後參加本港多個校際、區際等足球比賽,現屬標準流浪足球學院隊員。 自小培養——Justin 2歲多已經開始接觸足球。(受訪者提供) 常比賽攞獎 疫情無礙練波 Justin的爸爸Leo也是足球迷,中學時代開始跟同學踢波,也參加過一些成人訓練班,不過始終沒有接受過正統訓練。Leo笑言兒子2歲學踢波,他總是在旁偷師。最初Leo只是試探一下囝囝對足球的興趣,發覺他頗喜歡,於是便一直讓他學下去。「我也是『盲摸摸』,幸好認識到Miss Ho(Justin的第一個教練),囝囝就在她引導下接受訓練及參加不同比賽。」 訓練協調——Leo(右)認為小朋友學足球愈早愈好,不但可以學到團體相處,也可訓練肌肉協調。(曾憲宗攝) (曾憲宗攝) Leo希望兒子透過足球認識更多朋友、學習團體相處,同時培養出拼搏精神,因為足球就好像一種世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都可走在一起玩。疫情期間,大部分足球訓練都停止時,在家工作的Leo亦趁機會,每天帶囝囝到樓下公園練習控球,正因為不停練習,球技才沒有生疏。Justin曾參加過多場本地足球比賽,獲得不少佳績,每次比賽,父母其中一方總會到場支持,因為家中還有一個女兒,父母不想太偏心,所以其中一人到場,便會錄下比賽盛况回家一同觀看。去年Justin本來參加賽馬會五人足球培訓計劃的選拔,卻因腳傷無緣參與,不過一家人並沒有失望,待Justin養好傷再努力,今年終於入選。 經驗豐富——Justin參加賽馬會青少年足球聯賽 (U13)。(受訪者提供) 臨近升中 盼兒子學懂取捨 Justin除了是標準流浪足球學院隊員,也是學校的足球校隊成員,除了私人練習,也要參與校隊、球會的訓練,每星期有5天都要練習,媽媽Annie說,因為兒子已經11歲,正步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體能訓練尤其重要,「幸好他也喜歡,只是有時累了,我會幫他按摩、拉筋」。 磨練球技——雖然Justin已有一定的足球技術,但媽媽Annie說那不是天分,更多是透過練習練回來的。(曾憲宗攝) Justin現在念五年班,也是開始應付升中呈分試的時候,成績方面,作為父母也不敢鬆懈。Leo說,雖沒有打算要兒子暫停踢波,但希望他懂得分配時間,明白如何取捨,「例如他平日喜歡打機,如果想保持足球練習又要溫書,便要懂得放棄或減少打機的時間。我認為這個年代,孩子更要懂得multi-task,學習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做好所有事情」。 3歲開始可踢波 小遊戲學聽指令 Justin的第一位教練Crystal Ho是阿仙奴(香港)足球學校Arsenal Soccer School(Hong Kong)的技術總監,她建議小朋友3歲開始學足球,因為這個階段的小朋友步履漸漸穩定,投入度也比2歲以下快。她又指幼兒的足球訓練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習,一般以學聽指令的活動為主,包括以數字、顏色等小遊戲來吸引他們,如聽從教練講把飛碟或小球由一個目標運送到另一個目標,就好像帶波的動作,重複練習後,便可真正接觸足球。 Crystal Ho(左,曾憲宗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7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戲劇治療實踐分享

要認識戲劇治療,親身體驗最為直接,因其重點在於透過行動讓參加者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以文字敘述治療當中所發揮的力量,總會有點遜色。儘管如此,筆者希望透過以下個人及小組治療個案讓家長了解戲劇治療的實踐過程。為保障案主私隱,以下個案的治療內容經過修改。 扮大懶蛇 「累了可以休息,真好」 晴兒(化名)是個活潑有禮、好學的職場新鮮人,備受同事和上司讚賞。首次會面是在戲劇治療室,她面帶微笑走進來,筆直地坐在沙發上。被問及近况時,晴兒表示已經持續失眠了多個星期,並在獨處時感到難以呼吸,因此決定以「面對孤獨」作為治療目標。在治療初段,透過傾談和戲劇遊戲,治療師發現晴兒事事追求完美,不放過自己是令她喘不過氣的原因。與晴兒商量後,治療師將目標修訂為練習當個「懶人」。 在一次故事創作中,晴兒要扮演「大懶蛇」角色,戲劇治療師跟她一起大字形躺在地上軟氈,並訪問這「大懶蛇」的心聲。類似的練習重複了數節,晴兒逐漸習慣與無力感共處,表達出怕自己不夠好而不配被愛的恐懼。在治療後段,晴兒帶着倦意走進治療室,坐在軟氈上。當被問及近况,她長嘆一聲,側身躺下,蜷曲身體,靜默了一陣子,然後默默流下眼淚,幽幽地說:「累了可以休息,真好。」 有時候當情緒強烈得令人不知該怎回應,我們會選擇將之壓抑,以免影響日常生活。被抑壓的情緒總儲藏於身體內,日積月累下就會把身心壓垮。戲劇治療師秉持不批判態度,運用治療活動營造足夠安全的空間,與參加者建立互信關係,共同探索一些平日不會輕易觸及的角色,鼓勵他們接納其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開拓與情緒對話的空間。 同學初見 戲劇遊戲助建社交 這幾年疫情反覆,面對虛擬和實體學習交替,朋輩互動模式大幅改變,在關係建立和溝通技巧上需要重新適應。參與戲劇治療小組能讓學生在輕鬆安全的環境下,藉着戲劇活動探索自己。有一次,筆者與中學生作實體戲劇治療小組,由於復課後大半個學期一直維持網課,中一新生還未親身見過同班同學。小組第一節時,同學相見一刻猶如見網友一般,渴望彼此認識卻又不知該從何開始,顯得有點尷尬。但當在小組過程中有着共同目標,學生自然地打開了話題,透過戲劇遊戲、對白創作、故事構思、情景演繹等活動,將課堂發生的趣事,甚至各種各樣的奇想以戲劇呈現出來。過程中,他們勇敢表達自己,與同學分享觀察和感想,表達支持與欣賞。在小組結束前的分享環節,幾名同學不約而同地說,在小組互動中認識彼此之餘,亦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應對生活及情感的方法。 文:李思揚(戲劇治療師、香港戲劇治療中心共同創辦人)、姜培芝(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7期]

詳細內容

全日面授:「開café」延長小息 校園生活添樂趣 駐「重兵」協助午膳 學生重投全日制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小學一直實施半日制,惟因應教育局最近放寬學校防疫要求,允許學生兩針接種率達七成的小學恢復全日面授,有部分達標學校,已於本月率先「復常」。為確保一班從未在校午膳的初小生「平安進食」,有學校在課室駐「重兵」作支援;亦有學校刻意製造「誘因」,希望學生更喜歡全日制的校園生活。不過,亦有小學採取觀望態度,即使已達恢復全日面授的門檻,也待農曆新年後才實施。   「叮……叮叮……叮……叮叮」上周一(5日)踏正中午12:10,久違了的午飯鐘聲,再次在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下稱夢芹)響起,這亦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夢芹全體學生迎來首次在校舍內午膳的大日子! 供應商優先供飯 可做先頭部隊 教育局上月10日宣布放寬小學全日制面授要求,允許學校若全體共七成或以上學生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最快可於12月1日恢復全日制。至截稿前,根據教育局最新數字,有70多間小學申請在12月內實施全日面授課堂。位於大埔的夢芹,是該區少數選擇在12月「復常」的小學之一,校長陳嘉文說,該校家長普遍支持恢復全日制,既然學生接種率達標,午膳供應商又能夠配合,遂馬上向局方提出申請。 「(我們)行政工作一向電子化,午膳供應商考慮到我們使用電子選飯、電子繳費,可免卻他們收集紙本飯單的工序,於是優先供飯給我們。雖然飯餐選項較以往少,由4款減至3款,但沒辦法,唯有互相遷就。」據陳嘉文了解,同區不少學校也因午膳供應商無法短期內供應飯盒,因此要把恢復全日面授的日期押後。 陳嘉文(黃志東攝) 家長送餐——夢芹首天恢復全日制,不少家長為孩子送來熱騰騰的愛心午餐。(黃志東攝) 分流不同課室用膳 校內安排方面,校方除招募大量家長義工在課室內支援低年級學生用餐外,也把人數較多的班別,分流到不同課室進食,以減低感染風險,「五、六年級精英班有30多人,為免太多人聚在一起吃飯,我們把學生分組,再安排到不同活動室用膳」。陳嘉文補充,夢芹亦參考教育局的最新指引,不再硬性要求學生午膳時要設置隔板,「當然,假如家長有擔心,我們可以個別提供,但相信最重要是教導學生進食時不要說話,防止飛沫傳播」。 從旁協助——為支援沒有在學校午膳經驗的初小生「開餐」,校方安排多名教師、家長義工從旁協助。(黃志東攝) 飯前洗手——夢芹午飯前,學生排隊逐一洗手,確保衛生。(黃志東攝) 招小店長學英文理財 鑑於近兩年,小學生一直是半天上課,霎時要重回正軌,部分孩子或許未能適應,甚至感到抗拒,夢芹就想出不少點子,希望學生更喜歡學校的新安排。其中最驚喜的,莫過於開設一間「新」Café。「夢芹本身有小食部,半日制時一直停業,而恢復全日制後,外判商也說要明年2月才復業。我和主任商量後,那不如自己搞一間『夢芹Café』啦!」陳嘉文續指,夢芹Café由家長教師會統籌營運,同時招募三年級學生做小店長,而這間Café,也不單純是個小食部,更是一個結合學科和理財教育的活動,「同學來到夢芹Café買東西,要用英語,所以過去幾星期,英文科老師已教授同學一些情境對話、食物詞彙。亦由於這個Café只收現金,同學可藉此機會學習辨認貨幣、金錢找續,老師也會鼓勵學生記錄開支,建立理財觀念」。夢芹Café暫定營運4星期,其間收益將全部撥捐慈善機構。 結合英語教學——這間結合英語教學、學生參與營運的YCMC Café首天開幕,深受小朋友歡迎。(黃志東攝) 開放操場打乒乓籃球 此外,在全日制下,校方也延長小息時間,並開放操場予學生作球類活動,期望製造更多「誘因」,吸引學生。「在半日制時,即使小息,我們也不讓學生去操場的,去圖書館亦要分流。但現在,一切已回復疫情前的光景,我們不再分年級小息,在小息、午息時,亦重新開放球場給學生打乒乓球、籃球,希望孩子更享受校園生活。」陳嘉文說。 恢復全日制 不再「趕頭趕命」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亦於上周三(7日)恢復全日制。校長温志揚笑言,這是很多家長期待已久的事情,他自己亦期望,學生在學校不再是「趕頭趕命」,可以有更多空間和同學相處,教師亦有多些機會接觸學生。 温志揚(受訪者提供) 為了今次「復常」,該校事前做了很多準備工夫,最花心思是安排午膳。「我們很幸運,午膳供應商願意配合,雖然礙於人手,暫時不能夠像以往般來到學校才分發飯餸、焯菜,口感或許會有些微分別,但不會影響食物安全,家長都體諒的。」温志揚又說,由於學生太長時間沒有在校午膳,小一至小三的同學甚至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校方除事前拍攝了一輯短片,講解食飯流程、注意事項外,更在全日制上課首3天,騰空午飯前的一節課作準備,「午膳時間只得35分鐘,我們擔心從未在校食飯的同學會比較『論盡』,所以首3天,特別把午飯前一堂轉作班主任課,讓老師有充足時間安排同學洗手、派飯盒、謝飯祈禱等」。 自攜小食——德田李兆強小食部暫未開放,同學有需要,可自攜小食回校。(朱安妮攝) 拍片講解食飯流程 有見首星期運作大致暢順,評估實際情况後,他認為今星期起可恢復正常,但初小班級則一直會駐「重兵」,直至聖誕假期後,「小一至小三的同學,在午膳期間,除了班主任在場,我們也加派兩名家長義工協助,同時安排了教職員在課室外巡視,準備隨時作出支援。我相信人手很充足了」! 飯後閱讀——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實施全日制後,不少學生都喜歡在飯後到圖書館看書。(朱安妮攝) 增體育課——德田李兆強半日制時,學生每星期只有1天體育課,現在則有2天。(朱安妮攝) 觀望態度: 春假後回歸「真」全日制 午飯後不上正規課堂 有學校趕做「先頭部隊」,但亦有學校抱觀望態度。「因為有太多未知數,專家也說,冬季流感高峰期或會和新冠肺炎形成雙重夾擊,這樣急於轉全日制,是否穩妥呢?」天主教領島學校(下稱領島)校長李安迪說。 李安迪(資料圖片) 但他強調,並非反對實施全日制,只是基於學生安全考量,以及希望讓所有持份者都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因此計劃在農曆新年假後才推行,亦會預留時間作「壓力測試」,「農曆新年假前3天,我們會試行全日制,看看是否有『甩漏』或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有數據做檢討,相信假期結束後,會運作得更暢順」。 釋放空間讓學生動手做 李安迪向來強調「以人為本」,因此領島即將回歸的,是「真」全日制。「午飯後,不會再上正規課堂了」!他說,屆時學生會有約1小時的功課導修,估計可完成八成功課,之後就參與學校安排的活動,讓小朋友享受全日制的真正樂趣,「星期一下午會有價值觀教育,主要是培訓同學的領導能力和軟技能;星期二、三、四下午有LBD(動手學)課程,同學會合作做project;星期五則是多元智能課,每年每級我們會安排4個活動給同學玩,例如是跳街舞、無伴奏合唱、彈小結他等,6年就玩到24個活動了」。 參與活動——領島在農曆年假後將回歸「真」全日制,下午不設正規課堂,學校會安排不同活動給學生參與。(受訪者提供) 問及李安迪,領島重新編排的全日制時間表,不單增長了小息時間,又縮減了每堂的課時,下午更不上學科,不擔心教學進度受影響嗎?他信心滿滿答道︰「其實經過這兩年,領島的老師,不論在教學方法、課程觀上,都有很大的轉變,大家都明白到,教學不在乎講得長、講得多,最重要是講出精要,兼且釋放空間讓學生動手做,這才是小朋友學得好的竅門。」他又透露,學校同時引入新的電子學習平台,能即時掌握學生在中、英、數3個主科的學習表現,讓教師可適時調整課堂內容,提升教學效能。 體驗式學習——領島着重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學得更精準。(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