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孩子很想同個世界請假

今天是年初五,先祝願《Happy PaMa教得樂》的讀者新年進步、身體健康。農曆新年公眾假期完結,意味着孩子回校恢復面授課堂的日子不遠了。陪伴子女經過了一年斷斷續續的學習新常態、新模式,相信各位爸媽都應該大致上適應了。孩子再次有機會返到校園上學,從兒童福祉的角度看,的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畢竟子女在校園的生活並不單吸收書本知識,還有很多課程外的學習和社交生活的經歷,是視像上課不能獲得的。不過,未必每個孩子都抱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回校上課的日子,有些孩子對疫情下返學會感到不安,有些甚至擔心自己追不上學業而感到憂慮或恐懼。因此,爸媽不訪趁今周,關心一下子女的情緒需要,幫助他們準備好慢慢適應校園的學習生活。

再「開學」壓力大 留意子女情緒

早前有報道關注香港學童精神問題,文中引述一名中學生非常憂慮復課後的學習進度,壓力大得稱「我最想同個世界請假」。我身為兩名青春期子女的爸爸,看到這故事感到非常心痛。很多醫生亦提醒父母,學童精神健康最高風險的時間就是學校假期後。作為父母的你和我,面對子女再次「開學」,有什麼需要留意呢?參考過不少學者和專家的意見,綜合了以下3項建議︰

1. 當子女向你表達不安或憂慮時,自己先要冷靜聆聽,讓他感到向你表達憂慮時,你是完全接納他的感受,並且嘗試讓他知道學校和教師所做的防疫工夫都很充足,亦教導他可如何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此外,可多些引導他發掘更多他一直很期待在學校發生的快樂事,例如會見到他喜歡的同學和教師。

2. 開學後繼續每天留意子女有否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包括疲倦、沒精打采、胃口欠佳、平時喜歡做的事變得不再有興趣、睡眠質素轉差等。如果這些行為徵狀持續,便有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3. 基於對病毒或疫症的錯誤認識,或受別人錯誤的看法或言論影響,一班孩子重返校園後,有可能因意見不合出現欺凌情况。作為父母,我們必須以正確的知識去教導自己的子女,不能因對方的膚色、居住的地區等,而欺凌或歧視同學。同時,亦必須教導他們當遇到被欺凌的情况時,要告訴他信任的教師、父母知道。病毒固然要防避,校園欺凌和歧視更要防避。

68%爸爸疫下與孩子關係親近

好爸爸中心在半年前收到一份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研究,學者發現疫情令一部分爸爸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強健。結果顯示,68%受訪爸爸感到在疫症爆發之後,與孩子的關係是親近的;其中兩成是相比之前「更加」親近(註)。疫情已經擾攘了一年之久,困擾的,又何止孩子呢?作為父母的,同樣會感到乏力、無助之時。或許身處的環境未如人意,更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能控制,但這個研究結果提醒了我們,要把握每天光陰與子女共同經歷生活。

課可以停,但子女的成長不會停。我們錯過了,便恨錯難返。

註:「維護家庭基金.招雋寧」(2020)【哈佛調查】爸爸疫後常留家 把握建立父子關係的6個智慧。

文:溫南聲

作者簡介: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好爸爸中心註冊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