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理財:「新年利市在哪兒?」 父母適時交還 善用利市教導理財
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小朋友,既有新衣穿,又有糖果吃,最重要的,是有𢭃不完的利市!利市除了滿載長輩的愛和祝福,也是孩子學習理財的好工具。親子理財專家建議,當子女年屆7、8歲,爸媽便應該主動把利市錢交還他們,通過約法三章,幫助小朋友學習管理財富,建立終身受用的正確金錢觀。
相信對不少孩子來說,每年農曆新年𢭃得的利市,都是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父母如何讓子女管理好這筆金錢,不單是理財知識,更是親子課題。「我常說,兒童理財不止是理財,根本就是一個親子關係。親子相處做得好,理財教育也會做得好。」非牟利兒童及青少年理財教育推廣基金「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李錦說。
李錦(資料圖片)
7、8歲時歸還管理 助建正確金錢觀
嬰幼兒寶寶𢭃得的利市,一般都會由父母代為保管,但即使如此,李錦表示,當小朋友入讀幼稚園後,父母也應該主動「申報」,「大概K1的年紀,他們開始有意識,知道新年是會𢭃利市的,這時就算小朋友不懂得問,我覺得父母都要主動去講︰『過去幾年,爸爸媽媽都幫你儲起了利市錢。』假如孩子聽罷沒有特別意見,父母便可提議︰『當你去到小學時,我們再商量如何處理。』」
至於何時是合適的年紀,把利市錢交還小朋友自行管理呢?李錦指出,這其實要視乎孩子的成熟程度、家庭環境等因素,但整體來說,7、8歲是理想的時機。他解釋,這年紀的孩子,經已升上小學,對貨幣有基本認識,而同儕之間,亦有機會談論到利市錢的話題,包括收到多少錢或有多少錢可消費,「我在推廣理財教育時,不時聽到小朋友說︰『爸爸媽媽拿去我所有利市錢,都不知他們怎樣處理?』有這種想法還算小事,更嚴重的,是有些孩子會說︰『我覺得自己應該有多少元利市錢的,但爸爸媽媽卻說只有多少元。』」他認為,親子的關係,不應該有這麼多無謂的猜疑,與其子女心生疑團,倒不如父母開誠布公,在孩子升上小學二、三年級後,便主動跟他們商量一下,該如何處理這筆利市錢。
管理財富:專家指出,當孩子已經有7、8歲,父母就不應再要求他們把利市錢「上繳」,反而要實實在在教導他們,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富。(KSChong@iStoakphoto)
不過,作為負責任的父母,也並非把利市錢拱手歸還子女後便撒手不管,反之,要給予正確的價值觀指引。李錦說︰「首先父母一定要強調,利市是代表長輩對後輩的關心和祝福,與金額多少無關。」他對於小部分父母會叫小朋友「偷看」利市金額表示反感,「可能孩子本來對金額多少是毫無概念的,但父母此舉或附加的一句『得咁少咋』,就會令小朋友產生誤會,以為派這封利市的長輩不愛惜自己」。
關於利市的意義,爸媽必須向小朋友解釋清楚,它是寓意長輩的愛和祝福,與金額多少無關。(chpua@iStockphoto)
利市錢約法三章 不干涉使用
新年過後,當爸爸媽媽跟子女拆完及點算好所有利市後,下一步就是約法三章。李錦透露,兒童理財的大原則是「先儲後使」,並且要在消費前,先跟父母商量。由於利市錢的總額一般會比平日的零用錢為多,就需要把款項一分為二,一半由孩子保管,另一半由父母代存於銀行。
兒童理財的大原則是「先儲後使」,孩子應該把一半利市錢交給父母儲起,不能隨意動用。(資料圖片)
以小朋友收到4000元利市錢為例,他建議其中2000元應該「真金白銀」送到孩子的口袋裏,「我不贊成用所謂的記帳方式,即是給小朋友消費的2000元,仍然放在父母裏,孩子每次要買什麼,才從中扣數。這方法不可行的,很容易有帳目混亂或爭拗的情况,所以倒不如乾脆把2000元交給孩子,不要添煩添亂了」!
被問小朋友拿着這2000元,在不透支情况下,是否有權決定自己的消費模式呢?家長應否作出規限?李錦斬釘截鐵地回答︰「除非他是用來做壞事,否則就不應該干涉。青春期的子女,甚或把錢用來追星,雖然和我們的想法未必相同,但難道他們用來買CD、買偶像紀念品、買演唱會門票,統統都要阻止嗎?既然說好把錢交給孩子管理,父母就不應事事操控。」
自己做決定:健康的理財,除了儲蓄,其實亦包含消費,因此,家長應給予子女一些實踐機會,從中學習理性消費。(資料圖片)
他同時安慰家長,不用太擔心子女的追星行為,要保持耐性,也要抱有信心,「有耐性,是因為子女不會永遠都追星的,當他們追得久了,就知道是時候停一停;另外,也要對自己和子女有信心,如果孩子從小已被灌輸『想要』和『需要』的分別、什麼叫『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應買則買』,或者『不要浪費』等金錢價值觀,其實出事的機會不大的」。
本身也是爸爸的李錦甚至提議家長跟子女一起追星,「如果經濟、時間上容許,我認為父母是應該多多少少一起參與的。因為在兒童教育中,親子關係是居首位的,親子關係融洽,各方面都水到渠成」!
儲蓄一定金額 開戶做投資計劃
至於需要儲起的利市錢,李錦指出,家長應替小朋友開立兒童儲蓄戶口,避免把金錢儲在錢罌內,一來銀行有利息,二來可防止孩子輕易從錢罌中拿錢出來使用,「把錢儲蓄在銀行,不論多少,都總會有利息,這給小朋友帶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只要你等待、有耐性,就能賺到利息,積聚財富」。
他又謂,當孩子進入高小,甚至是初中階段,儲蓄到一定金額的利市錢,例如是5000元或以上,倘若父母對投資有認識,可透過補貼部分資金,與子女一起開展投資計劃,「家長需要解釋給子女知道,為什麼需要投資,這是因為把金錢放在銀行,利息未必太高,投資可帶來更好的回報,能對抗通脹」。然而,李錦再三提醒,投資有3個守則,包括要買有利息的產品、長線持有(至少1年以上)及做足「功課」。「父母也要每3個月,如實報告子女當下是賺是蝕,假如是蝕錢,可以告訴孩子︰『現在是蝕錢,但不緊要的,我們是長線投資,仍然有利息派的。』」他說,藉着投資,可讓小朋友明白,資產價格是可升可跌的,從而慢慢訓練出他們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但其實好的公司、好的股票,長遠來說,是應該穩步上揚的,因此不用太擔心短期的價格波動」。
理財桌遊:模擬購物情境 學理性消費
想孩子建立正確理財觀念,家長不一定要經常把大道理掛在口邊,透過一起玩理財教育桌遊,讓他們輕輕鬆鬆潛移默化,效果可能更佳。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社企樂在棋中合作,設計了「$mart理財321」桌遊,讓小學生在模擬情境下體驗購物,學習分辨「需要」和「想要」,建立負責任的消費態度;並藉不同支付方式付款,提高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INFO
「$mart理財321」
適合年齡︰8歲或以上
遊戲人數︰2至4人
遊戲時間︰約30分鐘
語言︰中文及英文
售價︰$188
理財桌遊:認識理財與情緒關係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與空中棋園合作,為桌遊「Feelinks 同感」設計了理財主題擴充包「理財二三事」,玩家透過擴充包內之情境卡引發之不同反應,體驗到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財決定,從中檢視自己的理財價值觀與情緒的關係,發掘更佳的理財模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INFO
「Feelinks同感」桌遊套裝×「理財二三事」擴充包
適合年齡︰8歲或以上
遊戲人數︰3至8人
遊戲時間︰約30分鐘
語言︰中文及英文
售價︰$332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