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體驗:培育解難能力、自主學習 小妮子創業賣手作 練膽提升EQ
在傳統觀念,「創業」只是成年人的商業活動,跟學生扯不上關係。但其實在2006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洲創業教育奧斯陸議程》(The Oslo Agenda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Europe),便提出要把創業教育融入中小學的正規課程中,而英國亦在2010年,展開同樣推動。創業教育重視的,除了是一盤生意,更是背後的創意、解難能力、溝通技巧等。不過,在香港,卻未聞樓梯響,中小學生要體驗創業教育,唯有在體制以外。
5月中旬的周六,在屯門鄉師自然學校的一個市集裏,遇上11歲的Emma,她不是來閒逛的遊人,而是其中一個手作攤檔的檔主。攤檔上擺放10多件布藝品,有雙面漁夫帽、布拖鞋、各款袋子、零錢包、紙巾套等,「這些全部都是我人手做的」,小檔主落力向每個途經的客人推銷。
自設品牌 愛市集擺賣
Emma早在二年級已跳出傳統教育框架,在家接受教育(homeschooling)。當大部分小學生連穿針線也未懂時,她已學會車衣、縫紉,去年還創業,成立自己的E.M.Design品牌,銷售自家製布藝品。「當初是有朋友知道我喜歡做小手作,恰巧去年6月,有一個免租金的市集在我家附近舉行,於是朋友問我是否有興趣一起參加,我心想,既然無成本,便試試玩。」為了這次市集,以往只為愛貓做頸帶、三角頸巾的她,刻意開發更多產品,亦因着那次經驗不錯,促使Emma往後更熱中參與市集擺賣,而且「諗頭」也愈來愈多,像今次,她便兼賣自家製的蝴蝶酥,「媽媽提議我加多些不同的產品,於是我便想出做小吃,希望吸引更多客人」。
在家人的訓練下,Emma自幼已很獨立,像今次創業,由採購布料、設計款式、生產、定價,以至宣傳和銷售,都由她一手包辦,「花布我喜歡從日本、韓國、台灣入貨,因為比較漂亮,至於淨色布,就在香港『捐窿捐罅』去找。我住港島,但會山長水遠走去錦上路買布,因為那兒有些特色布料」。
除了市集,Emma目前主要靠在Instagram推銷,「雖然我也很想租一個『格仔舖』,但租金不便宜,唯有打消念頭」。不過,畢竟Emma沒正式修讀過商科或創業課程,產品定價,似乎是她最弱的一環,「隨心定的,沒有認真做過什麼市場研究,有時會參考朋友的意見。但媽媽就不太可信,像這些帽子,我花了很多時間、心血去做,她竟然叫我賣100元,朋友覺得最少也值200元啦」!
學懂隨地區調整價格
小妮子累積了多次做市集檔主的經驗,得出一個結論︰「價格要隨地區調整。」她解釋,有些人流較旺的地區,定價可以高一點,「今年3月在赤柱美利樓,這個位置很理想,我一天便做到1500元生意」,但相反,像今次在屯門鄉師,地點較偏遠,便要靠薄利多銷。
和一個11歲的小妹妹談生意經,感覺頗有趣,但Emma強調,她純粹享受過程,不把賺蝕看得太重,「對我來說,有人欣賞自己的手作,滿足感大過賺錢。另外,擺檔可以結交到其他檔主,互相交流,也是開心的事」。問她透過創業學到什麼,小妮子想了想說︰「大膽了,敢主動開口向人推銷。也學到控制情緒,因為有些客人真的很討厭,摸很久、問很多,最終也沒幫襯,但我亦不能發脾氣。」
性格慢熱的Emma,自從做了小小創業家後,每次擺檔,都努力突破自己,主動招呼客人。(劉焌陶攝)
E.M.Design品牌,標誌着一個11歲女孩的創業夢。(劉焌陶攝)
喜愛小手作的Emma,自言做生意只是希望有人欣賞自己的作品,不把賺蝕看得太重。(劉焌陶攝)
■專家話
小學生更具想像力 創業教育應趁早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Erwin)指出,創業教育的最大目的,並非鼓勵人人都要創業,「在矽谷,每100間初創企業,只得約10間可生存超過3年,甚至最終得1間可站得住腳,若所有學生將來都要搞公司的話,失敗率應該很高」。因此,創業教育強調的,除了是經營一盤生意所需要的「知識」,還有背後的「技能」和「態度」。
「創業教育牽涉的管理金錢、推銷和溝通技巧,以至培育主動研習、解難能力、意志力、韌性、同理心等,其實都可轉移到各行各業,甚至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他認為,以小學作起步點最理想,「因為小朋友無框架,想像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更多」。
不過,要在香港如芬蘭、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般,把創業教育融入正規課程之內,Erwin相信,並不容易。而身兼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共同創辦人及主席的他便另闢蹊徑,自2016年起,把糅合了創業教育的啟夢者計劃,藉中小學的「全方位學習」時段,帶進校園,至今已為25間中小學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黃岳永(沈雅詩攝)
招股、找廠商、銷售一腳踢 中學生開「公司」 集資製環保膠遮
學做小創業家!(楊柏賢攝)
相比起Emma,保良局李城璧中學一班學生的創業之旅就更刺激和精彩,他們不單成功「上市」,更集資投產一把由膠樽重塑的環保雨傘,而且銷情十分理想,短短7個月,總營業額便有近6萬元,還在青年成就香港部(JAHK)舉辦的青年創業活動中,橫掃多個獎項,包括「全年JA最佳學生公司」冠軍及「最佳商品獎」冠軍,成績驕人。
去年10月,李城璧中學10個中四及中五學生,自組班底,並成立「學生公司」Unbounded,參加「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比賽,希望一嘗創業滋味。但究竟「公司」要賣什麼產品呢?10個年輕人費煞思量。直至有一天,他們在學校小賣部的垃圾桶內,看到一大堆被廢棄的蒸餾水膠樽,當日又正值下雨天,於是靈機一觸,想出把膠樽重塑成一把雨傘。
膠樽重生 織成雨傘布
Unbounded的CEO、中五生吳嘉瑩解釋,Unbounded是一間宣揚減少使用塑膠、倡議環保的公司,而「絕.膠遮」的原材料,正是利用回收得來的膠樽製成,「把膠樽打成碎膠粒後,再重組成線和線卷,繼而織成布料,最後利用這些布料製雨傘布」。她補充,一把雨傘約需要14個膠樽製成,因此「公司」同時承諾,每賣出一把雨傘,即捐贈14個回收膠樽予生產商,為環保多出一分力。
校內招股 反應踴躍
意念夠創新,但還得要有資金才能成事,於是Unbounded在學校招股集資,「我們定價每股50元,每人最多認購2股,而每個家庭最多10股」。銷售總監、中五生謝頴樂笑言,招股反應很踴躍,出現超額認購的情况,但奈何比賽規定,每間「公司」最多只可集資13,000元,因此抱歉不能讓所有同學都成為股東。
這班商場新丁都有修讀商科,但始終缺乏實戰經驗,「傾生意」時便遭遇不少困難,同樣是念中五的財務總監易文儁指出,最困難是找廠商生產,「不停cold call、send email,但很多都推卻我們,甚至不回覆,一來是訂量太少,一般最少都以千把為單位,我們只訂500把;二來因為我們要求用環保物料,不是每一間都生產得到」。幸好,最終獲一間廠商「破例」投產,「絕.膠遮」才可以順利面世。
不過,當市面的伸縮雨傘幾十元有交易時,「絕.膠遮」卻以每把120元發售,定價進取。中五生兼營運總監李悅怡表示,這是因為投產量少,推高了成本,「所以我們賣的是背後的環保概念、增值服務,包括另加30元可得到『Umbrella Care』售後服務,雨傘有問題就包維修、包更換」。易文儁不諱言過程「勁驚」,「『公司』的資金其實得13,000元,但總成本用了30,000多元,如果滯銷的話,那我們10人就要『上身』,共同承擔虧損的金額」。
一把雨傘約需要14個膠樽製成,Unbounded承諾,每賣出一把雨傘,即捐贈14個回收膠樽予生產商,成員定期到沙灘收集膠樽,為環保多出一分力。(受訪者提供)
「絕.膠遮」的布料,是利用回收的膠樽重塑出來的,傘面上印有「700」,寓意每個膠樽要用約700年分解、約有700種海洋生物因塑膠污染問題而瀕臨絕種,以及喚醒700萬港人的環保意識。(楊柏賢攝)
把膠樽打成碎膠粒(上)後,便可重組成線(下),再織成布料。(受訪者提供)
回報率達100%
然而,企業家正是要有冒險精神,而且面對困難,要懂得靈活應變,Unbounded後來改變銷售策略,把目標顧客擴大至校友、家長甚至公眾,最終售出逾480把雨傘(餘下作「Umbrella Care」更換服務),成功套現逾58,000元,不單封了「蝕本門」,每名股東更獲100%回報,絕對跑贏大市!難怪李城璧中學經濟科教師袁啟新大呻「執輸蝕底」,「本金50元,回報又50元,回報率這樣高,可恨我只獲派兩股」!
袁啟新(楊柏賢攝)
書本理論得以實踐
雖然比賽活動告一段落,Unbounded亦已在今年4月中清盤,但為學生帶來的經驗,卻是終身受用。其中易文儁便分享道︰「我讀BA(商業分析)的,以前覺得這科『好廢』,只是背理論,但經過今次創業,發現書本所講的營銷理論、策略,其實真的可應用出來,親身感受去學,跟死背書,效果截然不同。」而袁啟新亦喜見學生提升了自學能力,「通過今次活動,『自主學習』不再是一個口號,不單是做生意,細微至如何設計海報、怎樣寫電郵跟海外廠家溝通,都是同學自己主動找資料去學去做的。另外,也明顯見到大家的自信心加強了很多」。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