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有益: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 桌遊訓練思維語言社交
每種桌遊都有其獨特玩法,但其實它們都不止是「遊戲」那麼簡單,只要運用得宜,更加能使孩子在玩樂過程中同時訓練到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等能力,所以有些專家會利用它來作學生輔導工具,也有學校引入桌遊,希望透過遊戲讓學生減少衝動易怒的性格、加強自信和主動性。 資料提供: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協調主任吳健文、兒童學習及發展中心主任曾翠麗 |
不同遊戲着重不同訓練
有些桌遊玩法可訓練小朋友手眼協調,有些則着重於社交和合作,然而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兒童學習及發展中心主任曾翠麗表示,很多桌遊都不止包含一種訓練範疇,而是偏向多功能的。「舉例說,『Rings Up指環套套』要玩家看過圖卡後,把相應顏色的指環順次序套在大拇指上,這固然考驗到小朋友的專注力,但同時亦會訓練到其手眼協調及學習動機。假設小朋友輸了便發脾氣,輔導員更可從中介入,這時遊戲也就涉獵到情緒管理的範疇。」
■社工推介
涉獵七大範疇 助孩子發展
曾翠麗說,她們中心的社工團隊過去兩年致力推廣桌遊,除了教授家長如何跟孩子享受桌遊樂趣,更把它引入輔導之中,並設立了桌遊代購服務。所以,每一份引入的桌遊都是經過社工團隊試玩,也從中找出了桌遊所涵蓋的七大範疇:手眼協調、學習動機、情緒管理、社交合作、專注力、邏輯推理及創意思維。以下是中心推介的一些適合親子玩樂的桌遊:
■親子桌遊推介
1. 石頭湯
玩法:配對遊戲,揭到兩個相同的食材,即可放在煲子上;揭到「熄火」則要放在火爐,盡量在熄火放滿前拿到最多的食材
玩家人數:2個以上
入門對象:幼稚園生
涉獵範疇:社交
2. Fast Flip
玩法:5種水果及5個數字卡放中央。先看遊戲卡正面,記下圖形,再翻轉遊戲卡,找出與剛才圖形的數目相同的數字或水果,盡快搶到中央相應的圖卡
玩家人數:2個或以上
入門對象:初小學生
涉獵範疇:專注及反應
3. Geistes Blitz快手鬼鬼
玩法:五件不同顏色的小物件放在中央,每次翻開指示卡後,各人即按卡中的圖畫搶奪桌面中央相對應的物件
玩家人數:2至8個
對象:初小學生
涉獵範疇:專注及反應、手眼協調
4. 故事骰(行動篇)
玩法:每個玩家輪流擲固定數量的骰子,根據骰子的圖案創作故事。另一玩法是玩家輪流擲骰,一同玩故事接龍
玩家人數:2至4個
入門對象:初小學生
涉獵範疇:學習動機、創意
5. Rings Up指環套套
玩法:按照圖卡指示,順次序把相應顏色的指環套在大拇指上玩家人數:2至6個
入門對象:初小學生
涉獵範疇:專注及反應、手眼協調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兒童學習及發展中心主任曾翠麗(左)指桌遊是親子間甚至是三代之間都可共享的玩樂時間,不但是個很好的親子互動,也可從遊戲中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圖︰劉焌陶)
■注意事項
玩前約法三章 享受過程非結果
1. 遊戲前制訂規則
雖然每盒桌遊都有說明書,但遊戲主旨是鼓勵小朋友參與,所以未必一定要依足正式玩法,若小朋友想用他們的遊戲規則,大家不妨拿出來商討,在遊戲前訂立清楚,大家便可依照各人都同意的玩法開始遊戲。
2. 因應年齡、能力調整難度
如果家中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年紀和能力都比較大,是否不能一起遊戲?當然不是。同一款遊戲,可嘗試降低年幼孩子的難度,例如大人或年長孩子要用5秒解難,年幼孩子則可用10秒完成。
3. 一人分飾兩角增難度
如小朋友是獨生子女,爸爸或媽媽又要上班,孩子是否不能玩桌遊?其實,很多桌遊都適合二人起玩耍,如孩子有能力,兩名玩家也可一人分飾兩角,以不同角度代入兩個玩家,變成了四人遊戲,這樣亦很刺激。
4. 淡化輸贏結果
大人跟小朋友的能力固然有一定差距,然而父母未必經常要「扮」輸,首先要教小朋友享受遊戲過程而非着重輸贏。若小朋友真的因為輸了而發脾氣,也是一很好的情緒管理學習機會,最重要讓小朋友冷靜,要他們心平氣和才繼續玩。也可先約法三章,講明如像上一次發脾氣,我們便不會再玩。
而家長亦可更改遊戲規則,淡化遊戲的輸贏結果,例如本來拿得最多遊戲卡算贏,改為有5張遊戲卡便算完成,即使爸爸媽媽各有10張、8張卡,孩子也不會把着眼點放在輸贏上,而是主力完成拿取5張遊戲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