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苗園圃:媽媽分演角色(下)

寫好〈媽媽分演角色(上)〉已近半年,卻遲遲未動筆寫下半集,到底為什麼呢?細想之下,是因為兩個青少年兒子持續出現令人措手不及的狀况,使我質疑起自己來,我真的掌握好這階段媽媽要分演的角色嗎?直到這刻,我才有信心跟大家分享。

堅持不懈的角色

不用看什麼研究分析,也能理解青少年子女情緒特別難搞的原因,生理方面,他們在發育階段,受荷爾蒙旺盛分泌影響;心理方面,對升中以後的學業壓力和人際關係,他們都未夠成熟去應付。兩方面交織着,可說他們也無法掌握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何况是家長呢?因此,上集提到媽媽的「情緒輔導員」角色,家長要獲取更高資格,以處理青少年子女那不是輕易可被平定下來的情緒,而關鍵是:必須先處理好自己和另一半的情緒。

青少年發育期間食慾大增,來看看他們在外界被渲染了怎樣的飲食習慣?少菜多肉、常吃加工食品、愛零食、偏食、外出用膳(即「三高」的港式食物飲料),再來節日期間暴飲暴食……是我的疏忽,家中大少因大食和貪食,短時間內增了20多磅,身體質量指數超標;二少也因偏食和愛零食迅速長了10多磅,長了小肚腩。家長不可怠慢,為青少年子女長遠健康着想,「家庭營養師」角色要做得更專業。

成為兒子「秘書」和「陪跑員」

家長必須捨棄重主導的教養模式,要給予青少年子女空間去建立和管理個人時間表,切忌讓他們繼續依賴,也不要等到他們討厭被管制才醒覺,破壞親子關係。我現在是大兒子的「秘書」,每當收到學校通告,除自己記下內容以作後備,我會同時轉發給他,鼓勵他把一些重要日子如考試、課外及特別活動都記錄在手機日曆上。在成為一個有計劃,有條理的人,路途上每個青少年所需時間有異,進程也不盡相同,家長要持恆做好榜樣,抱着忍耐但積極的心態去培育他們。

當子女還是小學生,家長會特別請假為他們溫習考試,督導他們做補充練習,到了中學,這種模式就沒法維持多久了。我正處於努力學習成為及格「陪跑員」的過程中。陪跑員本身的意思是指跑者在跑步賽事上,做視障跑者的眼睛,帶領他們避過路上的危險與障礙,直至完成賽程。情况就有如家長想繼續為青少年子女溫習考試,有的認為自己沒法跟上中學課程程度,就每天提點他們做功課和溫習,安排上補習社或找個上門補習導師等,希望為他們排除萬難,跟得上學業,考取好成績。慢慢我發現「陪跑員」的角色不止這樣,原來家長在這階段需要重新了解青少年子女成長與發展的速度與步幅,並非再按着自己意思或習慣,而是要以他們的步調頻率前進,協助他找到自己的動力和方向,去確立目標,追尋夢想。

前年我仍是個新手「秘書」,經過兩年多的磨練,大兒子終於找到要記下大小事務在手機日曆的理由了!他少了遲交功課,也記得自己要出席的活動。「陪跑員」角色也不易做,稍有大意不按青少年子女的步伐,他們都會企圖離開跑道,給家長「炒魷魚」,我已被炒幾次。話說回來,那些需要堅持不懈的角色——善解人意的,識煮美味又營養價值高菜式的媽媽,自問還未做得好呢……

文:莊兒

作者簡介:白天與少年為伍,同哭同笑同青春,一起並肩闖蕩;夜裏夾在ASD大兒和ADHD小兒之間,生命中途掏空自己,重新學習「溝通」。為扶苗兒成長,園圃中默默耕耘,力尋妙方實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