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爸媽:「嘆氣」的藝術

為人父母,當然希望子女健康成長,主動學習,待人有禮……可是,事實又豈會一一如願呢?當孩子表現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又應如何自處呢?「接納」孩子,永遠是家長最難的一道課題,就剛剛的處境,家長又是否做好期望管理,懂得「嘆氣」的藝術呢?

「嘆氣」並非消極

小明在家裏發脾氣,原因不明。這已經是小明在家裏的日常,天天發生。家長束手無策,有時會跟小明「同歸於盡」,吵個一團糟。冷靜過後,媽媽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跟小明鬥氣呢?其實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比小明高,卻永遠都敗給衝動的剎那。那一刻,媽媽嘆氣了。

我們可以標籤這個「嘆氣」是屬於消極嗎?

當吵鬧天天發生,我們或許都束手無策。懂得「嘆氣」卻非消極對抗,反而是情感抒發的出路。嘆一口氣,跟自己說,「不要緊,再來過吧」。這是放過自己的手段,父母也不落於自責的壞循環。要知道,天天上演的戲碼,暫時還會繼續下去,好EQ是父母生存之道,愈早學識「嘆氣」才會知道下一秒如何面對孩子。

「嘆氣」是給孩子機會

孩子愈教愈反叛,父母招架能力每况愈下,卻愈忘掉了接納的重要。

接納,是體會到孩子有未達標的時候。若我們每一次見到孩子行為出現問題,就把握機會教導(或教訓)孩子,最終孩子從我們身上,絲毫也感受不到接納的存在,當然會愈教愈反叛。

但當孩子做不到要求,又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把當前的處境接納下來,了解孩子仍需努力學習才能達到要求,我們不妨在這個時候「嘆口氣」,輕輕告訴自己,「教孩子需要時間,他們需要空間進步,我們就耐心等候一下吧」。

在這裏,我們嘆的那口氣,就是給孩子機會吧。

「嘆氣」同時在給孩子身教

剛剛提及,從嘆氣中,使孩子感受到被接納。除此之外,我們那些「嘆氣」其實亦是給孩子榜樣,如何面對自己控制不了的情况。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每天每刻都可以上演。就以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如預期情况,當然是屬於父母的挫折吧。既然我們的「嘆氣」不是消極,反而是接納當刻,之後再接再厲的一道小魔法,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那道小魔法,以身教形式傳授給孩子呢?

有一天,當孩子面對逆境,便能記起父母面對不如意時候如何運用「嘆氣」令自己再接再厲。那麼,孩子便有能力把眼前的逆境消化,再次爬起來嘗試面對挑戰。

或許我們當父母都太累了,忘了放過自己。當我們在教養路上,碰上令人沮喪的時候,我們不妨輕輕的「嘆口氣」,告訴自己「算吧,慢慢教」或「再來過,他們需要時間」,調整步伐,令自己接納當前狀况,也給孩子知道,接納逆境是可以「嘆口氣」再來過。世上亦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好好跨過就好。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