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起跑線:火柴盒裏的鼓樂

音樂兒童基金會在3年前,邀請幾間在深水埗區的小學為合作夥伴,其中一間是白田天主教小學,當第一次踏足這間學校的時候,我和姐姐心裏想的東西都一樣,就是「找對了!」

這間學校是一間名副其實的火柴盒學校,被白田邨包圍起來,其中有些座數是重建,但也有些座數是40年前的模樣。當中大部分居民都是老人家,而且住在山坡上,交通不太方便。學生均要搭巴士或步行上山,直接的感覺是,這是一間被忽略的學校。

火柴盒學校的困境

與老師交談了解後,原來這是一所剛經歷殺校危機的小學,收生不足仍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這間小學連一個戶外活動的空間也沒有,外面的籃球場要與房屋署申請,有時來不及申請,便要與其他居民共用。別的學校有禮堂,這間學校的禮堂就是有蓋操場,而且中間佈滿多條柱子,同學的坐位也要精心安排。每逢有任何表演,均要重複幾趟才能讓全校學生欣賞。本來校門外面有些擺放獎盃和擺設品的玻璃櫃,也遭人惡意破壞。從此,外牆加了一條條的鐵欄,真的有些似監獄。

我們經過考慮,想設幾個收生的門檻:學術成績不理想的、有特殊須要的、比較不說話的,結果,中國鼓是我們的選擇。

打鼓比較容易入門,對好動的小朋友來說,最適合不過;對有特殊須要的,利用他們的專注,或者吸引他們要專注;對封閉的同學,鼓聲能打動他們,為他們打開一條溝通的路。而且學校的配合,盡量騰出空間來擺放大小的鼓,學生放學留在學校內上課,較有歸屬感。加上符一中老師的功力,和他的團隊,用了半學期已經看到有成績。

我曾經分享過,剛開始那幾堂,符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不要再打!」原來要小朋友手執鼓掍而不打鼓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也是很矛盾的事,想起來也不禁笑出來。就是這樣,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懂用耳朵,不用嘴巴;學懂察覺身邊的同學而不是只顧自己。

一些從來沒有機會做主角的學生,想不到在鼓樂中擔當領導的角色,他們的戲劇天份同時被發掘出來

兩年前,新上任的謝校長來到白田天主教小學,立即帶來新動力。她把鼓樂的學生表演放在校內慶典的必然節目中,也親自去鼓勵學生,支持他們。

3年過去,一些從來沒有機會做主角的學生,想不到在鼓樂中擔當領導的角色,他們的戲劇天份同時被發掘出來。校長那天和我分享,原來有3位天皇巨星曾是校友,所以現在會先取這幾位同學的簽名 ,日後他們也可能是名星。

教育不是着重結果,而是過程,白田天主教小學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