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永明的天空:六月限定「考試祭」

轉眼間又是六月天,陰晴不定,對於莘莘學子而言,六月限定是「考試祭」。各級中小學生忙於考試,而文憑試的學生則剛考完,正等待下一階段的來臨……與友人閒聊,講起暑假將近,是時候規劃一個開心暑假,惟友人唉聲嘆氣,謂擔心子女面對考試壓力超標,連帶自己也焦慮不安,親子關係更形緊張,十分頭痛。那我唯有《解憂雜貨店》浪矢爺爺上身,「傾偈」紓困。

因材施教 切忌與人比較

正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又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大家都是過來人,一定好清楚考試當然要有準備,要有策略,最重要是肯「畀心機」。心機者,簡言之是肯用心,願意主動花心思。此刻友人苦笑說:頭痛就是因為阿仔唔「畀心機」嘛……又謂,都明白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不過……朋友們,有同感嗎?然而返本還原,無論考試結果如何,也不應凌駕於維護優質親子關係之上吧!現今資訊氾濫,考試策略技巧等,彈指間總找到一些有用貼士,惟方法不是心法,育兒之道,當然要心心相印,切忌將孩子與人比較,因材施教,要「睇餸食飯」。

自動波vs.棍波

曾經有人提出一個有趣比喻:話說如果子女是部汽車,父母是駕駛員,司機除了必須懂得駕車,至少還要明白所駕的汽車是哪種型號和性能,例如我們總不能把棍波車當自動波車駕駛吧!友人立馬搶說:「原來我部係棍波!」醒目的HappyPaMa,看到這裏,你或會心中有數:怪不得,我的車牌只准駕駛車輛類別只有自動波車的。

先稍稍說明一下:自動波者,即自理能力十分高的孩子,不單懂事,也知道自己的責任,功課溫習一腳踢,分分鐘比父母還要緊張;司機只需按路面環境好好調控方向盤和油門,往往都能快人一步。半自動波車此處演繹為自理能力一般的孩子,例如車輛未能按路况自動調整齒輪波段,父母作為司機便要留心;例如大家都明白車輛上斜,如果扭力不足,只會拉牛上樹,不過如果適時調進低波,扭力增大,便能應付上斜路段。那麼,棍波車型的孩子算是自理能力有待改善,學業上比較被動,父母要頻頻留心的那種吧?棍波車司機都會知道大塞車時「吊極力子」會腳震兼抽筋的……然而資深的駕駛者都會說:只有棍波車最令人享受,因為人車合一。

當然以上的比喻是將成長過程簡化了,純屬幽默,因為每個父母孩子背後,都有着許多複雜原因,不能妄下分類。孩子成長因人而異,父母應如實地了解子女和自己,此中最佳心法仍是專注等待。日語中「祭」和「等待」的語源相同;祭是「祭り(Matsuri)」,等待是「待つ(Matsu)」,當中包含着靜心敬虔,恭候幸福臨在的意思。誠然,考試像是孩子們成長的關卡,一關又一關,耐心地等候和期待也是過程中的愛心考驗吧!

文:楊永明

作者簡介:資深教育工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認為人的發展有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體驗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持續的幸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