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民房四寶:好爸爸,請放手

跟上一代相比,這一代的父親都顯得溫柔,一心只想讓孩子快樂,對子女猶如愛人一樣千依百順、呵護備至,願意花上時間來了解孩子的喜惡,努力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好爸爸」,這原是好的。 然而,當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父母就不得不學習「放手」,可是,很多時候不願「放手」的,往往就是慣了當「好爸爸」的父親。

父母拒放手 孩子更倚賴

父母必須明白,放手不是放棄,相反,不放手,才會讓孩子放棄成長。值得留意的是,在孩子成長中,不少臨牀研究皆發現,父母在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孩子就會開始習慣,甚至倚賴這種被照顧的方式,成為了一種他們不想改變的狀况。問題是,當孩子長大到某個年歲時,父母開始意識到不妥,觀乎其他跟子女同齡的孩子,甚至比他們年幼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還會幫忙分擔家務、照顧弟妹。回家要求孩子嘗試做,他們就會大發脾氣、情緒崩潰,因為他們都不習慣被信任,不相信自己做得到。

想起一個朋友的困擾,他本身是一名醫生,亦是別人眼中的「好爸爸」。他對孩子各樣事情都十分緊張,或許是因為婚後等了多年才誕下這個兒子。但,他對孩子的保護實在有點過分,例如,直到兒子5歲,外出時仍讓他坐嬰兒車,說是孩子喜歡。幼稚園畢業後,兒子順利入讀父親小時候的名校,但因為成績不好,跟不上,在學校亦交不到朋友,就不願上學。那時候,朋友說也早有移民的念頭,便索性趁升中前把兒子先送到外國去,為他安排入讀當地一間學費高昂的寄宿學校,也想是時間讓兒子學會照顧自己。沒想到,過了不久,學校就發現兒子有尿牀問題,對友人來說,這是晴天霹靂。他想孩子學會獨立,卻從沒有好好給他預備,也沒有給他足夠的信任與信心,要照顧自己,在他來看,是不可能的任務。教師越洋來電,對友人兒子的評語是:一個被困在少年人身軀的嬰兒。

相信孩子 信任孩子

原來,父母不願放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咒詛」,會把他們囚禁在一個失去成長的空間裏。身體一天一天地長大,心智卻停留在某一個時間點,孩子自己也痛苦。當看到身邊的朋友一直在長大,彼此的距離只會愈來愈遠,慢慢,他會感到被遺棄,被疏遠,會變得隱蔽。請不要迷信孩子大一點自然會懂,這是不負責任的想法。對,他們是可以變好,不過,前提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願意放手的「好爸爸」。父親的「放手」為何重要? 因為當中包含着父親對孩子的相信與信任。不放手,不是孩子不能,而是父親認為孩子不能。父親如何看孩子,孩子就如何看自己,相信孩子、信任孩子,這才是他們所需要的「好父親」。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