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台灣網壇名將成功心得

盧彥勳(Rendy Lu Yen-hsun),台灣退役職業網球手,曾為台灣網壇創造許多紀錄。他一共贏得29座ATP挑戰賽男單冠軍,而在大滿貫賽事中,2010年他在溫布頓網球賽與男單5號種子洛迪克纏鬥5盤勝出闖入八強,寫下個人最佳紀錄。退役後他在台南發展自己的國際網球學院,很多香港青少年球員也特地飛往當地受訓。而近幾個月,他多次來港分享教學心得,使我們香港教練獲益良多。在中國香港網球總會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我問他如何培養出優秀的網球運動員?他的成功有什麼秘訣?香港的青少年運動員能夠達成嗎?

他說到,很多台灣青少年很早便全身投入職業運動員的道路,反觀香港小朋友,有一大堆功課、測驗和考試之餘,亦有排山倒海的興趣班,香港家長讓小孩投身運動員專業化訓練的時間都比較遲,甚至抗拒。所以他認為,台灣網球員成功之道在於想法比較簡單,計算不多,視網球運動為可行的職業;而且學校設施比較充裕,基本上每一所學校都有足夠器材和網球場,有利他們發展這項運動。

網樂天地:台灣網壇名將成功心得
盧彥勳(左)與作者合照。(作者提供)

逃避壓力 不如習慣壓力

很多家長都懼怕讓小朋友接觸到壓力,平時只讓他們放鬆心情練習,但去到真實比賽,當壓力一來就崩潰,久而久之小朋友都害怕面對犯錯,比賽時遇到重大失誤時會變得投鼠忌器;另外他說到成功的最大因素在於心態,舉例說到球王費達拿在全盛時期的得勝率只有46%,有些球手則高達49%,然而費達拿卻能夠長居世界第一,原因在於重大關鍵時候他的心態處理得很好,保持冷靜,維持進取而不失穩定,往往能夠作出適切選擇並取得關鍵勝利。

他建議我們在訓練小孩時應盡量建立不同的限制,因為在比賽場上就是有很多限制,例如:你不想失掉這一分,你想開一個「ace球」,你今天的反手很差勁要多改用正手,對手的力量強大怎樣化解等。他指出限制等於壓力,小朋友不應來到比賽才接觸壓力,反而接觸壓力的最佳時機是平時訓練,如果在訓練能善用適當的限制,就能有助提升小朋友的解難能力。

生活自律 體會耕耘與收穫

很多成功運動員在背後都付出很多血與汗,而且要持之以恆,所以在生活上都要好自律,例如:早起牀練習,預早去到賽場準備,檢點的飲食習慣等。雖然不是每一個小朋友也有機會成為全職運動員,但透過讓他們參與運動,嘗試比賽,接受訓練,讓他們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使他們日後在學業上甚至事業上亦能夠相得益彰。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