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青:迷你倉 不歸路

香港地寸金尺土,「念舊」與「珍惜」變得很奢侈。

現代社會消費文化氾濫,物質主義掛帥,不少人家中囤積大量雜物,包括戰利品、紀念品及非必需品。有社企去年做調查,在過千名18歲或以上隨機受訪者中,發現過半數人出現「強迫性聚藏行為」徵狀,當中有近40%受訪者擁有超過20件T恤,擁有逾10對鞋者有25%,超過40%受訪者更擁有超過5個袋和背囊。調查分析顯示,出現強迫性聚藏或購物行為者超過10%,而女性亦較男性高危,更令人憂慮者,是有指這類行為是會遺傳。看到這裏,建議讀者不妨也自行檢視一下,自己的情况有否雷同之處。實不相瞞,個人情况實猶有過之。

一名舊同事不諱言,指他太座是一嗰不折不扣的購物狂,每次逛街「濕平」,總要手挽一袋二袋戰利品才肯罷休;日子有功,搬家時才猛然發覺兩口之家竟囤積了近2500件衣服,不少更未剪價錢牌,簡直蔚為奇觀。

撫心自問,我們一家原來亦是典型「儲物狂」。轉工次數不算多,辦公室則搬了幾趟,每次打箱存倉,原來也累積了五十多個紙皮箱。十多年未曾再打開過的,就是大大疊自己曾視之為寶物,今時今日網上卻可供隨時重溫及免費下載存儲的實物招股書。而家中小朋友用過的汽車座椅、穿過的衣服鞋子、玩過的玩具等等,又是另外一大堆,還未計朋友們送的禮物,不少至今仍未打開過,就是1歲紀念相架禮物也有兩個是全新未打開過。放滿整個迷你倉的,還有不少親子雜誌、兒童圖書、銀行信件、月結單,留學回港仍未捨得丟棄的鐵衣箱(Trunk),自己多年來累積的一疊又一疊舊剪報、財經刊物與近千本藏書,當中包括九七年回歸前剪報,連金融大鱷索羅斯與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做封面,講述港府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千億銀彈擊退大鱷一役的一大堆報道,都是至今仍留住的珍貴資料,惟更多是直接霸佔了倉儲位置的舊物。更不幸者,家中另一半也是典型儲物狂:漫畫《風雲》與《中華英雄》、經年累月從年度動漫節買來的劍仔、紀念品,從鐵甲人到高達到超級英雄模型,對其之言,彌足珍貴,日積月累,還未計三口子的舊衣履。

有理由相信,若非如今因迷你倉所在工業大廈對面南港島線通車,業主乘機趁市旺全幢出售,怕且也未必會頻密多看兩眼甚至要被動地處理舊物。

事實上,根據個人經驗,從九七年首度開始租迷你倉擺放,租入面積只會愈來愈多,而且會變成另一筆本屬非必需的基本開支。

保住舊物 每月倉租開支過萬

香港的狹窄居住空間,成就了一盤在國內國外都難得如此蓬勃的迷你倉大生意,看我這冰山一角,為了保住舊物,每月倉租開支過萬,廿年過去,驀然回首,支出早已足夠買層細價樓,花錢容易賺錢難,慳到就是賺到,非常有一種「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感,看來也再沒有不正視問題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