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案:創意只能在學校培養嗎?

創造力就像肌肉,訓練得愈多便會愈強壯。學校是輔助年輕人發掘才能和培養其創造力的主要地方,但培育創意並不局限於課堂,教師也可透過網絡傳授學生實用技巧,引導學生探索新方向,激發他們的創意思維。當轉換教學場景,教學方法與學習體驗都會有新突破,對教與學雙方均饒富意義。

網上工作坊 與學生玩互動遊戲

創意思維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更為重要,它可幫助年輕人拓展能力,擔任無法被機器輕易取代的工作。港大教育學院曾在疫情期間舉辦頗受好評的「激發•在家創意•網上工作坊」,教導未能回校上課的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創意的方法。工作坊旨在讓參加者了解創意的重要和創意的四大元素(流暢度、原創度、靈活度、說明解釋),以及科學、科技、社會和環境(STSE)之間的相互關係等。

港大教育學院的準教師主持該網上工作坊,並親自設計教材。準教師跟來自9間中小學的學生玩互動遊戲,如邀請學生向鏡頭展示數件家中的物品,並發揮創造力,將它們組合成全新的創意家品。家長也可跟子女在家多玩這類遊戲,如同每天做運動一樣,讓子女養成活用創意的好習慣。準教師也跟學生多維度地討論話題,以食物為例,既可從美學角度探索食物擺盤方法,利用食物的顏色形狀創造卡通人物,呈現較佳的賣相;也可從科學角度細談製作分子料理的原理和步驟;更可運用多門知識宏觀探討全球糧食危機。主持經常邀請學生分享意見,以提問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發掘答案有趣之處,並於小組討論跟進。

培養好奇心 理解STSE相互關係

學院希望透過工作坊讓學生拓闊視野和包容度,訓練他們從多角度觀察事物,擁抱多元世界觀。起初有些學生害怕說出「錯誤」答案,準教師便讓他們明白答案無分對錯,言之成理即可,思考時跳出框框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

主持鼓勵參加學生集思廣益,應用所學,從嶄新角度探究急切的全球社會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正切合現時教育局對科學教育課程的要求。教師在教授科學知識之餘,亦應着重培養學生對世界的好奇心,理解STSE的相互關係。學生於工作坊討論「如何協助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預測和應對糧食危機?」時,提出以下答案,可見其創意、知識闊度和思考深度:

.研發「雨雲」或引導河水灌溉沙漠或旱地,開拓更多耕地

.研究食物循環再生機器,將已過期的食物重新分解及整合為另一種食物,將被丟棄的東西變成有用的物品

.發明超級維他命,人類吃後便不會飢餓

由此可見,透過提問和集思廣益可激發學生綜合運用科學及人文知識,增強他們適應轉變和面對挑戰的心態與技能。

工作坊讓準教師學懂跨過障礙,為將來的教學生涯作好準備;參加者亦學會活用創意及跨學科知識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只要學生獲得適切指導,就能逐步經歷「想像—意念—創新」的創意思維建立過程,學懂不怕判斷和不受限地想像,然後創造和形成意念,最終順利產生獨特創新的思維。誠然,此過程並不止於學校出現,而是隨時隨地、在家或網上都能實踐。互聯網為創意教育帶來無限可能,只要敢於創新,勇於嘗試,處處都是理想的創意教學場景。

文:梁健儀(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校夥伴計劃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為本港主要師資培訓機構,致力對本港教育政策與發展作出貢獻。專欄內容由學院學者及導師(包括言語治療師)提供,分析教育問題,破解迷思。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