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財爺勿忘承擔教師培訓

本次財政預算案對教育界的承擔實在少得可憐,只有代繳考試費及推動「奇趣IT識多啲」計劃惠及中小學生,明顯未有回應特首在施政報告中,針對教師學位化、入職及晉升新標準而增加相關的培訓撥款。

教育局要求教師晉升須進修

在教育局新要求下,教師晉升時,須在過去5年修畢晉升培訓課程,包括30小時核心部分及60/100小時選修部分(時間視乎晉升職級而定)。培訓內容包括基本的專業操守及價值觀、國家及國際發展、教育議題探討,以及領導能力和反思等,還有晉升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都要教師投放大量精力與時間。

但是,現時只有「在職教師專業進修課程」及各大學的碩士課程提供相關培訓。除了前者有部分課程獲教育局資助,學校可獲5星期的代課津貼聘請代課教師外,其餘都要教師自費。教師既要自掏腰包,更要撥出僅餘的休息時間進修,效能可想而知。

培訓增資源 教師學校雙贏

大學課堂一般在晚上6:30開始,筆者以前任教中學時曾修讀碩士課程,所以我很理解教師要在下課後完成所有工作、解答學生疑難,並準時到大學上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在筆者現時任教的在職教師培訓課程中,很多教師都要在課堂開始後半小時才能趕來,大學教師普遍亦很體諒。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財政司長須回應特首,就教師培訓增撥資源。對教育界而言,教師專心進修,對學校未來的教學及行政都有正面作用。學校亦不用為培訓教師而四處張羅資源,減省財務與行政負擔。

創造行政、教職空缺

短期而言,因為提供相關課程的大學機構,需要聘請大量行政人手處理事務,對吸納失業人士有一定幫助。而校方需聘請代課教師,可為未能入職的新任教師提供臨時的安身之所。長遠而言,筆者亦寄望教育局善用撥款,建構有系統的大學、中小學及局方協作策略,方便學校及教師就專業發展規劃更清晰的路向。若能行之有效,當中所創造的恆常就業,對吸納人才及刺激經濟都有長遠的幫助。

文:何振聲(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7期]